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碎性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的选择

2018-10-29何志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粉碎性克氏结节

何志伟

跟骨骨折属于跗骨损伤, 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关节内骨折。对跟骨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而且治疗效果理想, 但是术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而且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并发症较多。有相关研究显示, 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不同[1], 因此 , 本文针对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切口, 观察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45例。参照组:男23例, 女 22例;年龄 17~70岁 , 平 均年龄 (40.22±10.43)岁;观察组 :男24 例 , 女 21 例 ;年龄 18~71 岁 , 平均年龄 (40.34±10.6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②患者或者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受伤原因为车祸、坠落伤、摔倒。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精神系统疾病;③意识障碍;④肿瘤;⑤语言障碍。

1.3 方法 患者就诊后, 先对其实施冰敷治疗, 对下肢应用血液循环泵进行治疗, 达到消肿的目的。参照组采用L型切口进行手术治疗。麻醉成功后, 让其保持侧卧位, 应用止血带控制患者, 切点在外踝尖近端3 cm, 在跟腱外侧2 cm向下到足底和足背皮肤的交界处, 平行足底向前切口 2~3 cm, 斜向跟骨前结节处。

观察组采用U型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切口起点在外踝尖后2~3 cm, 向下到足底和足背皮肤交界处 , 向前平行足底切到跟骨结节下, 旋转向上, 顺着骰关节方向到骨前结节上端。将皮肤、皮下切开后, 顺着皮质骨剥离软组织, 中断跟腓韧带和关节囊, 显露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在距骨颈、距骨体外侧缘、骰骨处分别放置克氏针, 保证术野清晰, 再对骨后关节面进行复位固定, 应用克氏针开展临床固定。引用巾钳牵住跟骨后结节, 向后下牵引, 恢复跟骨长度和高度, 矫正跟骨的外侧和内侧, 调整Gis-sane和Bohler角。用克氏针自足底处将通过内侧的骨折块固定到距骨, 采用击打器对跟骨体部进行挤压, 恢复跟骨宽度, 选择正确的钛质钢板进行固定, 将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去除, 骨折端不进行植骨。对切口进行冲洗, 放置负压引流, 对切口进行缝合, 利用弹力绷带施压包扎。

术后, 对所有患者应用消肿药物 , 术后3 d将负压引流去除, 跟骨外应用弹力绷带包扎, 避免皮瓣下积血的情况。去除引流管后对患者指导足趾屈伸活动练习, 15~20 d后将切口拆线, 拆线后对踝关节进行活动指导[2]。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足功能恢复正常, 可正常活动, 精神状态良好;有效:患者足功能有所改善,活动范围增加, 精神状态一般;无效:患者足功能无改善甚至更严重, 无法活动, 精神状态差。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高于参照组的8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9%, 低于参照组的3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跟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目的就是改善患者解剖形态, 调整周边骨骼吻合情况。通过临床数据可发现:跟骨骨折术后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切口并发症, 这不仅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更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压力[3]。在临床中,粉碎性跟骨骨折需符合以下条件: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 尤其是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 以免出现医源性损伤的情况;切口起点和种点连线应穿过距下关节;保证操作合理, 降低不正确组织的显露和剥离;降低切口皮瓣的牵张力[4-6]。

L型切口对机体产生的损伤较大, 暴露组织较多, 切口极易出现并发症, 为保证术野清晰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减少对周边软组织的损伤。针对骰关节部位、骨前结节患者应用L型切口进行操作, 一定要并将软组织皮瓣和腓骨肌腱一同向上翻起, 对组织牵拉张阿力越大, 越会对皮瓣血供产生一定破坏 , 从而影响受伤效果。

U型切口可在两口窗口进行操作, 前窗口是针对骨前结节和跟骰关节处骨折实施复位固定, 后窗口就是对跟骨体骨折与跟骨后关节面实施复位。U型切口可减少对骨周边组织的损伤, 有利于切口复位, 术后并发症较少。U型切口已经成为临床中骨科手术医师首选[7-10]。

综上所述, 对粉碎性跟骨骨折实施手术时, 可应用丝线牵拉, 减少对周边软组织损伤,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和坏死率, 实施U型切口可有效保证骨折复位良好, 减少术后并发症, 从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粉碎性克氏结节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