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2018-10-29李华秦立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双氯芬结膜炎滴眼液

李华 秦立国

过敏性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眼表过敏性疾病[1], 主要是由于用眼不卫生、过度使用隐形眼镜、环境污染严重、滥用眼部化妆品等原因所致, 临床上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眼痒、眼睑水肿及畏光流泪等症状。在我国, 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高达 22% 左右[2], 且复发率比较高 , 难以根治[3]。奥洛他定是具有抗组胺、抑制化学介质、速激肽释放抑制和嗜酸粒细胞浸润抑制作用的新药,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验证。本研究通过对照比较的方式, 研究单用奥洛他定、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本院治疗并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78例, 依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 39例。其中, 对照组男 20例, 女 19例,年龄 21~42 岁 , 平 均年龄 (29.65±9.42)岁 , 病 程 1~4 个月 ,平均病程(2.22±1.92)个月;观察组男19例, 女 20例, 年龄22~43 岁 , 平均年龄 (28.75±8.42)岁 , 病程 1~5 个月 , 平均病程(2.82±2.0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本院就诊;②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③患者无相关药物的过敏病史;④患者无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⑤患者自愿选择药物治疗方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 , 国药准字 H20083826, 规格:0.1%)治疗 , 1~2 滴 /次 ,2次/d, 1周为1个疗程, 连用 1个月。

1.3.2 观察组 采用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江西珍视明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123092, 规格 :5 ml∶5 mg)1~2 滴 /次 , 4 次 /d, 1 周为 1 个疗程 , 连用 1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症状与体征总分:在流泪、眼痒、异物感、烧灼感、畏光5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问诊及临床症状检查, 在结膜充血水肿、有无分泌物、睑结膜滤泡及乳沟变化、眼睑及球周水肿、角膜上皮变化、角膜缘变化6个方面通过裂隙灯进行临床体征检查, 依据症状与体征总分的评分标准进行判断[4]。无自觉症状0分;轻度自觉症状1分;中度自觉症状2分;重度自觉症状3份, 总分 33分, 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重。②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无自觉症状;显效:患者总分降低75%~99%;有效:患者总分降低50%~74%;无效:患者总分降低≤49%。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与体征总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症状与体征总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症状与体征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8例(20.5%), 显效12例(30.8%), 有效 9 例 (23.1%), 无效 10 例 (25.6%), 总有效率为74.4%;观察组治愈11例(28.2%), 显效16例(41.0%), 有效9例(23.1%), 无效3例(7.7%), 总有效率为92.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与体征总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症状与体征总分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9 25.56±7.15 9.31±3.82a 12.52 <0.05观察组 39 26.45±6.25 2.35±4.74ab 19.19 <0.05 t 0.59 7.14 P>0.05 <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5], 是因接触过敏性物质而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是因抗原与特异性抗原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结合, 释放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以及趋化因子, 导致眼部组织被刺激, 从而引发流泪、眼痒、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等临床症状的出现。临床治疗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主要采用滴眼液局部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色甘酸钠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效果比较明显, 但副作用较大, 易造成白内障、青光眼等严重眼病的发生, 所以不适宜长期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可通过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含量, 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但其停药后复发的几率较大。

奥洛他定是组胺H1受体的拮抗剂, 治疗具有双重效果,一是可有效抑制肥大细胞生长, 减少组胺的分泌;二是可抑制白三烯、粘附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等各类型过敏介质的释放。双氯芬酸钠属于中效抗炎药, 能够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生物活性, 从而阻碍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 同时又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活性, 减轻炎性介质对眼部的损害。二者联合使用, 患者怕光、流泪等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好转。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症状与体征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症状与体征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洛他定对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是可以确定的, 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效果更加明显, 证明联合用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奥洛他定治疗。而且, 对照组治愈8例(20.5%), 显效12例(30.8%),有效9例(23.1%), 无效10例(25.6%), 总有效率为74.4%;观察组治愈 11 例 (28.2%), 显效 16 例 (41.0%), 有效 9 例 (23.1%),无效3例(7.7%), 总有效率为92.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与马小飞[6]的研究结果较为接近, 证明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用奥洛他定单一用药的疗效。

综上所述, 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确切, 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猜你喜欢

双氯芬结膜炎滴眼液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楂曲平胃散合过敏煎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过敏性结膜炎
儿童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伴干眼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浅析双氯芬酸钠的药物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