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2018-10-29郭晓成王文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阿替普病死率高龄

郭晓成 王文峰

急性脑梗死是指因脑血供突然中断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 起病突然, 发病机制复杂, 且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1]。静脉溶栓已被证实治疗急性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延长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2]。但目前诸多临床研究与标准将年龄≥80岁的高龄患者作为静脉溶栓治疗的排除标准 , 仍存在一定的争议[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本院收治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年龄≥80岁,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4.5 h, 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相关标准, 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将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溶栓组与非溶栓组, 每组30例。溶栓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80~89岁, 平均年龄(84.2±3.8)岁;高血压18 例 , 脑卒中史 5 例 , 糖尿病 10 例 , 吸烟 16 例 , 饮酒 12 例;发病到就诊时间0.5~4.5 h, 平均发病到就诊时间(2.6±0.7)h。非溶栓组:男 18 例 , 女 12 例;年龄 80~91 岁 , 平均年龄 (84.3±3.9)岁;高血压 17例 , 卒中史 4例 , 糖尿病 9例 , 吸烟 17例 ,饮酒13例;发病到就诊时间0.3~4.2 h, 平均发病到就诊时间(2.5±0.6)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未溶栓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即入院后予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012, 规格 :50 mg/片 )治疗 , 服药剂量为 100 mg/d。溶栓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前, 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 注册证号 S20110051, 规格 :20 mg/支 )进行治疗 , 给药剂量为 0.9 mg/kg, 最大剂量≤90 mg,先于1 min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 然后于1 h内静脉滴注剩余部分药物, 在溶栓后 24 h内复查头颅CT情况, 如未发生脑出血者, 则后续治疗与未溶栓组患者相同。两组患者均在病情条件允许下尽早的进行康复护理与训练, 随访观察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NIHSS与MRS 评分 , 治疗 2 周后 , 采用 NIHSS[5]评估患者病情状况 ,总分 42 分, 分值越高表示预后越差。随访结束后, 采用脑卒中改良 RANKIN 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6]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总分为6分, 分值越高表示预后越差, 满分6分表示死亡。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③观察记录溶栓组患者治疗后脑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与MR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与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患者治疗2周后NIHSS评分与随访3个月后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未溶栓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溶栓组患者病死率为6.7%, 略低于未溶栓组的16.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NIHSS与MR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与MRS评分比较(±s, 分)

注 :与非溶栓组比较 ,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MRS评分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随访3个月后溶栓组 30 14.6±1.7a 9.3±1.1b 4.9±0.9a 2.3±0.8b非溶栓组 30 14.4±1.8 11.5±1.4 4.8±0.7 4.1±1.2 t 0.442 6.768 0.480 6.836 P 0.660 0.000 0.633 0.000

表2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n,%)

2.3 溶栓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溶栓组患者中发生脑出血4例(13.3%), 牙龈出血2例 (6.7%), 胃肠道出血1例(3.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结构不断发展,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 年龄≥80岁的患者比例高达30%[7]。对于高龄患者, 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 往往预后较差, 寻求针对性有效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溶栓组患者治疗2周后NIHSS评分与随访3个月后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未溶栓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认为, 阿替普酶作为一种血栓溶解药, 可以通过与纤维蛋白的结合, 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从而促使阻塞的脑血管回路再通[8], 更好的发挥改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作用,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 溶栓组患者病死率略低于未溶栓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认为,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 而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 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产生的降低病死率效果尚不能显著的体现出来, 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另外, 研究结果还显示, 溶栓组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脑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现象发生, 但比例并不高, 与年龄相对较低的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现象基本相当, 充分说明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大幅改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卒中症状与预后,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安全性较好, 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阿替普病死率高龄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