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蛋白/肌酐、24 h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检测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2018-11-13胡君王春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肌酐尿蛋白比值

胡君,王春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检验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近几年,全球范围内慢性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长,该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健康问题[1]。由于诸多因素所导致的慢性肾病在临床常常发病隐袭,所以运用有效的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初期病变,使患者的病情发展得到良好的抑制和延缓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作为疗效判断的关键指标。肾功能异常的关键因素是分泌大量的尿蛋白,24 h尿蛋白(24 hUp)属于一种测验尿蛋白的有效方法,可会由于定时不精准以及膀胱不完全排空等不利因素的干扰[2]。因此,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肾功能的分析与探究越来越受重视。该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肾病患者86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尿蛋白/肌酐、24 h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检测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反馈效果极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肾病患者86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根据肾功能情况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3]:①肾功能正常的标本均源于该院43例通过体检的健康成年人。②无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肾脏障碍等疾病者。③受检者的尿蛋白以阴性为试验。④均为肾内科住院患者。排除标准[4]:①具有心、脏以及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非自愿参与该研究者。④具有认知障碍、意识模糊者。

研究组受检者4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 28~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5±3.34)岁,病程 6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5±0.8)年;并且中急、慢性肾炎以及肾病综合征11例,糖尿病肾病12例,狼疮性肾炎6例,高血压肾病5例,慢性肾衰(病因未找出)9例。对照组受检者4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7±3.08)岁,并且该组所有受检者皆为出现高血压、肾炎病史以及糖尿病等体征,同时通过体检无器质性疾病发生。两组入选者皆知情并且同意该研究,所有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同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检测方法具如下:首先收集第1天早晨6∶00到第2天清晨6∶00,所有受试者的尿液,将其放入具有防腐剂的容器中,算出总尿量,混匀后,选取5 mL来检测24 hUp。与此同时,将第2天的尿液标本任意中断4~6 mL左右,将其离心,选取上清液进行检测[5]。肾功能异常者于清晨空腹、不喝酒以及24 h之内未进行剧烈活动的条件下,收集患者3 mL的静脉血,在室温中进行检测;常规收集新鲜尿液,留取24 h尿液之后,使用邻苯三酚红和钼酸比色法对UP以及24 h UP等进行检测,使用氧化酶法对血样本以及尿样本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1.3.1 Up/Ucr及24 hUp水平的判断指标 Up检测试剂盒源于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仪器为日立7 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主要包括Up/Ucr及24 hUp等指标。

1.3.2 肾功能指标判断标准 采用碱性苦味酸法对血清肌酐实施检测,采用分光光度计对尿素氮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对内生肌酐进行检测,仪器为日立7 180分析仪。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应用 t检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Up/Ucr比值和24hUp水平

研究组尿蛋白和尿肌酐及24hU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前后肾功能(±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前后肾功能(±s)

?

表1 两组患者Up/Ucr比值和24 hUp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Up/Ucr比值和24 hUp水平的比较(±s)

?

2.2 对比两组患者检测前后肾功能指标

检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检测后研究组的血清肌酐(Ccr)与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且内生肌酐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2。

3 讨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与发生率逐年增长,严重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因大部分慢性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病因极难发现,当大多数患者就医时,病情已发展为中晚期,所以,对该疾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病变传播,缓解病情等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结果显示,检测后研究组的血清肌酐为(243.82±61.74)μmol/L,这是因为血清肌酐(Scr)是肾脏功能的关键指标,但具有肾功能反应不及时、不精确等缺点。尿素氮为(16.14±8.36)mmol/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且内生肌酐为(24.35±11.02)mL/min 高于对照组的(15.38±8.2)mL/min(P<0.05)。这是因为时间尿蛋白与血肌酐比值一方面能够对患者尿蛋白分泌情况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当妊娠、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肾移植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安全可靠。就目前看来,国内学者也对此方法格外重视。此外,尿蛋白(UP)的大量增多也是肾功能障碍的有一关键标志,通常将24 hUP定量确认为检测蛋白尿的基本准则,UP/Cr比值是检测肾功能初期异常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由于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其定量的多少和肾功能衰退息息相关,它对检测以及指引慢性肾脏病的诊治、疗效评估与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临床上,常用检测方法包括留尿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方式,并且在临床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可是留尿操作较为烦琐,准确率较低。纵观国内外,学者通常提倡运用检测尿液蛋白于肌酐的比值,从而对患者尿蛋白分泌状况进行检测[7]。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检测结果为血清肌酐(238.21±60.25)μmol/L,尿素氮为(16.23±9.25)mmol/L以及内生肌酐为(23.19±10.24)mL/min,该结果和 24 h尿蛋白定量关系密切。

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 Up/Ucr为(52.34±86.53)及24 h为(3.25±3.75)g/24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Up/Ucr(40.89±57.53)与(2.89±3.51)g/24 h(P<0.05)。 这表明尽管24 hUp定量是检测蛋白尿的金标准,可是留尿程序反则且不精确。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导尿管留尿是相对比较可靠的检测方式,可此方法易导致尿路病菌传播,发生感染,并且大部分患者都不能接受。使用邻苯三酚红和钼酸比色法对UP以及24 hUP等进行检测,因其排泄几率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情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相同的尿液标本,所有患者对水的重吸收率基本一致,因此其排泄情况相对平稳且无明显区别。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发现,对于原发性与继发性肾脏病患者的运用晨尿实施监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与该研究结果一致[8]。然而美国NKF-K/DOOI工作组还提倡对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晨尿Up/Ucr比值取代24 hUp定量,不仅可纠正由于脱水等诱发尿液发生改变、比定时采集的尿液检测要便捷同时提高其准确率,是当前Up定量最直观、精确以及方便的措施,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该文中的方法虽然指标不灵敏,无法真正反映肾小球的过滤效率,易遗漏轻度的慢性肾病患者,可是能明显提高Up/Ucr及24 hUp水平,可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慢性肾病诊断过程中,UP/Cr比值能取代24 hUP定量作为检测慢性肾病的关键指标;且与肾功能无相关性,筛查效果良好,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酐尿蛋白比值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双电机比值联动控制系统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