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F-FDG PET/CT在确定乳腺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2019-01-05毕伟王志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淋巴结病理病灶

毕伟 王志炜

乳腺癌占女性肿瘤的25%~35%, 是一种女性人群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乳腺癌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 其中B超、磁共振成像(MRI)以及乳腺钼靶X线等均为常用影像学方法, 而在灵敏度、特异度方面均存在一定限制。随着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8F-FDG PET/CT也成为一种乳腺癌检查的新方法, 在临床诊疗中得到普及应用, 并获得医师的认可。18F-FDG PET/CT是利用正电子核素的一种放射性示踪显像技术, 通过结合CT精细解剖形态与PET功能显像, 可对肿瘤病灶外观变化进行准确反映, 也可观察了解乳腺癌患者病灶的生理变化情况。分析标准摄取值(SUV值)可使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2]。在乳腺癌临床诊断时应用18F-FDG PET/CT可清楚显示转移病灶, 在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案确定方面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术前应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 均经手术病理确诊, 具有完整的术前18F-FDG PET/CT检查资料。60例患者年龄24~77岁, 平均年龄(45.29±5.41)岁;肿块直径0.5~6.0 cm, 平均肿块直径(3.65±3.65)cm;单侧乳腺结节51例, 双侧乳腺结节9例。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Biograph True Point 64 PET/CT扫描仪。18F-FDG由北京原子高科广州分公司提供, pH值约为7,放化纯度>95%。患者检查前禁食>6 h, 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7.8 mmol/L), 静脉注射18F-FDG 3.70~5.55 MBq/kg, 静卧45~60 min, 扫描前排尽尿液。先进行全身螺旋CT扫描, 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80 mA, 层厚3 mm。再进行全身 PET扫描,采集5~6个床位, 2 min/床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分析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和18F-FDG PET/CT检查的乳腺癌临床分期、区域性淋巴结。使用CT扫描数据对PET数据进行衰减校正, 采用TrueX法重建图像。获得CT图像、PET图像及融合图像。显像后获取图像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共同判读,对病灶浓聚处勾画感兴趣区域(ROI), 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乳腺癌良恶性判断临界值为SUVma x 2.5, <2.5者为良性, >2.5者为恶性[4], 分析CT扫描图像, 融合图像上浓聚灶的解剖结构改变情况。排除生理因素影响后, 若显像中出现异常FDG放射性浓聚灶, 则提示结节为阳性。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60例患者均患有乳腺癌, 其中侵润性导管癌27例, 侵润性小叶癌7例, 腋下淋巴转移22例, 高分化腺癌4例。

2.2 乳腺癌临床分期18F-FDG PET/CT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Ⅰ期5例, Ⅱ期46例, Ⅲ期6例, Ⅳ期3例。51例Ⅰ~Ⅱ期患者中检出:腋下淋巴结转移20例, 同侧内乳淋巴结4例, 锁骨上窝淋巴结3例。

2.3 区域性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是决定治疗方法的重要指标依据。60例乳腺癌患者应用18F-FDG PET/CT检查显示,腋下淋巴结转移20例, 手术病理诊断证实22例, 淋巴结转移检查正确率为90.91%(20/22)。3例锁骨上窝淋巴结和4例同侧内乳淋巴结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3 讨论

因恶性肿瘤病变早期患者未出现明显症状及体征, 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 病变已发展为中、晚期, 错失最佳救治时机。与机体正常组织相比, 肿瘤病变组织具有较为突出的生物学特点, 例如, 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肿瘤蛋白合成速度明显快于正常细胞, 且肿瘤组织学病变时间明显早于形态学改变。因此, 根据肿瘤组织生物学特点可早期诊断肿瘤的良恶性, 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患者提供早期治愈可能[5-8]。PET显像技术是利用正电子示踪剂可参与肿瘤代谢活动的特异性, 更早期清晰显示患者的肿瘤组织代谢变化情况, 具有较高敏感性, 可使早期诊断肿瘤目的得以实现。同时,应用PET显像不仅可对肿瘤原发病灶早期发现, 也可对肿瘤远处转移灶进行早期探查, 有利于医师对患者肿瘤全身累及情况进行观察掌握, 进一步确定肿瘤分级与分期, 从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18F-FDG显像剂具有显著功能性, 结构类似与葡萄糖,静脉注射后可被肿瘤细胞大量吸收, 进而在已糖激酶作用下,形成18F-FDG-6磷酸, 滞留于肿瘤细胞内而显像[9-11]。PET对于肿瘤解剖结构的定位缺乏准确性, PET/CT是通过多排CT所具有的高空间分辨率, 对于患者病灶解剖结构特点进行清晰显示。通过有机集合PET显像与CT显像技术, 可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解剖定位, 精确描述肿瘤的代谢异常情况, 清晰描述肿瘤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之间存在的关系, 使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 为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依据[12,13]。

18F-FDG PET/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可作为乳腺癌良恶性鉴别诊断、肿瘤分期的有效影像学依据, 同时在乳腺癌术后疗效评估方面也具有指导意义。随着临床显像剂与显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18F-FDG PET/CT检查的准确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可为临床诊疗的良好开展提供影像学依据, 进而实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进一步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猜你喜欢

淋巴结病理病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