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9-01-05吴慕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子痫二聚体肝素

吴慕仪

子痫前期为女性妊娠期特有的病症, 在女性妊娠阶段产生蛋白尿、高血压等现象, 该疾病对母婴健康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该疾病也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子痫前期的产生与血小板激活、凝血功能异常、血管壁损伤等存在一定联系, 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较多, 如何为患者选用治疗措施成为了新的问题所在[1]。本文选取100例子痫前期患者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27.25±5.27)岁;孕周34~38周, 平均孕周(36.12±0.84)周。观察组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27.24±4.28)岁;孕周33~38周, 平均孕周(36.13±0.72)周。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需要满足《妇产科学》中关于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2], 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全身免疫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 采用5 g浓度25%硫酸镁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32022858)与100 ml浓度5%葡萄糖注射液(安徽际中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34022775)充分混合快速静脉滴注, 再选用15 g浓度25%硫酸镁注射液与500 ml浓度5%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静脉滴注, 1次/d, 滴注速度控制为1~2 g/h, 连续治疗 1周[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常规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20063910)皮下注射,4100 I U/次 , 1次 /d, 连续治疗 1周[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 包括PT、TT、APTT、FIB、D-二聚体。PT、TT、APTT、FIB、D-二聚体均采用C 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的PT、TT、APTT、FIB、D-二聚体分别为(9.84±2.32)s、(17.72±3.27)s、(30.52±4.25)s、(3.54±1.25)g/L、(5.34±1.42)mg/L, 对照组的PT、TT、APTT、FIB、D-二聚体分别为 (9.85±2.31)s、(17.73±3.28)s、(30.53±4.26)s、(3.55±1.26)g/L、(5.35±1.43)mg/L;治疗后观察组的PT、TT、APTT、FIB、D- 二聚体分别为 (15.58±2.06)s、(25.32±3.28)s、(43.42±5.64)s、(2.11±0.75)g/L、(3.32±0.96)mg/L, 对照组的 PT、TT、APTT、FIB、D- 二聚体分别为 (10.54±2.42)s、(19.02±3.32)s、(32.35±5.42)s、(3.02±1.32)g/L、(4.52±1.35)mg/L ;治疗前两组PT、TT、APTT、FIB、D-二聚体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2、0.015、0.040、0.035, P>0.05);治疗后两组的 PT、TT、APTT高于治疗前, FIB、D-二聚体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PT、TT、APTT高于对照组,FIB、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t=11.214、9.545、10.007、4.238、5.122, P<0.05)。

3 讨论

子痫前期作为女性妊娠期病症, 对患者及胎儿的身心健康有着负面影响, 在女性处于妊娠正常期时, 纤维蛋白原和各种凝血因子均处于升高的状况, 孕妇处在高凝状态, 会使得APTT和PT出现轻度的缩短, 在孕妇分娩后, 胎盘剥离面极易快速形成血栓, 这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机制;在孕妇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 纤溶系统活性也会升高, 纤溶和凝血之间会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形成动态平衡, 一旦这种正常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 会导致孕妇产生高凝状态, 进而导致各类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应给予重视[5]。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 孕妇体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激活为导致该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激活会导致孕妇正常高凝状态形成病理性高凝状态, 应为患者实施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为常用抗凝剂, 该药物通过对凝血因子Xa及凝血酶Ⅱa活性进行抑制, 能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 改善体内的微循环, 低分子肝素与硫酸镁注射液结合, 能降低FIB和D-二聚体水平, 改善胎盘循环和母儿妊娠结局[6]。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常规治疗与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观察组的PT、TT、APTT、FIB、D-二聚体分别为(9.84±2.32)s、(17.72±3.27)s、(30.52±4.25)s、(3.54±1.25)g/L、(5.34±1.42)mg/L, 对照组的PT、TT、APTT、FIB、D-二聚体分别为(9.85±2.31)s、(17.73±3.28)s、(30.53±4.26)s、(3.55±1.26)g/L、(5.35±1.43)mg/L;治疗后观察组的PT、TT、APTT、FIB、D-二聚体分别为 (15.58±2.06)s、(25.32±3.28)s、(43.42±5.64)s、(2.11±0.75)g/L、(3.32±0.96)mg/L, 对照组的 PT、TT、APTT、FIB、D-二聚体分别为 (10.54±2.42)s、(19.02±3.32)s、(32.35±5.42)s、(3.02±1.32)g/L、(4.52±1.35)mg/L;治疗前两组 PT、TT、APTT、FIB、D-二聚体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T、TT、APTT高于治疗前, FIB、D-二聚体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PT、TT、APTT高于对照组, FIB、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为子痫前期患者选用治疗方案时, 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应用价值非常高。与姚良英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子痫二聚体肝素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子痫前期是什么病?
如何防范子痫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