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使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的治疗效果

2018-10-29杨海梁龙金权方淼云刘晓野赵汝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钢丝稳定型股骨

杨海梁 龙金权 方淼云 刘晓野 赵汝平

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发生与跌落伤、车祸伤、砸伤等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其骨折常为粉碎性骨折, 再加上患者伴随各种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导致临床手术治疗难度显著增加[1]。因此, 本研究为了选择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于2015年5月31日~2018年4月30日特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5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 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分析应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的治疗效果, 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31日~2018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观 察 组 中 , 男 24 例 , 女 29 例 ;年 龄 73~95 岁 , 平 均 年 龄(85.64±4.63)岁。对照组中, 男24例 , 女28例;年龄73~93岁,平均年龄(85.06±4.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 即以大粗隆处为中心 , 于髋外侧 , 作一纵行切口 , 将骨折断端显露并复位 , 钻孔, 于股骨颈正中处 , 打入导针 , 并借助 C 臂机, 测量导针长度, 安装钢板, 打入钢板螺钉 , 并安装尾帽。观察组给予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治疗, 具体治疗如下:于髋关节后外侧作一切口, 于股骨距上方约1 cm处截骨。骨折块较大者复位大、小粗隆, 并用8字钢丝进行捆绑固定, 重建股骨距;股骨距完整、小粗隆骨折者, 于股骨头下斜行截骨, 将股骨颈下移;股骨距缺失, 且大、小粗隆粉碎骨折者, 复位大粗隆,钢丝捆绑固定大粗隆与股骨近端, 安装生物型加长柄, 并重建股骨距;先应用较小髓腔锉, 依次扩髓, 注意保护骨皮质 ,根据患者骨折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宜的生物型加长柄, 并确保置入角度、深度符合安放标准, 检查患者双侧下肢长度, 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判断标准: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具体分级如下: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9分[2]。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下地时间(8.07±1.47)d、住院时间(15.65±2.3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17.00±2.40)、(29.23±2.50)d,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n(%),%,±s]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优良率 下地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52 22(42.31) 13(25.00) 12(23.08) 5(9.62) 67.31 17.00±2.40 29.23±2.50观察组 53 33(62.26) 14(26.42) 5(9.43) 1(1.89) 88.68a 8.07±1.47a 15.65±2.30a组别 例数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相关指标优良可差

3 讨论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 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由于年龄相对较大, 常伴有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再加上其还需卧床, 进而极易增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术后下地时间(8.07±1.47)d、住院时间(15.65±2.3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00±2.40)、(29.23±2.50)d,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 为了提升关节稳定性, 复位、固定大小粗隆是至关重要的。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治疗过程中, 对于大、小粗隆部骨折块应用8字钢丝进行捆绑固定,可重建股骨距及股骨大、小粗隆, 因此有效促进股骨距的骨性解剖结构的恢复, 提高其稳定性[4,5]。同时在生物型加长柄联合钢丝捆绑治疗过程中, 重建股骨距, 有利于维持生物型加长柄的稳定。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由于股骨粗隆间失去解剖标识, 因此, 为安放假体提供解剖标志, 需准确判断截骨位置[6]。将股骨颈截断, 保留大、小粗隆部骨折块, 同时依次增大髓腔锉进行扩髓, 扩髓至适宜大小, 确定假体柄安装位置后, 植入生物型加长柄, 由于加长柄选择生物型, 可显著提高组织相容性, 同时保证其紧密接触周围骨质, 提高其与股骨髓腔间的接触面积, 更好地通过生物型加长柄将应力传向远端, 显著增加生物型加长柄的稳定性,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 进而促使患者早期下床进行相关功能煅炼[7-9]。因此, 联合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与钢丝捆绑治疗,可避免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段应力过度集中, 进而使生物型加长柄与骨间的负荷显著降低, 降低手术难度, 更加有利于患者关节保持稳定[10]。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 联合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与钢丝捆绑治疗, 有较好的疗效, 可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 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及其预后。

猜你喜欢

钢丝稳定型股骨
扭转角度对桥梁缆索钢丝组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一种低压钢丝编织蒸汽橡胶软管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旧钢丝球防下水道被头发堵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