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WI技术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9-18陈健群周秀梅王甄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2期

陈健群 周秀梅 王甄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肝脏肿瘤患者, 经病理及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含脂质肿瘤, 包括21例肝细胞癌(HCC), 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 11例肝腺瘤(HA)。对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进行测量, 并观察MRI表现。结果 HCC、HA、HAML三种含脂质肿瘤的rADC值与ADC值两两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动态增强表现假包膜16例, “快进快出”18例, “快进慢出”2例。18例诊断为HCC, 3例误诊, 其中2例误诊为HA, 1例误诊为HAML。HA表现为T2WI信号混杂, 其中瘤内出血5例, 动态增强表现“假包膜”8例, “快进慢出”8例。8例诊断为HA, 误诊3例, 其中1例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2例诊断为HCC。HAML表现为肿瘤中心增粗血管影5例, 动态增强表现为“快进慢出”2例, “快进快出”8例, 3例存在假包膜, 5例正确诊断, 5例误诊, 其中2例诊断为HA, 3例诊断为HCC。以HA、HAML为良性, HCC为恶性, 常规MRI对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18/21)、76.2%(16/21), ADC值分别为23.8%(5/21)、100.0%(21/21), rADC值分别为81.0%(17/21)、38.1%(8/21)。结论 ADC及rADC在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不高, 需要结合常规MRI及强化方式进行诊断。

【关键词】 含脂质肿瘤;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表观扩散系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20

HCC、HAML及HA是肝脏常见的含脂质肿瘤。临床采用MRI能较好发现病变内脂质成分, 从而有利于病变的正确诊断。而这3种肿瘤在MRI上有较多共同之处, 临床上易出现漏诊。本研究中通过DWI技术对HCC、HA及HAML的ADC值及rADC值进行测量, 以期对三者间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收的42例肝脏肿瘤患者, 经病理及MRI确诊为含脂质肿瘤。女19例, 男23例;年龄12~78岁, 平均年龄(42.8±11.8)岁。HCC 21例, 其中2例有酒精肝病史, 17例有肝炎病史, 2例无肝炎病史;HAML 10例, 其中2例上腹部不适, 3例有肝炎病史, 余为查体发现;HA 11例, 其中3例既往有肝炎病史。

1. 2 方法 采用Torso相控表面线圈, GE HD 1.5T MR扫描仪。扫描序列:①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化学位移成像):重复激发时间(TR) 180 ms, 反相位回波时间(TE) 2.2~2.5 ms, 同相位TE 4.5~5.8 ms, 矩阵288×170, 层厚8 mm, 层间距1 mm, 翻转角80°, 视野(FOV)38 cm。②呼吸触发脂肪抑制横轴面T2WI:TE 85 ms, TR 6000 ms, 矩阵288×224, 层间距1 mm, 层厚8 mm, FOV 38 cm。③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DWI序列:TR 1925 ms, TE 60.8 ms, 矩阵128×128, b值为0、800 s/mm2, 激励次数2。层间距1 mm, 层厚8 mm, FOV 38 cm。④肝脏快速容积成像序列(增强扫描T1WI):TE 1.8 ms, TR 3.9 ms, 层间距1 mm, 层厚5 mm, FOV 38 cm, 矩阵288×200。用MR高压注射器经外周静脉按0.1 mmol/kg注射喷酸替葡甲胺, 速率1.5~2.0 ml/s注射。对比剂注射后20 s进行动脉期扫描, 平衡期为90 s, 门静脉期、延长期分别为50 、300 s。

