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临床分析

2019-09-18黄湘干张勇宏郑木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

黄湘干 张勇宏 郑木玲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因素, 分析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其中有心脏瓣膜钙化和无心脏瓣膜钙化的患者, 研究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因素, 并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 有心脏瓣膜钙化患者13例、占比26.00%, 无心脏瓣膜钙化 37例、占74.00%;有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年龄、透析时间、磷、钙、肌酐、白蛋白及甲状旁腺素分别为(63.6±12.6)岁、(70.3±54.2)个月、(2.40±0.82)mmol/L、(2.42±0.32)mmol/L、(911.6±230.4)μmol/L、(31.4±3.6)g/L、(396.3±88.2)pg/ml, 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分别为(50.1±11.2)岁、(32.3±26.2)个月、(1.61±0.40)mmol/L、(2.10±0.12)mmol/L、(1148.7±252.3)μmol/L、(36.3±4.3)g/L、(320.4±60.1)pg/ml;有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年龄大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 透析时间长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 磷、钙、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 肌酐、白蛋白水平低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22%(6/37)、死亡率为2.70%(1/37), 均低于有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46.15%(6/13)和23.08%(3/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危险因素较多, 患病后会导致预后情况更加不理想。

【关键词】 血液透析;心脏瓣膜钙化;独立危险因素;预后情况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25

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疗, 维持患者的生命。此类患者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进而导致死亡。另外, 患者由于疾病影响, 在矿物质代谢方面出现了障碍, 所以更易发生软组织钙化症状, 心脏瓣膜钙化为其中较常见的一种。患者患病后,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大大增加, 对预后十分不利[1]。研究表明,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具有一定独立危险因素。所以, 本文对本院2016年1~12月5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研究, 明确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因素, 同时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 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40岁, 血液透析治疗持续≥6个月。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 2 方法 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透析时间等。统计患者的相关指标, 包括磷、钙、肌酐、白蛋白、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操作方法:首先询问和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 对患者各方面情况全面掌握, 并建立档案。检测患者是否患有心脏瓣膜钙化, 使用心脏超声检查仪器进行检查, 在特定位置, 如果有≥1 mm强回声说明具有心脏瓣膜钙化[2]。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有心脏瓣膜钙化和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50例患者中, 有心脏瓣膜钙化患者13例、占比26.00%, 无心脏瓣膜钙化 37例、占74.00%;有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年龄、透析时间、磷、钙、肌酐、白蛋白及甲状旁腺素分别为(63.6±12.6)岁、(70.3±54.2)个月、(2.40±0.82)mmol/L、(2.42±0.32)mmol/、(911.6±230.4)μmol/L、(31.4±3.6)g/L、(396.3±88.2)pg/ml, 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分别为(50.1±11.2)岁、(32.3±26.2)个月、(1.61±0.40)mmol/L、(2.10±0.12)mmol/L、(1148.7±252.3)μmol/L、(36.3±4.3)g/L、(320.4±60.1)pg/ml;有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年龄大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 透析时间长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 磷、钙、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 肌酐、白蛋白水平低于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有心脏瓣膜钙化和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22%(6/37)、死亡率为2.70%(1/37), 均低于有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46.15%(6/13)和23.08%(3/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较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等相关并发症, 而血液透析往往被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 这些患者的死亡均是由于心血管事件[3]。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发生心脏结构钙化症状。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 心脏瓣膜钙化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整体来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几率仍比较高。由于患者在发生合并症状后, 自身健康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死亡几率大大增加, 所以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应当分析其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进而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参考。

在本次研究中, 当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 和没有患病时相比, 年龄通常偏大, 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也更长, 由此可见, 年龄和透析时间, 是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另外, 有研究提出高血压、长期吸烟、肾衰病程等, 也会增加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几率。此外, 高磷血症容易引起继发性甲旁亢, 进而增加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几率。因此对于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的疾病, 应积极治疗[4]。另外, 高钙血症患者也比较容易发生心脏瓣膜钙化。此外, 还有研究表明, 炎症、营养不良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病几率, 因此肌酐降低、白蛋白降低也是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关于炎症反应和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研究发现, 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循环可溶性粘附分子增多, 心脏瓣膜钙化后发生炎症。然而, 一些研究表明循环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增加也可能是由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营养不良引起的。其他研究已经表明, 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子因子-α(TNF -α)由巨噬细胞分泌, 可以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 在体外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 对血管细胞钙化有促进作用, 所以炎症也对心脏瓣膜钙化有促进作用[5]。

近年来, 相关研究中指出, 对于透析患者可根据瓣膜钙化进行预测, 采用超声心动图能够对心脏瓣膜钙化的症状进行检测和诊断。慢性肾脏疾病但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几率也比正常人更高, 而在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几率将进一步升高。在当前瓣膜钙化、血管钙化的检测中, 可以根据电子束CT作为一种新的判定标准。有研究表明[6], 采用电子束CT方法对腹动脉、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测, 和采用超声心动的方法对心脏瓣膜钙化的检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超声心动图检测中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价格更低。所以, 对于心脏瓣膜钙化的检测与诊断可以采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 以替代电子束CT方法。

综上所述, 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中, 发生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较多, 患病后会导致预后情况更加不理想。

参考文献

[1] 杨政, 马纪林, 王洁,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镁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44-46.

[2] 周丽娜, 陈新, 朱颖玲, 等. 糖尿病腎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易发因素分析.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6, 16(9):530-534.

[3] 徐庆东, 郭焕开, 陈小荷, 等.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高危因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疑难病杂志, 2016, 15(11):1139-1142.

[4] 张磊, 王志奎, 马金玲,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评估.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7):1130-1132.

[5] 李志莲, 何朝生, 陈源汉, 等. 心脏瓣膜钙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6(7):941-946.

[6] 张晓玲, 白久旭, 郝峻烽,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血液净化, 2016, 15(1):18-21.

[收稿日期:2019-02-27]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
烟酰胺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高磷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评价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