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2019-01-05狄方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股骨出血量骨质

狄方辉

随着人口逐渐年龄化, 临床上老年骨折患者不断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 老年骨质疏松是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以手术固定的方式[1]。常用的有PFNA内固定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此,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骨科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67~81岁, 平均年龄(73.7±3.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 摔伤9例, 高处坠落伤5例, 其他1例;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16例, Ⅳ型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6~84岁, 平均年龄(74.1±5.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 摔伤11例, 高处坠落伤6例, 其他1例;Evans分型:Ⅰ型4例, Ⅱ型11例, Ⅲ型14例, Ⅳ型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Evans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行PFNA内固定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将骨折部位闭合复位, 在股骨大转子上方行约4 c m的切口, 将导针置入股骨髓腔, 选择合适大小、长度的PFDA, 将PFDA髓内钉置入髓腔中, 调整前倾角和深度, 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 沿导针扩孔, 在螺旋刀片完全解锁状态下, 沿导针方向和定位孔分别打入锁钉, 透视髓内钉及锁钉无误后, 逐层关闭切口[2]。

1.2.2 对照组 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切口选择股骨大转子顶部向下位置, 充分暴露股骨大转子,股骨上段, 进行手法复位, 用克氏针暂时固定, 在大粗隆下距股骨近端1 c m处放置钢板及套筒, 将克氏针和导针延股骨颈方向在一个水平面上置入股骨下的软骨面下, 将前倾角确定, C臂X线透视下测3个克氏针深度, 旋入全螺纹锁钉,将远端锁钉固定, 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①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3]:分为优、良、可、差4个级别, 优良率=优率+良率。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髋内翻、下肢静脉血栓、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恢复时间分别为(61.4±15.1)min、(121.7±21.16)ml、(10.1±0.7)周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恢复时间分别为(110.1±11.7)min、(227.4±21.7)ml、(12.7±1.7)周。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折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髋内翻1例, 下肢静脉血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不愈合2例, 内固定松动1例, 髋内翻2例, 下肢静脉血栓2例,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P<0.05)。

2.3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18例,良8例, 可3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优10例,良9例, 可8例, 差3例, 优良率为63.3%。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 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 多发病, 老年患者常有骨质疏松, 常并发多种内科疾病, 患者手术后身体恢复慢, 易出现并发症, 院内感染等,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4,5]。对于此类骨折的老年患者, 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 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应以简单、有效为基本原则, 传统解剖钢板固定术虽能治疗此病, 但存在骨折愈合畸形, 股骨头切割、钢板的撕裂等缺点, 而且创口大, 患者恢复慢, 易出现多种并发症[6-10]。应用PFNA螺旋切片锁定技术, 对骨质填压作用好,铆合力强, 刀片与骨质紧密铆合, 防止出现松动, 而且手术操作过程简单、微创, 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手术后因固定牢固, 骨质疏松的患者也能较早负重锻炼, 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各种感染, 肌内萎缩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1-1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折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6, P<0.05)。

综上所述, 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者早日恢复髋关节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股骨出血量骨质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