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切除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临床效果分析

2017-12-19魏远建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魏远建

【摘要】 目的:探析玻璃体切除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临床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治疗视网膜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60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传统20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微创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ogMAR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ogMAR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治疗组患者logMAR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 d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7 d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051-02

眼球的玻璃体是位于眼睛中央在水晶体之后视网膜之前,为透明的眼球内组织,其外观如凝胶一般。正常情况下,玻璃体充满整个玻璃体腔,其原纤维与视网膜内界膜的原纤维附着且混合。由于玻璃体之特性、结构类似凝胶,故对于外界的冲撞有良好的缓冲效果,因此在正常状态下玻璃体具有保护视网膜的功能,视网膜产生疾患后会对玻璃体产生影响,玻璃体本身的病变亦可导致视网膜病变[1-2]。视网膜疾病是一种眼部疾病,其症状主要为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黄斑区的锥体细胞受损而发生中心暗点,中心视力减退和色觉障碍等,该区如有渗出物、出血或水肿,可出现视物变形等。不但致病因素多样,且在所有眼科疾病中致盲率比重较高,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3-4]。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借助玻璃体切割机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其作用是将混浊的玻璃体切除或者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促使恢复透明屈光间质,使视网膜复位,进而使患者视功能恢复[5]。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玻璃体切割术的日趋成熟,使得此手术在各种视网膜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微创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手术效果显著、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而被患者及广大医师学者所接受[6]。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收治的6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前瞻性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4年

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60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且需行PPV者;(2)全身健康状况稳定,依从性好,能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并有完整的临床记录;(3)术前停止服用抗凝药物7 d及以上者。排除标准:(1)过去曾行玻璃体切割术或者需要行巩膜扣带术者;(2)伴有其他眼部疾病者;(3)曾受过眼部外伤者;(4)有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5)伴有急性泪囊炎、结膜炎及角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6~60岁,平均(48.00±0.25)岁;其中左眼16例,右眼14例;疾病类型:玻璃体积血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例,黄斑裂孔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8~61岁,平均(49.50±0.45)岁;其中右眼18例,左眼12例;疾病类型:黄斑裂孔9例,玻璃体积血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术眼进行泪道常规冲洗,并将眼睫毛剪除,冲洗结膜囊,若患者术眼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发生泪道阻塞者,应先治疗泪道疾病,必须保证泪道通常≥2周,才能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20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将刀片直接插入巩膜,术中配合激光光凝及眼内电疗,并采用眼内激光或者巩膜外冷凝进行视网膜裂空封闭;术中主要应用膜剥离、眼内电凝、眼内光凝等技术。治疗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用微套管在上緣、颞下及鼻上角膜缘后约3.5 mm处建立三通道,位于下方6点方位睫状体平坦部插入23G的吊顶灯,以加强照明效果。需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时,先经过透明膜切开再进行白内障手术,再用Alcon Accurus 400VS玻璃体切割机将其切除。手术完成后,将微套管拔出,用棉签按摩伤口,若伤口出现渗漏应取粘弹剂注入其中。若伤口密闭不良,应用8-0的缝合线将伤口缝合,并将眼压控制在15 mm Hg。结膜囊处涂上抗生素眼膏,并加压包盖住术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ogMAR视力变化情况、眼压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logMAR视力变化情况比较endprint

术前,两组患者logMAR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logMAR视力恢复,且治疗组logMAR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组术后1 d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7 d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几年,临床眼部疾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应时代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显微手术技术的日渐成熟,对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的进一步认识,使PPV手术适应症越来越多,不仅局限于清除玻璃体混浊,现已发展到视网膜脱离复位,剥除视网膜前膜,眼内途径行视网膜电凝、光凝、冷凝、气液交换,眼内填充物填充等,已成为眼科手术中的常用方法,使以前复杂的眼病有了治愈的希望[7-8]。

玻璃体切割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对不同原因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混浊及球内异物等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术适应症广;并且相对来说,此术式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能有效控制眼内环境,术中灵活性高,避免了传统手术因充分暴露术野而致使术中眼外肌被过度牵拉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目前已广泛在国内外应用[9-10]。本研究对6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分别实施20G玻璃体切割术和23G玻璃体切割术。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与传统的20G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愈合快,视力恢复快,炎症反应轻等优点。特别是使用套管,大大降低穿刺口进出器械导致的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高效。而且切口从17G的手术器械到20G手术器械再到现在的0.5 mm手术切口,巩膜伤口不缝合,使伤口愈合过程同自然状态更加接近,患者创伤变更小,减少了术后不适感[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7 d,治疗组患者logMAR视力明显優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组术后1 d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玻璃体切除能有效降低视网膜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视力快速恢复、切口愈合快,与朱剑等[12]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视力恢复,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一涛.巩膜切口缝合方式对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眼压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3,29(6):589-592.

[2]赵宪孟,韩二营,郭朝广,等.玻璃体切除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9):696-699.

[3]赵宪孟,韩二营,于世辉,等.曲安奈德染色法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2):117-120.

[4]邱品生.传统20G与微创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49-50.

[5]梁永顺,刘金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3):383-385.

[6]邓妮妮,秦斌,倪仕儒,等.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586-588.

[7]王娟,谢平,刘庆淮,等.23G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J].江苏医药,2014,40(7):861-862.

[8]陈平.前后段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05-206.

[9]王震宇.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861-863.

[10]段直光,俞丽云,陈银朝,等.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2):47-51.

[11]门愿如,吴红昌.23G微创和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116-117.

[12]朱剑,刘莎,李甦雁,等.23G微创和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2):131-134.

(收稿日期:2017-07-1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