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比较

2019-01-05王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置换术

王明

近些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地加深, 使得一些老龄化的疾病也在不断地发生, 股骨颈骨折是中老年群体当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很多患者因伴随有多种内科疾病,使患者身体机能迅速下降, 在对患者治疗时面临着较大的治疗难度[1-3]。对股骨颈骨折治疗时, 一般临床患者选择骨折内固定术治疗, 但因为中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和身体机能相对较差, 对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容易面临较多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还容易使患者出现压疮等相关的严重后果, 不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本研究针对于此, 分析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骨折内固定术组, 每组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男女比例24∶21, 年龄最大83岁, 最小62岁, 平均年龄(71.5±7.4)岁。骨折内固定术组男女比例23∶22, 年龄最大84岁, 最小61岁, 平均年龄(73.5±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时需为患者持续性地进行创伤性肢体牵引, 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相关并发症的处置。患者在骨折发生后的6~40 h, 平均卧床时间(18.5±3.4)h。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在术后第2~5天为患者进行手术, 需要对患者做好骨折牵引工作,并且进行相关的术前治疗, 当患者的原始下肢长度恢复以后,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手术。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处理, 同时为患者选择侧卧位, 外侧为入路, 使患者的髋部暴露在视野当中, 采用电锯对患者的骨进行处理以后, 将患者的髋臼内软组织进行清除, 同时通过髋臼锉对患者的髋臼进行挫磨,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臼杯假体置入, 然后进行固定处理, 随后将股骨柄假体置入其中, 同时确定髋关节是否可以正常活动, 对患者的关节腔进行清洗, 并且将负压引流管引入其中, 依次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缝合[4]。

内固定术组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患者采用仰卧位, 并且同侧臀部垫高, 以牵引力为患者手动复位, 对于小切口压缩空心钉进行固定, 并且使其和股骨近端的短解剖板进行固定。选择采用C型臀X线机进行透视, 在透视之下监视患者的股骨头颈部状况, 并有效地对螺钉的放置位置进行确定。如果患者存在复位困难的情况, 需要在切口切开以前, 对患者的关节囊进行解剖复位。适当地为患者放置负压引流, 手术以后同时根据X线的复查结果决定患者的下地时间, 患者常规需要在第4~6周住双拐, 或选择助行器, 第10周可以选择单拐, 3个月以后可以弃拐行走[5]。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 术后第2天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 并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和术后H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满分为100分, 其中优:>90分;良:80~90分;可:70~79;差:<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和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 (68.21±12.01)min、(265.41±23.01)ml、(68.08±10.62)ml、(92.05±4.02)分, 均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患者的(92.63±23.51)min、(418.62±41.62)ml、(89.14±15.24)ml、(72.63±5.3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 骨折内固定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10/45),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骨折内固定术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认为, 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选择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体征, 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6-8]。但是, 目前选择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中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仍然存在有颇多的争议[9-12]。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治疗时分别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了比较,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和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 (68.21±12.01)min、(265.41±23.01)ml、(68.08±10.62)ml、(92.05±4.02)分, 均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患者的(92.63±23.51)min、(418.62±41.62)ml、(89.14±15.24)ml、(72.63±5.3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 骨折内固定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10/45),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骨折内固定术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能够证实全髋关节置换术所取得的效果优于骨折内固定术, 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促进患者的预后,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其治疗效果优于骨折内固定术, 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