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9-18童玲于江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护患关系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童玲 于江波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运用于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0例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电脑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0例。两组均给予心内科介入治疗相关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对住院期间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 心内科介入治疗;心理护理;生活质量;护患关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79

介入治疗方法是近几年来广泛运用于心内科临床上的一种结合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的新型治疗手段, 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康复快、疗效显著的优势;从患者的角度而言, 治疗方法的革新并不能从本质上缓解其由于各因素出现的负面情绪, 这也是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独立风险因素[1]。为提升护理质量并改善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 本次研究将探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1000例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对象均有介入治疗适应证, 采用电脑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0例。观察组中, 男277例、女223例, 年龄57~71岁, 平均年龄(63.9±5.7)岁。对照组中, 男282例、女218例,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4.7±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核, 两组患者或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内科介入治疗相关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心理护理, 方法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提升患者认知度的同时减轻其对治疗的抵触心理, 并通过主动的沟通和交流, 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前等待期[2, 3]。②术后心理护理:向患者传播术后康复阶段的康复要点, 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4, 5];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充分发挥语言多样性功能, 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 同时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分为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的满意度, 让患者在意识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填写并及时收回, 结果分为完全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完全满意+部分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 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介入治疗现已成为心内科各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并以其风险小、痛苦小、康复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护理的层面而言, 心内科疾病患者由于普遍年龄较大、生活质量较差等因素导致在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6], 这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1 心理护理实施的注意事项 ①不同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心理护理的实施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健康知识宣教, 在实施上必须通过患者的表现、自述和护理人员的观察掌握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根源, 这样才能保证心理护理的针对性;②心内科患者大多年龄较大, 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 在进行相关知识讲解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以避免患者或家属出现理解上的偏差;③患者情绪的变化多会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而演变, 心理护理的实施须贯彻于患者治疗全程, 不能以某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评估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

3. 2 心理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重点, 通过合理的讲解、引导和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帮助其树立信心, 在提升治疗依从性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改善心内科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心理护理中的健康知识宣教有助于改变患者长期以来的不良习惯, 进而提升患者近期及远期的生活质量[7, 8]。

3. 3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患者对于医疗服务好坏的评价多停留在主观层面, 心理护理从侧面为护患之间创造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能够让患者及家属更为真切的感受到关怀。

本研究中,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在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中联用心理护理, 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起到了有效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畅, 李伟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10):20-23.

[2] 张艳萍, 顾晓丽, 张二箭, 等. 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术后的干预作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4):423.

[3] 王强, 陈茂华, 龚晓霞, 等. 心理分级指导对心脏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影响.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11):1803-1804, 1855.

[4] 张学强, 鄢利, 艾瑛, 等.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4):274-276.

[5] 康立惠, 路慧, 陶娟, 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16):1502-1504.

[6] 贾惠娟.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6):88-89.

[7] 張素英, 袁金霞. 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 45(2):240-241.

[8] 何媛媛. 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实施价值评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3):8454.

[收稿日期:2019-01-04]

猜你喜欢

护患关系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浅谈处理儿科护患关系的技巧教学
护理伦理观念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的建立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