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uchincloss术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Rotter淋巴结与近期疗效分析

2018-11-13吴必超袁志超杨书成金凤玛黄志华王山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皮瓣患肢

吴必超,袁志超,杨书成,金凤玛,黄志华,王山

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江苏盐城 224003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的高发病,乳腺癌的淋巴液回流97%回流到腋窝淋巴结。因此研究淋巴液转移规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乳腺癌手术方式仍然存在争议,但是扩大根治术虽然切除胸大肌,对胸大小肌间Rotter淋巴结的清扫提供方便,但有临床研究证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并不低于扩大根治,由于保留了胸大肌有效保证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因此Auchincloss术不但保留胸大、小肌还保留了支配胸大肌、胸小肌的血管、神经以及支配感觉上臂内后侧及腋背部皮肤的肋间臂神经,受到患者的广泛接受,但对于Rotter淋巴结的清扫造成一定影响和不便。为评价乳腺癌行Auchincloss术后Rotter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以及对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性切除的行Auchincloss手术患者164例,术后Rotter淋巴结阳性和阴性患者,作临床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进展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性切除的行Auchincloss术164例,均为女性,年龄31~74岁,平均49.2岁,其中40岁以下9例,41~60岁108例,61~70岁41例,71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59岁。乳腺癌TNM分期Ⅰ期41例,Ⅱ期77例,Ⅲ期46例。癌肿分布均为单侧,其中左侧73例,右侧91例。术前明确诊断15例,其它均为先作快速病理,证实为侵润性导管腺癌后作术乳腺癌改良根治Auchincloss术,术前发现腋淋巴结肿大104例,乳腺钼钯片或B超BIRADS分级Ⅱ、Ⅲ、Ⅳ各9、48、110例。该研究所选病例均已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已经得到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64例患者经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择期作乳腺改良根治性切除Auchincloss手术,术中将Rotter淋巴结单独标注后,同术中大标本一起送作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将164中伴有胸大小肌间Rotter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为阳性组 (A组n=30)、阴性对照组 (B组n=134)。两组患者间营养状况、TNM分期,年龄,肿瘤大小位置,腋窝淋巴结等均随机选择。患者出院后进行0.5~3年电话或来院复查随访,部分患者仍在随访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清除淋巴结总枚数,术后皮瓣坏死。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胸肌萎缩 Luminal分子分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存质量、并发症、随访期间复发率死亡率。分社会效益,近期并发症、生存率3个方面作统计处理。

1.3 观察指标

社会效益结果比较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腋淋巴结送检枚数等。近期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腋淋巴结标本职性率、皮瓣坏死、皮瓣下积液、患肢水肿、胸肌萎缩、患肢抬举困难。近期疗效主要观察免疫组化和分子分型、随访期间复发率、死亡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该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4例Auchincloss术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Rotter淋巴结淋阳性30例,发生率占总例数18.2%(30/164),腋窝淋巴结肿大同时伴Rotter淋巴结淋阳性发生率28.8%(30/104)。用术后病理为侵润性导管腺癌159例,腋淋巴结转移平均送检15枚,阳性率50.0%(67/164)。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nal分子分型、并发症、随访期间复发率、死亡率如下。

A 组:手术时间(116±15)min,手术出血量(50±6 mL,腋淋巴结送检数(16±3) 枚,住院时间(18±2)d,住院费用(1.3±0.2)万元,术后腋淋巴结标本阳性29例,皮瓣坏死3例,皮瓣下积液1例,患肢水肿1例,胸肌萎缩2例,患肢抬举困难1例,ER阳性4例,PR阳性3例,LuminalA 型 4例,LuminalB 型 12例,HER-2 (+++)13例,复发4例,3年内死亡2例。B组:手术时间(100±10)min,手术出血量(49±5)mL,腋淋巴结送检数(13±2)枚,住院时间(17±1)d,住院费用(1.2±0.2)万元,术后腋淋巴结标本阳性38例,皮瓣坏死11例,皮瓣下积液4例,患肢水肿2例,胸肌萎缩1例,患肢抬举困难4例,ER阳性43例,PR阳性39例,LuminalA型53例,LuminalB 型 34例,HER-2(+++)12例,复发 1例,无 3年内死亡。两组在皮瓣坏死、皮瓣下积液、患肢水肿、胸肌萎缩、患肢抬举困难、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腋淋巴结数和阳性率、ER、PR阳性率,LuminalA型、HER-2(+++)、复发率、3年死亡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表 2、表 3。

生存率:随访期内B组仅有1例肺内复发转移,无患者死亡。A组和B组比,HER-2过表达。Luminal分子分型A型少,生存率低。Rotter淋巴结淋阳性对病情预后有负面评价的影响。

3 讨论

乳腺癌手术方式由扩大根治,到保乳手术[1],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术,但仍存一些争议。改良乳腺癌根治术I式,单纯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Auchincloss术[2-3]是目前外科医生和患者接受并常用的手术方式,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症少于扩大根治术,保留了胸大肌、胸小肌,但神经,保持胸部部分外形和患侧上肢功能。另外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Patey术也有应用。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最多处,因此清扫腋窝淋巴结各群和锁骨下淋巴结意义重大,对于相对隐匿的沿胸外侧神经分布于胸大小肌之间Rotter淋巴结,相比Patey术清扫淋巴结相对复杂些,必须将胸大肌牵拉后,以便清理Rotter淋巴结,胸肌间Rotter淋巴结清扫,可能会损伤到胸肌神经,应同时注意保护好胸肌神经。该组强调对Rotter淋巴结清扫,发生胸2例肌萎缩,可能与清少时结扎胸大小肌的血管和支配神经有关。

