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9-09-18吴泳梁雁黄丹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依达拉奉氯吡格雷

吴泳 梁雁 黄丹丹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治疗14 d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6%(77/81), 高于对照组的84.06%(58/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5、3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腦梗死的整体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氯吡格雷;神经功能缺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39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其患者占脑血管疾病患者总数的60%以上, 潜在致残、致死风险较高。早期科学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关键,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如何合理选择药物并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将对本科室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展开研究, 以探讨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制订的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排除昏迷标准:、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疾病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4例, 女37例;年龄52~69岁, 平均年龄(63.7±4.9)岁;病程0.3~2.5 h, 平均病程(1.3±0.4)h。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 女31例;年龄54~73岁, 平均年龄(64.4±5.6)岁;病程0.6~2.7 h, 平均病程(1.5±0.5)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批通过。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常规降脂、抗血小板聚集、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片(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注册证号H20140436)治疗, 75 mg/次,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0133)治疗, 30 mg依达拉奉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混合后静脉滴注, 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①基本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②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5%~90%;③有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3. 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Hcy水平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4 d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6%(77/81), 高于对照组的84.06%(58/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15、3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Hcy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就目前的医疗研究水平而言,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的为解除梗阻、保护患者脑细胞, 进而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 提高预后水平。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剂, 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及血管扩张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 氯吡格雷通过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达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2];依达拉奉则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线药物, 可对患者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有效抑制患者脂质过氧化, 进而改善患者的脑组织损伤[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6%(77/81), 高于对照组的84.06%(58/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5、3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作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 在机体内主要有两种代谢途径, 通过经甲基转换作用变成蛋氨酸或经转硫作用转变为胱硫脒;人体血清Hcy水平升高至一定程度可导致高Hcy血症, 这也被认为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4],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接近正常水平;CRP则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人血液中的含量比较低, 当机体出现损伤、缺血、坏死及感染等情况后会出现明显升高[5], 临床也将该指标作为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中,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功能, 方法经对比研究效果确切,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146-153.

[2] 王雷, 袁良津, 唐向阳.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5, 28(2):99-102.

[3] 郭靖, 李晓宾, 李传玲, 等. 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山东医药, 2013, 53(41):16-18.

[4] 刘东红, 陈金莹, 彭宁, 等. Hcy、hs-CRP及IL-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1):27-30.

[5] 范美娟, 刘建国. 联合检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24):37-38.

[收稿日期:2019-01-09]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依达拉奉氯吡格雷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