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不同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9-09-18江植成陈裕光鲁少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气管插管

江植成 陈裕光 鲁少军

【摘要】 目的 研究3种不同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94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 根据建立人工气道方式不同分为A组(30例)、B组(32例)、C组(32例)。A组行常规气管插管, B组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 C组行喉罩+气管插管, 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气道开放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脏搏动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及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分压(PO2)、pH]水平。结果 B组的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脏搏动恢复、意识改善时间分别为(0.25±0.07)、(6.75±1.74)、(95.13±13.75)、(40.15±6.79)min, C组的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脏搏动恢复、意识改善时间分别为(0.27±0.05)、(6.81±1.82)、(95.26±13.84)、(40.26±6.83)min, 均短于A组的(1.65±0.32)、(9.48±2.43)、(135.43±27.45)、(53.69±9.78)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1、3 h后, B组pH、PCO2、PO2水平与C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PCO2水平均低于A组, PO2水平均高于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建立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或喉罩+气管插管的人工气道方式的效果显著, 可缩短气道开放时间, 促使患者心脏搏动、呼吸尽快恢复, 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關键词】 人工气道;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34

心肺复苏为抢救急诊患者的常用手段, 每位急诊医师需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 心肺复苏的结果对患者的抢救结果有较大影响[1]。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4 min内, 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对提升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 而建立人工气道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呼吸、心脏搏动[2]。本研究通过建立不同人工气道, 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 旨在对比分析其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行心肺复苏的患者94例, 根据建立人工气道方式不同分为A组(30例)、B组(32例)、C组(32例)。A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22~76岁, 平均年龄(46.89±9.71)岁。B组男19例, 女13例;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46.82±9.06)岁。C组男18例, 女14例;年龄21~77岁, 平均年龄(46.85±10.05)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存在呼吸骤停、心音消失等情况;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 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遗传病史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丢失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药物禁忌者。

1. 3 方法

1. 3. 1 A组 A组患者行常规气管插管, 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呼吸, 实施胸外按压, 促进心跳恢复。

1. 3. 2 B组 B组患者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 保持呼吸道畅通, 采用面罩+口咽通气管的方式进行通气, 同时对其心脏部位进行按压, 促使心跳恢复。待患者呼吸、心跳恢复正常后, 行常规气管插管。

1. 3. 3 C组 C组患者行喉罩+气管插管, 采用喉罩对患者行辅助通气, 实施胸外按压恢复心跳, 随后行常规气管插管。

1. 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气道开放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脏搏动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及血气分析指标(PCO2、PO2、pH)水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比较 B组的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脏搏动恢复、意识改善时间分别为(0.25±0.07)、(6.75±1.74)、(95.13±13.75)、(40.15±6.79)min, C组的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脏搏动恢复、意识改善时间分别为(0.27±0.05)、(6.81±1.82)、(95.26±13.84)、(40.26±6.83)min, 均短于A组的(1.65±0.32)、(9.48±2.43)、(135.43±27.45)、(53.69±9.78)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通气1、3 h后, B组pH、PCO2、PO2水平与C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PCO2水平均低于A组, PO2水平均高于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肺复苏为临床抢救急诊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为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相结合的抢救技术[3, 4]。若患者心脏搏动骤停4~6 min内不实施心肺复苏, 可导致脑和其他组织器官出现不可逆损害, 而心肺复苏是否成功为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应引起临床重视[5]。

心肺复苏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抢救时快速、合理地建立人工气道, 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为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6]。有研究表示, 心脏搏动骤停时间与心肺复苏间隔时间为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患者心脏骤停后4~6 min内需快速实施心肺复苏抢救, 随抢救开始时间延长, 抢救成功率会下降。胸外按压为临床抢救常用措施, 但受按压人员体力影响, 每次按压力度存在差异, 容易对心肺复苏结果造成影响。由于心脏骤停多为心脏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引发, 建立合理的人工气道、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 对抢救生命、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B组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建立人工气道, 对C组行喉罩+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 两组患者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脏搏动恢复、意识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均短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1、3 h后, B组pH、PCO2、PO2水平与C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PCO2水平均低于A组, PO2水平均高于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喉罩+气管插管两种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对提升心肺复苏效果显著, 可缩短气道开放时间, 有利于尽快对患者行呼吸促进措施, 可促使其呼吸、心跳快速恢复, 提升抢救成功率,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 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或喉罩+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效果理想, 可快速开放气道, 促进呼吸、心跳尽快恢复, 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童.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2):1301-1302.

[2] 张国新.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1):53-54.

[3] 陈侯君.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5):18-19.

[4] 陈英, 何智林, 胡晓凡. 序贯性气道开放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国际呼吸杂志, 2015, 35(15):1160-1162.

[5] 黄香梅. 急诊科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与气管插管的护理效果比较.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2):223-225.

[6] 吴莹, 濮娜, 张彩萍. 气管插管不同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 医学综述, 2016, 22(14):2859-2861.

[7] 伍基优. 急诊紧急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7):108-109.

[收稿日期:2019-01-22]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气管插管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帝视内窥镜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分析
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预测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ICU护士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现状因素探讨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