由于现在常规行腋淋巴结清扫,可引起术后上肢皮下淋巴回流渗漏,引起的皮肤下积液,体会作带组织和远端淋巴管一起结扎,但这有可能更多的引发上肢术后近期水肿,A组中Auchincloss术术后皮瓣下积液、患肢水肿各发生1例。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皮瓣坏死、皮瓣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等方面,随着技术发展和医师临床水平提高,不利恢复等情况渐渐减少,两组在皮瓣坏死、皮瓣下积液、患肢水肿、胸肌萎缩、患肢抬举困难、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该组164例Auchincloss术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Rotter淋巴结淋阳性30例,发生率占总例数18.2%(30/164),竺美珍[4]回顾性分析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8例原发性乳腺癌行Rotter's)淋巴结清扫送病理检查检出率为17.7%(28/158),和该组结果相似。 该研究中Rotter淋巴结阳组ER、PR阳性、LuminalA型、HER-2过表达分别为 13.3%、10.0%、13.3%和 43.3%,和B组32.1%和 29.1%、39.6%和 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Rotter淋巴结转移,常用伴有组疫组化和分子分型等诸多不利因素,由于进展期乳腺癌术后,通常需要按照St.Gallen及ASCO会议乳腺癌治疗规范[5-6],作术后序贯治疗,特别是术后化疗,依赖免疫组化和分子分型,以便进一步使用分子靶向治疗。通常三阴乳腺癌发生转移率高于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ER、PR阴性将不利于患者于术后分子靶向治疗,影响根治效果,有潜在少术后复发的危险,A组出现更高的HER-2过表达43.3%(13/30),更低的Luminal分子分型13.3%(4/30),可能是该组复发和3年生存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李勇[5]对184例乳腺癌手术对Rotter淋巴结进行病理送检,检出率和阳性率分别为 26.1%(48/184)、10.9%(20/184), 阳性组和未检出组、阴性组对比,ER阳性率、HER-2分别是2例(10%)、13 例(65%)和 61 例(44.9%)、44 例(32.3%)、13例(46.4%)、8例(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显示了病情复杂和预后不佳。

表1 两组社会效益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社会效益结果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腋淋巴结送检数(枚)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万元)A组(n=30)B组(n=134)t值P值116±15 100±10 7.16 0.018 50±6 49±5 0.95 0.44 16±3 13±2 6.71 0.0214 18±2 17±1 3.99 0.057 1.3±0.2 1.2±0.2 1.73 0.2241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及近期并发症比较[n(%)]

表3 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死亡率[n(%)]

该组研究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出现Rotter淋巴结阳性结果中,术后腋淋巴结标本检出癌转移高达29例(96.7%),比Rotter淋巴结阴性组出现38例(28.4%)更严重,说明相对严重病情和转移范围。A组相对多发生在TNM分期ⅢA期以上患者,在病程长、分期晚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中,有着更高的Rotter淋巴结阳性率。临床分期早期很少有发生,临床分期Ⅲ期侧有30例Rotter淋巴结为阳性。且A组中在3年随访期内,复发4例(13.3%),3年内死亡2例(6.67%),生存率低于对照组,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说明临床和病理分期都与胸肌间淋巴结转移有关,对照组仅有一例复发。柯章明等[7]回顾性分析2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将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着的病理临床资料用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病理分期与胸肌间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1)。

乳腺癌规范化治疗促进了临床工作者的技术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实用的治疗路径,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仍是任重而道远,比事后补救更具有现实意义。尽管术前影像检查仍然为人们早期发现肿瘤提供了帮助,但是由于术前不能明确有无Rotter淋巴结转移,但是经胸肌间径路清扫腋窝水平Ⅲ组淋巴结还有有必要性而且提倡常规清扫[8]。改良乳腺癌根治Auchincloss术Rotter淋巴结的清扫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综上所述,进展期乳腺癌患者Auchincloss术后标本中Rotter淋巴结阳性,多出现在病情晚的病例,伴有腋淋巴结转移,ER、PR阳性率低、HER-2过表达,分子分型LuminalA型少,术后病理分期pTNM级别高危、及预后不良,并影响其生存率。在作肿瘤切除腋窝淋巴阳清扫时,要重视胸肌间包含淋巴结的脂肪组织的清扫,细心分离保护胸肌,胸长、胸背血管神经,这些对上肢运动功能有重要作用,胸肌的神经尽可能保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根治效果,减少术后复发。Rotter淋巴结阳性预后较差,3年生存率降低,对病情评价有负面评价的影响。乳腺癌行Auchincloss术应注重Rotter淋巴结清扫,胸肌间淋巴结阳性对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究竟有多大影响?仍是该课题必须进一步寻找更多临床病例验证,特别是希望有大综资料和更多课题组加入研究。通过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希望为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改进,为更多患者受益。由于该组病例数不多,仍然在收集观察验证中,以期提高。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皮瓣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因素分析法在医院住院费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