APP下载

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2-23范丽娜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利培精神分裂症量表

范丽娜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双相障碍六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重性精神疾病,大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包含注意力、定向力、执行力等,同时还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多种表现[1]。本研究对14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丁螺环酮联合常规治疗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6 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观察组男43 例,女30 例,年龄18~45 岁,平均年龄(34.35±4.26)岁;病程6 个月至8 年,平均(4.56±1.21)年;首次发病28 例,发病2 次及以上者45 例;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21 例,糖尿病13 例,冠心病9 例,高脂血症11 例。对照组男41 例,女32 例,年龄18~44 岁,平均年龄(33.89±4.25)岁;病程7 个月至8 年,平均(4.88±1.23)年;首次发病30例,发病2 次及以上者43 例;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23 例,糖尿病15 例,冠心病8 例,高脂血症10例。以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治疗,具体操作:患者口服盐酸丁螺环酮片(奇比特),初始剂量5mg/次,Tid,第2 周可酌情调整剂量至20~40mg/d;口服利培酮片,初始剂量1mg,每日1次,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可酌情增加剂量,范围在2~6mg,严禁高于6mg/d。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安慰剂(淀粉)联合利培酮治疗。具体操作: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盐酸丁螺环酮片,利培酮用法用量亦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3 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和治疗2 周、1 个月、2个月、3 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5]。PANSS 由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以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共30 项组成,一般适用于成年人,分数越高,患者的症状越重。根据PANSS 总分进行评价:痊愈:PAN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75%;有效:下降25%~75%;无效:下降<25%。总体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①认知功能:采用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6],此量表包含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等6 个方面,每个方面10 分,分值越高表示认知能力越好。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CASI 得分情况;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该量表包含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及精力等8 个方面,共有36 项,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生命质量就越高。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 得分情况;③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5]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2 周、1 个月、2个月、3 个月时评定患者的疗效。PANSS 由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以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共30 项组成,一般适用于成年人,分数越高,患者的症状越重。根据PANSS 总分进行评价:痊愈:PAN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75%;有效:PAN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25%~75%;无效:PAN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25%。总体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行独立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经过治疗3 个月后,总体有效率(94.52%)高于对照组(83.56%)(χ2=4.492,P=0.034),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n(%)]

2.2 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情况:治疗3 个月后,治疗前两组患者CASI 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CASI 得分均有所改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ASI 的得分情况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ASI 的得分情况 (±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3 30.25±3.42 56.58±5.64*对照组 73 30.12±3.56 48.56±5.26*t 值 0.225 8.885 P 值 0.822 <0.001

2.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经过3 个月治疗后,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 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 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F-36 得分情况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SF-36 得分情况比较 (±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3 54.16±4.42 86.58±4.64*对照组 73 52.24±4.56 78.26±4.26*t 值 1.238 11.285 P 值 0.218 <0.001

2.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发生3 例,表现为恶心2 例,腹泻1 例;对照组3 例,表现为头痛2 例,恶心1 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性校正χ2=0.174,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微,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停药。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生存环境以及神经功能均与其有关,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2-3]。本研究发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丁螺环酮治疗较安慰剂联合利培酮治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水平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4-5]。究其原因,丁螺环酮对于5-HT 受体有较强的激活作用,且该药与大脑海马体中5-HT 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对于神经通路的刺激增多,可增强患者的认知功能。丁螺环酮是一类新型抗焦虑药物,属于多巴胺受体激活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能够使大脑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使患者交感神经反应增多,记忆力增强,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明显提升。本研究发现,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长时间服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会出现头痛、嗜睡以及胃肠道症状等诸多不良反应,使用丁螺环酮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也有可能是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对于不良反应情况可进行深入调查。

综上所述,丁螺环酮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良好,亦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利培精神分裂症量表
利培酮药物不良反应/事件277 例临床特点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糖脂代谢、肝功能及心功能影响分析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