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9-01-05祝赛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优良率胃肠道手术室

祝赛男

近年来, 随着民众工作生活压力增大, 加之无规律饮食导致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临床常见病症有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消化性溃疡、胃癌、食管癌、大肠癌、消化道出血及肠梗阻等, 手术作为胃肠道疾病患者经典治疗方案, 可快速清除病灶缓解病痛, 但因术后疼痛感及切口愈合不善, 易发生并发症, 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为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切实帮助患者解除病痛, 医者多于术后辅助护理干预, 但疗效不甚理想, 手术室护理统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 切实为患者解决就诊期间出现的身心问题,以营造良好身心状态, 减少术中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 可加速病情康复, 减轻医患负担。本文旨在分析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 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2例。本研究经院领导及手术室医护人员共同审核通过, 所有患者均签署《患者同意书》,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手术禁忌证、精神交流障碍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组男20例, 女22例;年龄29~64岁, 平均年龄(45.6±8.1)岁;其中, 胃癌11例、食管癌15例、大肠癌10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对照组男18例, 女24例;年龄27~69岁, 平均年龄(45.2±8.3)岁;其中, 胃癌12例、食管癌16例、大肠癌9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责任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名称、部位、血型), 护送患者到手术室, 协助解除衣物, 准备手术室设备及药物,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协助医者麻醉, 监护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 术后护送至病房妥善安置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定时更换敷料, 注意引流管管理。

1.2.2 研究组 研究组行手术室护理。①术前组织患者开展健康检查, 与医生、家属讨论制定手术方案, 分析手术风险制定预控措施, 给予营养干预, 条件许可时组织患者到手术室熟悉流程, 减少术中应激反应。②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 简单通俗为患者普及疾病知识, 告知手术功效、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以便其做好心理准备;多数患者长期忍受病痛, 加之面对陌生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 易滋生负面情绪, 产生不顺从行为, 发挥家属作用, 告知其患者承受的身心压力, 多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 手术前一晚可安排患者住单间, 以保证患者充足睡眠;从患者角度出发给予疏导, 如年老者担忧预后, 年幼者惧怕术后疼痛感, 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讲解;若患者出现入睡困难问题时给予催眠药。③手术前1 d检查术中所需医疗设备及药品, 常规消毒, 所有设备试检, 传授呼吸及情绪调节技巧, 多与患者交谈, 面对咨询耐心解答, 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根据手术需要禁食禁水, 戒烟酒, 并做皮试、备血。协助沐浴, 保证皮肤清洁, 但忌用沐浴乳, 以减少与消毒液发生不良反应。④手术当天查阅病历, 再次检查确定患者病情, 以便有特殊情况出现时予以补救, 术前20 min消毒, 检查无菌药品, 整理无菌台, 铺设消毒巾, 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术中减少门窗开关次数;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 可适当与其交流, 转移注意力, 同时多给予鼓励, 术后清点手术器械及药物, 谨防遗留腹腔, 消毒手术区后协助更换衣物, 注意遮挡患者隐私部位, 以减少负面情绪。⑤术后与主刀医生及手术室护士沟通, 准确把握手术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 加大看护力度, 谨防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予以急救, 术后给予镇痛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程度采用不同镇痛方法, 如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法, 告知患者镇痛药物功效、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 以免产生依赖心理。此外, 给予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康复锻炼, 合理搭配膳食, 由流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食物及普食, 注意改善病房环境, 协助调整舒适体位, 早晚为其按摩肢体, 睡前用湿热毛巾擦拭, 促进血液循环,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床上-床边-下床运动, 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 切记运动时需家属或护士陪同, 以防范不良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 判定标准如下。优:切口愈合良好且无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血肿、积液、硬结);良:切口愈合但出现炎症反应;差:切口愈合但出现化脓、积液问题[1]。切口愈合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切口裂开、压疮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优23例、良16例、差3例, 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2.9%(39/42);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优16例、良16例、差10例, 切口愈合优良率为76.2%(32/42);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 P=0.035<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褥疮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9/42);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4<0.05)。

3 讨论

手术作为外科经典治疗方案, 指医者运用医疗器械对患者身体进行切除、缝合等治疗,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加之手术操作完善, 使得当下多数患者倾向于选择手术以清除病灶, 解除病痛, 但有创医疗常伴有风险, 影响手术操作顺利开展及患者术后康复。

常规护理内容过于笼统, 虽于术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但护士多将术后康复作为护理重点, 忽视术前及术中干预, 致使部分患者对手术操作不甚理解, 常引发不顺从行为, 增加术后切口愈合难度[2-4]。手术室护理作为常规护理的延伸, 细化护理内容, 重视术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身体护理, 术中加大监护力度, 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 以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深化护理内涵, 整体提升护理水平, 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资源及人力资源价值, 造福民众[5-8]。张妮等[9]推荐胃肠道手术患者行手术室优质护理, 实践发现,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咽喉疼痛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且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即实施手术时优质护理可加速患者身体康复, 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广阔推广前景。作者咨询专家学者, 总结临床经验, 征求患者及家属建议,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延伸出手术室护理并用于临床实践发现, 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优23例、良16例、差3例, 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2.9%(39/42);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优16例、良16例、差10例, 切口愈合优良率为76.2%(32/42);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 P=0.035<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褥疮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9/42);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 P=0.024<0.05)。本次研究结果与黄丽萍[10]的研究成果相符, 该学者还在研究中指出实施手术室护理可降低切口感染率, 提高愈合率, 缩短住院时间, 间接可减轻医患负担,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因此, 医者应准确分析患者身体状况, 应用多元化护理措施紧紧围绕患者所需所求开展护理服务, 帮助营造良好身心状态,提高认知度及配合度, 以控制医疗成本, 简化医疗操作,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手术治疗效果, 确保患者放心就诊。

总之, 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可提高切口愈合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优良率胃肠道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胃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