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抗癌药物灌注治疗膀胱肿瘤

2019-09-18陈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陈岳

【摘要】 目的 探析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抗癌药物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 66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抗癌药物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切除情况,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切除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7.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58, P=0.039<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24.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43, P=0.039<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0.52±2.31)min和住院时间(5.16±1.23)d均短于对照组的(78.46±2.55)min、(10.24±1.37)d, 术中出血量(35.63±3.28)ml少于对照组的(97.48±4.52)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复发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88, P=0.008<0.05)。结论 在膀胱肿瘤的治疗上,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抗癌药物灌注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 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抗癌药物灌注;膀胱肿瘤;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58

膀胱肿瘤是较为常见的泌尿系肿瘤类型,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3.2%, 且>90%的膀胱肿瘤为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 该病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 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均会产生严重的障碍和影响[1, 2]。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近年来在膀胱肿瘤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 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 而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癌药物灌注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复发率。为进一步探讨手术和药物灌注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拟以66例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6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 且均无手术或麻醉禁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組及观察组, 各33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4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62.38±4.25)岁;病程1~8个月, 平均病程(4.23±1.28)个月。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5例;年龄41~76岁, 平均年龄(62.25±4.60)岁;病程1~7个月, 平均病程(4.11±1.0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手术体位选择膀胱截石位。对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并置入电切镜, 向电切镜内灌注电切液。待到患者膀胱充盈后, 采用内镜对患者膀胱肿瘤的大小、具体部位、数量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观察。使用电切刀将肿瘤部位和肿瘤周围2 cm的组织切除干净, 并使用电凝进行止血, 抽吸膀胱内的碎块组织。

1. 2. 2 观察组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抗癌药物灌注治疗。①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麻醉, 并借助显象系统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对于一些体积偏大的肿瘤, 要从一侧进行分批切除, 充分暴露肿瘤的瘤体, 将膀胱肌层组织切除, 再对基底周围2 cm内膀胱黏膜进行电灼处理。②抗癌药物灌注:用20 mg丝裂霉素(日本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注册证号H20100695, 规格:20 mg)+40 ml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 保留灌注30 min, 放出药液, 置入三腔导管对膀胱组织进行冲洗, 对冲洗液的清晰度进行密切观察, 术后返回病房。

1. 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切除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尿道狭窄、切口感染、膀胱穿孔)发生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④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一次性切除情况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切除33例, 一次性切除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性切除29例, 一次性切除率为87.88%。观察组一次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58, P=0.039<0.05)。

2. 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尿道狭窄1例, 切口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术后发生尿道狭窄3例, 切口感染3例, 膀胱穿孔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43, P=0.039<0.05)。

2. 3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0.52±2.31)min和住院时间(5.16±1.23)d均短于对照组的(78.46±2.55)min、(10.24±1.37)d, 术中出血量(35.63±3.28)ml少于对照组的(97.48±4.52)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4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9.09%;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36.36%。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88, P=0.008<0.05)。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肿瘤, 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性症状、血尿、疼痛、消瘦等, 晚期会出现贫血、下腹部肿块、直肠刺激等症状, 甚至会发生肿瘤转移[3, 4], 因此, 临床上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本研究比较了经尿道电切术、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抗癌药物灌注两种治疗方法在膀胱肿瘤治疗上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一次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 第二种治疗方案的优势更突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能够弥补传统经尿道电切术的治疗弊端, 高频电流经过电极时会引发等离子体, 可对组织产生直接的作用形成电气化切割,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温度偏低, 可以避免周围组织受损,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手术的同时给予患者抗癌药物灌注治疗, 可杀灭术中播散的和创面残留的肿瘤细胞, 预防肿瘤细胞种植转移, 辅助提高治疗效果[5, 6]。丝裂霉素是较为常用的抗生素化疗药物, 进入人体细胞后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可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起到抑制作用, 且该药物经肝脏代谢后由尿液排出, 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小, 可降低术后再复发率。

综上所述, 运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抗癌药物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显著, 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且术后复发率低, 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斌, 何秉勋, 康厚彬, 等.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及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1(6):1027-1029.

[2] 张逸.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2):358-360.

[3] 赖在驰.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观察.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8):937-938.

[4] 尹三省. 經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当代医学, 2016, 22(18):143-144.

[5] 裴利旗.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30):3365-3367.

[6] 李伟亮, 谢宁, 吴振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使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定期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临床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7):902-904.

[收稿日期:2019-03-01]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