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整体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05陈禹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膀胱癌尿道膀胱

陈禹帆

膀胱癌多为浅表性膀胱癌, 是泌尿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为膀胱癌手术, 但膀胱癌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出于降低膀胱癌复发率的考虑, 术后多给予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但灌注过程中以及灌注完成后护理不当即可能发生并发症而影响灌注效果[1]。现对整体性护理运用于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护理价值进行探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0例, 均给予膀胱癌手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经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5例。观察组中男12例, 女3例;年龄44~63岁, 平均年龄(52.3±3.6)岁。对照组中男11例, 女4例;年龄43~65岁, 平均年龄(52.2±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可分为灌注前、灌注期间的护理。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前, 护理人员将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介绍, 促使患者形成心理准备;灌注期间,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尿量、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同时以患者的自觉症状为依据, 随时适当调整膀胱灌注方案, 灌注过程中随时注意异常情况的发生,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2.2 观察组 给予整体性护理, 可分为灌注前、灌注期间以及灌注后的护理。灌注前,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 取得患者信任。沟通过程中对患者介绍膀胱癌的相关知识, 说明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必要性以及成功案例, 促使患者形成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认同;对患者介绍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 促使患者形成心理准备, 同时告知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从而确保膀胱灌注得以顺利开展。告知患者膀胱灌注膀胱前4 h禁止饮水, 以免排尿过早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2]。

灌注过程中, 患者需暴露隐私部位才可进行膀胱灌注,因此护理人员需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注意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 适当采取遮盖措施以免受凉, 同时避免患者出现害羞的心理而影响膀胱灌注。灌注时,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并保持全身放松, 可通过深呼吸、自我暗示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放置导尿管时, 为防止对患者的尿道黏膜造成损害, 护理人员保持动作轻柔, 当尿管置入膀胱后, 出于完全排出膀胱内尿液的考虑, 可将导尿管继续前推2 cm;进行药液的推注过程中, 应保持适当的推药速度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必须禁止从尿道口加压注入药液,因为尿道黏膜的血管窦极多, 药液直接注入会导致尿道口肉芽肿而发生尿道狭窄。灌注完成后, 反折尿管末端后拔出尿管。需注意患者灌注完成后患者出现血尿、感染等症状时,需及时给予治疗, 将下次灌注推迟1周后进行, 女性患者则应与月经期隔开。

灌注完成后的护理, 灌注完成后患者多比较虚弱,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恢复环境, 嘱患者保持足够的卧床休息, 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给予患者相应的体位护理, 指导患者每8 分钟改变1次体位从而确保药液得以充分接触膀胱组织黏膜。叮嘱患者排出药液后加大饮水量, 对膀胱进行生理性冲洗以减轻残留药液对膀胱造成的刺激, 同时也能稀释致癌物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常见并发症为尿路刺激, 因此灌注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 对尿液颜色、排尿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量、尿色的变化, 患者自觉不适时指导患者加大饮水量, 不适感仍存在时及时报告医师。患者出院后指导给予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规律性的作息, 加大清茶的饮用量;酸性体制是癌症患者的常见体制, 指导患者加大碱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量, 减少花椒、辣椒、腌熏食物、肉类等摄入量从而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同时嘱患者定期复检[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包括尿道狭窄、血尿、尿道疼痛以及尿频尿急等。护理满意度经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共100分)评价, 不满意:<60分;一般满意:60~70分;比较满意:71~89分;非常满意:90~10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期间, 观察组出现尿频尿急1例, 无其他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6.7%(1/15);对照组尿频尿急2例, 血尿1例, 尿道狭窄1例, 尿道疼痛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0%(6/1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不满意1例, 一般满意3例, 比较满意4例, 非常满意7例, 护理满意度为93.3%(14/15);对照组不满意7例, 一般满意3例, 比较满意3例, 非常满意2例, 护理满意度为53.3%(8/1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P<0.05)。

3 讨论

对膀胱癌患者术后给予化疗药物灌注对防止肿瘤转移、杀灭残余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过程中, 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灌注过程中患者的痛苦、灌注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确保吡柔比星的膀胱灌注的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6]。

整体性护理在患者还未接受膀胱灌注前就给予相应护理, 通过对患者介绍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含义、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提高了患者对膀胱灌注的了解程度从而做好心理准备, 并提升灌注过程中的依从性与配合度;灌注过程中,护理人员始终进行无菌操作, 同时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7,8];与医师配合, 保证了膀胱灌注得以顺利进行;灌注完成后,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体位、饮食等给予护理,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 从而保证了吡柔比星得以充分发挥疗效。高宛红[5]指出, 对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过程中, 给予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过程中采用整体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感到更满意, 基本与高宛红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对膀胱癌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患者采取整体性护理措施能显著减少灌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感到更满意,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膀胱癌尿道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膀胱镜的功与过
陌生的尿道肉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