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丸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8-10-29杨静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感染性

杨静华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 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之一[1], 参苓白术丸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脾胃之效, 对疾病转归具有一定积极意义[2]。本次以参苓白术丸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 20例;平均年龄(3.41±0.90)岁, 平均病程(7.11±2.21)个月。对照组中男27例, 女 18例;平均年龄(3.11±0.87)岁;平均病程(7.21±2.17)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3]中关于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辨证标准[4], 证型属脾虚湿盛型 :久泻不止 , 或反复发作 , 神疲纳呆 , 面色少华 , 大便稀薄 , 舌质偏淡且苔薄白腻 , 脉濡弱。

1.3 方法 入院后, 两组均予以止泻补液、清淡饮食等常规治疗, 同时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 剂量为1片/次, 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丸治疗 , 剂量为 3 g/次 , 2 次 /d。两组均连续治疗 14 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IL-6、IL-17和分泌型IgA);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③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5]进行评估:将患儿治疗情况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IL-6、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 而分泌型IgA水平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泌型IgA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注 :与治疗前比较 , aP<0.05 ;与对照组比较 , bP<0.05

组别 例数 IL-6(pg/ml) IL-17(pg/ml) 分泌型IgA(μ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28.07±6.11 11.58±5.09a 17.87±4.29 12.66±3.66a 57.77±11.55 103.24±20.60a观察组 45 27.49±6.09 8.22±3.77ab 18.11±4.28 9.09±2.58ab 56.86±11.66 142.12±24.59ab t 0.45 3.56 0.27 5.35 0.37 8.13 P 0.65 0.00 0.79 0.00 0.71 0.00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 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非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是因进食过量、食物成分不当所诱发, 引起肠胃消化吸收不良,未消化食物积滞小肠上部, 致胃肠酸碱失衡, 引肠道细菌上移繁殖, 产生内源性感染。中医认为, 腹泻属“泄泻”“溏泄”“濡泄”范畴, 多因脾胃运化功能紊乱, 水谷无法化精微反而转为湿滞, 清浊不分, 而生泄泻, 故治疗应以调和脾胃、健脾益气为主。本次所用参苓白术丸, 含党参、白术、茯苓、藿香、苍术、厚朴、防风、甘草。其中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甘温补气之效, 现代药理学证实[6], 其亦具有双向调节肠道功能, 能够促使肠道菌群平衡, 进而缓解腹泻症状;茯苓醒脾渗湿, 苍术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燥湿, 配伍苍术、茯苓,可增其健脾除湿之功;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之功;厚朴、藿香可起到理气和中、醒脾助运之效;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力, 起加强升降相协作用。诸药合用共奏以补虚和胃、醒脾消积之效[7,8]。近年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次参苓白术丸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参苓白术丸联合益生菌可产生协同效应, 共同对疾病转归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考虑这与参苓白术丸具有调和脾胃、健脾益气之效, 促进病情恢复有关。本次研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治疗后观察组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 分泌型IgA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患儿体内高炎症反应, 增强免疫力。本次对用药安全性观察发现,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表明安全性可靠。

综上所述, 参苓白术丸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 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炎症反应, 增强免疫力,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感染性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思考心电图之177》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10批不同来源白术中白术内酯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