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应用

2018-11-13张红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
关键词:出血量剖宫产产妇

张红

盐城市阜宁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苏盐城 224400

剖宫产产后出血在临床上十分多见,该情况属于剖宫产后的并发症,并且发生的机率较高。由于产后出血不但降低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延长了其出院时间,同时也危及着产妇的生命[1]。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上采用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因此,该次对对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计50例,所有产妇均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对其进行保守治疗无效。该次入选的所有对象均排除伴有其他合并疾病,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以及精神疾病类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对患者各资料使用时,均经过委员会批准。该次根据产妇入院时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均各25例。其中实验组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中位年龄(26.77±3.23)岁,妊娠次数最少1次,最多 4次,中位值(2.30±0.45)次;对照组年龄最小25岁,最大38岁,中位年龄(27.12±2.98)岁,妊娠次数最少 1次,最多 4次,中位值(2.10±0.33)次;两组产妇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结果方面具有对比的价值。

1.2 方法

实验组:均给予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实施治疗。具体方法:临床医生从产妇的腹壁切口位置取出子宫,注意力度轻柔,向子宫上部以及头端部的方向将子宫底进行牵拉,确保前后壁能够得到充分的暴露,在进行该操作步骤时不要将剖宫产切口进行缝合。准备完毕之后可开始进行缝合,起点在剖宫产切口上方位置大约2 cm和子宫外侧缘大约2 cm的交点,采用1号可吸收线向前后的方向进行缝合,确保贯穿前后壁。完成缝合操作后,由医护人员在打结处进行用力按压,保证缝线的妥善和牢固。并根据同样的顺序和同样的方法对对侧进行缝合。完成缝合操作后对出血位置进行观察,确认无出血情况之后再将子宫送至腹腔内,并对剖宫产切口进行缝合以及关闭患者腹腔。对照组:该组患者均进行宫体注射和由医护人员对其子宫进行按摩止血,并采用B-lynch缝合术或者给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产妇手术过程中情况,即术中出血量、即刻止血率以及手术时间,均对各指标情况进行相关的记录,为了避免统计出现误差,均由同一名医护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②对两组分娩产妇一年后进行随访,随访观察项目为:子宫动脉阻抗指数情况、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详细数据情况见表1,实验组即刻止血率为23例(92.00%),对照组为20例(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69,P>0.05)。

表1 两组产妇术中各项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术中各项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实验组(n=25)对照组(n=25)t值 P值1 082.43±56.42 1 115.67±67.23 2.483 4<0.05 62.77±13.50 84.89±10.23 8.563 5<0.05

两组产妇分娩一年后各指标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均采用超声(阴道超声)的方式实施检查,其中实验组:左子宫动脉 RI(0.79±0.03)、S/D(10.42±2.49),右子宫子宫动脉 RI(0.77±0.02)、S/D(12.11±3.10);对照组:左子宫动脉 RI(0.78±0.03)、S/D(11.76±2.73),右子宫子宫动脉RI(0.76±0.02)、S/D(11.20±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一年后各指标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产妇分娩一年后各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左子宫动脉RI S/D 右子宫子宫动脉RI S/D实验组(n=25)对照组(n=25)t值 P值0.79±0.03 0.78±0.03 1.178 5>0.05 10.42±2.49 11.76±2.73 1.813 2>0.05 0.77±0.02 0.76±0.02 1.767 7>0.05 12.11±3.10 11.20±2.79 14.66 0>0.05

3 讨论

当前,产妇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在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下述几种:即进行手术止血,补充血容量,给予紧急止血措施。而紧急止血措施主要有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以及采用双手对产妇的子宫进行压迫,另外对产妇运用宫缩剂等方法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其他的保守治疗方法还有水囊、宫腔纱布填塞等[2]。而手术止血的方法主要有B-lynch缝合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等。由于出血量大可能会导致产妇的子宫切除,以此来挽救产妇的生命,因此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止血,能够有利于产妇将来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产妇的康复[3]。

较为常见的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具有下述优点:即在操作时较为简便,并且手术耗时短,但是采用该种方法的弊端是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于子宫下段出血以及宫颈出血的情况无效,同时无法确保子宫体部缩小,因此其止血的效果欠缺,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4]。另外,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的方式进行止血,该方法对于临床操作医生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在操作的时候较为复杂,且手术耗时较长,倘若操作不当会使得产妇出现再出血的情况,同时该方法也增加了输尿管损伤的机率,因此不能够作为推荐的运用方法[5]。而B-lynch缝合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较长的缝合线,对子宫进行多次而反复的穿越,手术所耗的时间比较长,产妇在手术之后伴有并发症的机率较大,常见的并发症有子宫粘连、子宫积脓等,导致产妇的生育能力受到影响[6]。而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为次全子宫切除术,但此种方法对于有再生育需求的产妇不适合运用,会导致其失去再生育的能力。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界对各种不同缝合压迫方法的探讨,近年以来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此,该次实验组的产妇均采用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其原因在于该种止血的方法仅仅通过两次简单的缝扎,不但能够有效阻断来自子宫两侧并向内横行的所有血管,并且有利于确保子宫部纵方向得到显著的缩小,同时能够使得血窦受压并关闭,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7]。通过该次研究结果发现,其中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 082.43±56.42)mL,手术时间为(62.77±13.50)min,对照组出血量为(1 115.67±67.23)mL,手术时间为(84.89±10.23)min(P<0.05),实验组即刻出血率为 92.00%,对照组为 80.00%(P>0.05);但是两组之间分娩1年后子宫动脉阻抗指数情况、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对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根据潘秋叶[8]的研究表示,其对8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对照组采用宫体注射和子宫按摩,采用B-lynch缝合术,其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 030.12±54.24)mL,手术时间为(60.14±12.98)min,对照组出血量为(1 191.24±65.33)mL,手术时间为(85.35±9.98)min,与该次研究结果无差异。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采用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的方法实施治疗,有利于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的时间,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和运用。值得注意的是,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的方法不适合用于胎盘前置而导致的出血,以及子宫下段和宫颈出血的产妇,因此,在对产妇进行止血方案时,临床医生同样需要根据产妇的出血位置、出血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判断,并以此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出血量剖宫产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