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2017-12-19程小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程小龙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在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依据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将其随机进行分组,A组(出血6 h内)、B组(出血6~24 h)、C组(出血24~48 h)、D组(出血48 h后),对四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A组患者血肿整体清除率为95.0%,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5.0%,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且A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做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其血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同手术时机;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053-02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症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状,患者一旦发病,便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属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症,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其良好预后。在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剧增的前提下,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1]。由于长时间以来患者一直处于高血压的病理状态之下,使其小动脉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坏死及玻璃样变,影响到血管壁的强度,继而发生微小动脉瘤。当患者受到情绪激动、过度体力劳动等因素影响时,随着其血压的急剧增高,已经有了生理改变的血管就会破裂、出血。随着临床上神经外科技术、影像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主要方法,但是由于手术时机选择的不同,也会对患者治疗、预后带来不同影响。本文就对此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等重大疾患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短期内使用过抗凝血药物治疗者;(4)由于外伤或脑内肿瘤卒中造成的脑出血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依据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将其进行分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患者各40例。A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2~76岁,平均(53.7±4.8)岁;B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4~79岁,平均(54.5±5.1)岁;C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3.1±4.3)岁;D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5~80岁,平均(57.1±5.2歲)。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组后,予以患者常规性的治疗,内容包括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抑酸、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的的紊乱,以及各种对症支持治疗等,尽量将患者血压维持在160/90 mm Hg这一水平。

A组在出血6 h内、B组出血6~24 h、C组出血24~48 h、D组出血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在全身麻醉下,根据颅脑CT检查结果的显示加以定位,取翼点侧裂入路或者是经皮质直切口入路小骨瓣开颅,剪开硬脑膜,借助于显微镜的观察,深入到血肿腔内,对血肿进行彻底清除。同时确定出血破裂的血管,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处理,血肿清除之后,对硬脑膜进行修补,回置并固定骨瓣,缝合头皮,并常规血肿腔放置引流管。

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做预防感染、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四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无残余血肿代表血肿为完全清除,残余血肿量在10%~90%代表为部分清除,残余血肿量超过90%代表未清除,血肿总清除率=(完全清除+部分清除)/总例数×100%;(2)术后效果,包括手术疗效与ADL分级评定。其中手术疗效按照GOS评分进行评价:5分代表患者身体机能正常,生活可自理,为优;4分代表患者生活可自理,伴有中度残疾,为良;3分代表患者虽然意识清晰,但生活无法自理,为中;2分以下代表植物人或者死亡,为差[2],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随访1年,进行ADL分级评定[3],Ⅰ级、Ⅱ级与Ⅲ级表示预后良好,Ⅳ级与Ⅴ级代表预后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对比

A组患者血肿整体清除率为95.0%,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四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对比

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0%,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且A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病症,基于人们当前生活压力、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高血压发病率也逐年增多,该病是由于长时间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的影响之下,患者脑内血管就会由于病变的发生而出现破裂、出血的问题[4]。高血压脑出血起病非常快,有着很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要求医护工作者必须要将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工作重视起来,保证其良好预后。在诸多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发病诱因中,高血压所占比例最大,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且常见于高年龄段患者,男性发病率要比女性稍高,主要包括眩晕、头疼、呕吐、失语及肢体偏瘫等临床表现。另外,不严格按照医嘱规律用药也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时,伴有短时间内血压的骤然提高,也会诱发脑出血。endprint

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微创手术治疗为主,旨在清除其血肿、改善血液循环,对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这样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的手术方式已经很少使用。不管是使用哪一种手术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在于解除颅内占位效应、缓解颅内高压、避免颅内发生出血。在进行手术治疗时,更是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对其出血部位、血肿大小等情况的考虑,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但是,对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時机选择上,临床一直伴有争议存在[5],有学者认为,在出血后6 h内进行手术,可趁早将血肿清除彻底,解除血肿对脑组织造成的压迫,可避免脑功能发生进一步的损伤,但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若在出血后6 h内进行手术治疗可能会提高短时间内再次出血的概率,主张在出血后的6~24 h后进行手术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在出血发生之后的6 h内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高达95.0%,明显优于其他三组。一般来说,在患者脑出血后6 h左右,其脑出血已经趋于停止,病情也趋于稳定,这就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来做术前准备,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同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耐受程度不高,随着脑组织缺氧时间的延长,也会对神经功能造成愈为严重的损害,所以,尽早对血肿进行清除,一方面能够解除掉对脑组织的压迫,对脑组织缺氧状态加以改善,另一方面还可很好的控制由于凝血、血液成分裂解而造成有害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同时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0%,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可见,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究其原因可能为:患者在发病的20~30 min内,脑出血便会形成血肿,6 h内血肿部位会并发水肿,逐渐对患者神经组织造成压迫,在24 h内,大部分患者的血肿会发生显著增大[6]。就从病理学方面来看,脑组织于出血后30 min会发生海绵样改变,在3 h后范围便会趋于扩大,6 h左右脑组织便会发生坏死,12 h后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情况[7]。所以,在出血后6 h内进行血肿清除术是治疗最佳的选择时机。

术后进行1年时间的随访,可见A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其他三组预后差的原因可能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当其血肿一旦形成,周围组织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便会继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加重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直接影响到其预后。所以,发病之后,必须尽早解除患者血肿的占位效应,降低其脑组织的缺氧、缺血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8]。

由此来看,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做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其血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鸿飞,杨维明,曹英肖,等.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0(3):695-696.

[2]吴顺发,李锂,钱薇,等.多因素评分评价手术时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局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3(7):1737-1738.

[3]马更平,康全利,陈善文,等.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5,25(3):52-54.

[4]张俊,宣宏飞,谢仁龙,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与术后发生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51-553.

[5]钟景阳,杜晓光,宋立涛,等.不同手术时机和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59-61,65.

[6]王树强.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5,34(3):546-548.

[7]陆明,何卫春,党宝齐,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4-26.

[8]邱学才,常魏,张丽娟,等.发病后不同时间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57-759.

[9]刘滨,崔佳嵩,石传江,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3):229-230,250.

[10]宋海涛,聂文,金延飞,等.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J].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0):3067-3069.

[11]郭士琨.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6(15):2159-2161.

[12]王阳.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2):154-155.

[13]洪庆锋,周智斌,刘巍,等.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135-136.

(收稿日期:2017-07-0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个性化手术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穿刺引流术中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物理状态与手术策略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