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方法的临床效果

2017-12-19林碧珠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足月妊娠引产

林碧珠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96例于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实施促宫颈成熟引产的足月妊娠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产妇实施低位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引产,对照组产妇单独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引产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8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的引产至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具有操作简单、加速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引产成功率较高等临床优势,对于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位水囊; 足月妊娠; 引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067-03

临床对于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有指征引产足月妊娠产妇,往往需要对其进行促宫颈成熟处理。常规的引产方法主要是静滴催产素,这种引产方式在临床应用已久,但是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发现,静滴催产素对足月妊娠产妇引产容易发生宫缩过频和胎心率异常,失败率较高[1]。鉴于此临床又引入了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相比,其引产效果较好,引产成功率较高,但是该引产方法十分容易引起产妇发生强直性子宫收缩,严重时甚至还会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因此,临床急需一种高效、安全的引产方式。低位水囊是一种全新的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方式,该引产方式自引入到临床中,即在促宫颈成熟及有效引产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笔者以下就低位水囊配合缩宫素点滴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96例于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实施引产的足月妊娠产妇,入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均因各种产科指征需进行计划分娩。入组前排除了头盆不对称、产道异常、胎膜早破、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有使用催产素及一次性球囊禁忌证的产妇[3]。将入组的196例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6.9±1.7)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1.2)周;初产妇65例,经产妇3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7.4±1.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1)周;初产妇68例,经产妇3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单独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国药准字H12020482;生产单位: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 ml∶10 U)进行引产,以4~5滴/min的滴速静脉滴注0.5%的催产素,并在滴注过程中根据产妇的宫缩强弱调整催产素的滴速,一般间隔15~30 min调整1次,直到产妇的宫缩间隔为2~3 min,每次宫缩持续40~60 s,但最大滴速不可超过60滴/min。对于未达到有效宫缩的产妇,可酌情增加催产素的剂量,如果第1天未出现有效宫缩,则第2天继续给药,用药方法相同[5]。

观察组产妇实施低位水囊引产,在晚间10∶00前置入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球囊置入前应先对产妇的会阴、阴道进行常规消毒,使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宫颈,然后使用卵圆钳夹住球囊根部,将其沿着宫颈管缓慢地放入子宫腔,插入宫颈管达10 cm,经导管将150 ml的生理盐水注入球囊,注入结束后塞上塞子,将导管末端用防过敏胶布贴在大腿内侧[4]。取出球囊的时间为球囊自然脱落或在次日早晨8∶00,球囊在体内置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2 h。取出球囊之后根據宫缩情况,适时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情况,破膜1 h后仍无规律宫缩则静脉滴注催产素(无催产素使用禁忌证情况下),用药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引产失败者行剖宫产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阴道分娩率、出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对于低位水囊引产的产妇,在置入球囊后12 h出现规律宫缩,取出球囊后观察子宫收缩情况,若宫缩不规律,可行人工破膜,破膜1 h后宫缩仍不规律可静滴催产素,并在12 h内完成了阴道分娩;对于单独静滴催产素的产妇,在静滴催产素48 h之内完成了阴道分娩。(2)有效:产妇在静滴催产素或置入球囊后12 h内出现规律宫缩,或者产妇在静滴催产素或置入球囊后12 h内虽然没有出现规律宫缩,但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增加>3分。(3)无效:产妇在静脉滴注催产素或者置入球囊后均未达到以上标准[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8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

组别 自然分娩(例) 阴道助产(例) 剖宫产

(例) 阴道分娩率(%)

观察组(n=98) 78 9 11 88.8endprint

对照组(n=98) 63 8 27 72.5

2.2 两种引产方式下整体引产效果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引产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引产方式下整体引产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n=87) 79 6 2 97.7

对照组(n=71) 43 8 20 71.8

2.3 两种引产方式下产妇的分娩时间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两组阴道分娩产妇的引产至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时间,观察组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种引产方式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静脉滴注缩宫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足月妊娠引产方式,这种引产方式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会由于产妇的个体差异而存在一定的变化,不同的产妇能够诱发其有效宫缩的催产素浓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催产素使用方案[7]。在使用催产素进行引产时容易发生宫缩过频和胎心率异常,甚至发生胎儿宫内窘迫,且需要产妇长时间卧床,不能自由活动,可能引起仰卧位综合征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威胁胎儿健康[8]。

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引产是通过在产妇宫頸内放置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从而产生温和的机械张力,促进宫颈局部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从而促进宫颈软化及成熟,达到促进宫颈扩张,使产妇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产程活跃期,达到加速产程的目的[9]。伴随着产妇产程的进展,宫颈受到水囊的压迫牵拉扩张,通过神经反射,促使垂体后叶的神经束释放催产素,从而使产妇体内催产素水平提高,加强有效宫缩,产妇宫口开到5~6 cm时,球囊会自行脱落,球囊取出后破膜,破膜后观察1 h,如果宫缩强度不够,加用缩宫素静滴,加速产程进展[10]。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引产利于产妇活动、休息和体力恢复,产妇在产前不但能够自由活动,而且还能够控制分娩时间,因此能够使产妇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进行分娩,显著提高引产效果[11]。加之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引产可缩短产程时间,减轻宫缩负荷,因此,对于确保胎儿健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2]。

综上所述,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具有操作简单、可加速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引产成功率较高等临床优势,对于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惠平,田亦平.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23.

[2]阮青青.球囊促宫颈成熟联合缩宫素引产用于晚期妊娠计划分娩的临床研究[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7(9):40.

[3]卞桂萍,沈丽,薛艳春,等.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0):30-32.

[4]何美镁,李小平,李保坚.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1):4200-4202.

[5]许慧.改良式水囊引产在晚期妊娠计划分娩的临床应用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50-51.

[6]吴和萍,张爱莲.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晚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63-164.

[7]韦涛.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分析和总结[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4):4562-4563.

[8]郑明明,胡娅莉,张书敏,等.Foley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1):24-26.

[9]熊甜甜.低位小水囊引产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86-87.

[10]董丽娟,朱璇,周淑娟.水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在引产中临床应用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3):243-244.

[11]轩凤霞.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36.

[12]巨霞.水囊联合缩宫素终止晚期妊娠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1):83.

(收稿日期:2017-07-30)endprint

猜你喜欢

足月妊娠引产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的可能性和安全性分析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不同时间引产的效果观察
子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探讨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在剖宫产术后再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意义探究
足月妊娠超声检查羊水偏少时分娩方式探讨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