1. 3 图像分析及ADC值测量 分别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完成肝脏含脂质肿瘤的前瞻性诊断及良性、恶性结节的ADC测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HCC 、HA、HAML三种含脂质肿瘤的rADC值与ADC值比较 HCC、HA、HAML三种含脂质肿瘤的rADC值与ADC值两两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MRI表现 HCC动态增强表现假包膜16例, “快进快出”18例, “快进慢出”2例。18例诊断为HCC, 3例误诊, 其中2例误诊为HA, 1例误诊为HAML。HA表现为T2WI信号混杂, 其中瘤内出血5例, 动态增强表现“假包膜”8例, “快进慢出”8例。8例诊断为HA, 误诊3例, 其中1例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2例诊断为HCC。HAML表现为肿瘤中心增粗血管影5例, 动态增强表现为“快进慢出”2例, “快进快出”8例, 3例存在假包膜, 5例正确诊断, 5例误诊, 其中2例诊断为HA, 3例诊断为HCC。

2. 3 诊断效能 以HA、HAML为良性, HCC为恶性, 常规MRI对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18/21)、76.2%(16/21), ADC值分别为23.8%(5/21)、100.0%(21/21), rADC值分别为81.0%(17/21)、38.1%(8/21)。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 肝脏内可含有3%~5%的脂肪, 单群刚[1]研究显示, MRI发现含脂质的HCC并不少见, T1WI呈弥漫或局灶的高信号, 用脂肪抑制后高信号部分或完全消失或反相位图像病灶信号出现弥漫性或局灶降低, 明确表现HCC含有脂质, 动态增强显示“快进快出”改变, 部分见假包膜环形强化, 病理组织切片显示肿瘤细胞的脂质源自脂肪变性, MRI表现与病理所见对应良好。本研究中HCC的MRI符合普通HCC表现, 本研究中, 有2例既往有肝炎病史者病灶呈“快进慢出”改变, 被误诊为HA。1例被诊断为HAML, 由于HAML患者MRI影像中也可出现“快进快出”现象, 但其有中心粗大血管影, 且一般无包膜, 这些有助于鉴别诊断[2, 3]。HA以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 本研究中, 11例HA, 8例有“快进慢出”征象, 3例误诊, 其中1例被误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其MRI动脉期显著强化, 与HA表现一致, 但其一般不发生脂肪变性, 且无包膜, 延迟期中央瘢痕强化。2例无肝炎病史者因增强方式与HCC一致而被误诊, 提示, 有假包膜、多血供的肿块, 且T1WI呈高信号, 患者无肝硬化背景及肝炎病史应考虑为HA的可能。HAML是一种间叶组织源性肿瘤, HAML反相位在肿瘤与脂肪组织交界区可出现“沟边效应”, 强化形成与3种成分含量比例相关, 肿块一般无包膜。本组中10例患者, 5例诊断正确, 3例诊断为HCC, 2例诊断为HA。本组中1例HAML伴明显出血和囊变, 因经验不够而被诊断为HCC。

DW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 能反映组织功能状态[4, 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肝脏3种含脂质肿瘤间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其敏感性为23.8%, 表明诊断效能较低。提示, DWI不能鉴别肝脏含脂质良恶性肿瘤。本组中HCC、HA间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可能是由于本组患者HCC组织分化良好,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接近, 导致其ADC值偏高。而HAML成分复杂, 其ADC值变异性大。此外, 本研究中rADC值, 三种肿瘤比较无明显差异, 其诊断敏感性为81.0%, 特异度为38.1%, 特异度较低, 提示诊断效能较低。而常规MRI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较高, 分别为85.7%、76.2%, 因此其诊断效能相对较好。

综上所述, 临床上采用DWI应结合MRI增强特征、常规表现及临床特征对肝脏含脂质肿瘤进行鉴别, 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单群刚. IVIM-DWI技术在肝脏弥漫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 39(6):645-648.

[2] 杨富辉, 普福顺, 罗家滨, 等. 磁共振增强联合DWI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 24(3):470-471.

[3] 任洪伟, 安维民, 董景辉, 等. 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含脂质肿瘤的鉴别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5(6):457-460, 464.

[4] 艾尔肯·阿不力孜, 丁爽, 哈德提·别克米托夫, 等.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边缘区的多b值DWI分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5, 21(4):344-348.

[5] 程庚哲, 班秀麗, 李海传, 等 .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4):91-92.

[收稿日期: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