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应用

2016-12-17方志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张仲景治未病伤寒论

方志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 510405)



探讨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应用

方志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上升,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预防重于治疗。张仲景继承和发展《内经》“治未病”思想,在“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瘥后防复”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仲景“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张仲景治未病糖尿病足防治伤寒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它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其中一个。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足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并发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指出,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增加了40倍。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中医“治未病”思想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内容。医圣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的思想得到了具体的应用。本文就以下3方面对仲景“治未病”思想如何指导防治糖尿病足作简要探讨。

1 “治未病”思想的内容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从而提出了防治疾病的“治未病”理论。汉代杰出医家张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其辨证论治的治疗模式奠定了我国中医学诊疗体系的基础,同时也确立了治未病理论体系。“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全书。《金匮要略》开篇第一句话便是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治未病”思想在仲景学说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仲景“治未病”的思想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瘥后防复”。一方面是强调养生防病;另一方面是强调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及病情加重;第三方面是预防疾病的复发。

2 我国糖尿病足的防治现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治疗费用高,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1]。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我国多省份多中心的调查显示,在三甲医院中约30%的非创伤性截肢为糖尿病所致。六分之一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发生足溃疡[2]。虽经积极治疗,但大医院糖尿病足总的截肢率并没有明显下降。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快速增加及生存时间的延长,糖尿病足发病率必将攀升。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可归属“脱疽”范畴。宋代《卫生家宝》曾记载:“消渴患者可以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可见病情大多凶险,治疗复杂困难。因此,以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足的有效防治中至关重要。

3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糖尿病足的防治

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继承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且丰富了其内容,可用于指导大多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下面就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论述糖尿病足的防治。

3.1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包括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以及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3.1.1养慎固本: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曰:“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随后又提出了“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指出了疾病发生的原因有“正虚”和“邪盛”两方面,预防疾病要从“固护正气”和“祛除邪气”两方面入手,而正气的充足与否决定邪气能否致病。最终提出了预防疾病要内养正气、外慎邪风的观点。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预防中,养慎固本是大法,也是任何疾病预防的首要原则。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的生理、病理变化跟大自然息息相通,人们应当顺应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扶正固本,摄生为先,调养精气神,才能预防疾病。

3.1.2饮食节制:合理的饮食结构在预防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仲景非常重视饮食养生,在《金匮要略》首篇即云:“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关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中医与西医均认为与饮食不节有关。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所以,合理的膳食结构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能预防糖尿病足。仲景又云:“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强调饮食选择要个体化,这样才能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对于已成糖尿病之人,在饮食上要辨证调护。在食物选择上要“与病相宜”。如阳气不足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摄入温阳之品,如羊肉、韭菜等,假如过食寒凉之物,则可致阳气亏虚,血脉瘀阻,发为脱疽。

3.1.3针灸导引:糖尿病足的发病因素主要有神经病变和(或)血管病变,早期大多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蚁行感、疼痛或其他感觉异常,甚至感觉缺失,此时就应积极处理各种危险因素,以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诚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所讲:“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是“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先防的具体措施之一。针刺腧穴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法,使经络通畅,从而恢复脏腑组织器官间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最终达到祛病防病、调和阴阳的目的。导引、吐纳等锻炼身体的方法,可调畅气机,疏通血脉、通利关节,扶正祛邪。通过针灸或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导引方法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足的目的。

3.1.4房室有度:《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房室应有度,其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强调“房室勿令竭乏……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他认为血痹、虚劳、消渴、痰饮、黄疸等病,皆可因房劳过度所致。这就告诫人们,房室有度可预防疾病。明代《外科正宗》云:“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此因平素厚味膏梁,熏蒸脏腑,丹石补药,消灼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伤……其毒积于骨髓者,终为疽毒阴疮。”其中房劳过度就是脱疽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节制房室,善于积精少泄,使精气充沛,身形明慧,有效预防糖尿病足。

3.2既病防传:张仲景非常重视预防疾病的传变,其著作《伤寒杂病论》讲述了外感病及内伤杂病的普遍传变规律,在认识这些规律之后,对提前阻断疾病的传变途径,防止病情加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匮要略》首篇即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五行相克的基础上,以肝病传脾为例,以此类推,阐述脏腑病变的规律及防变的原则。《伤寒论》以六经病的传变阐述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六经病之间能相互传变,其传变与否决定于感邪之轻重、正气之强弱和医护之当否。其三阳三阴分证,反映了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转虚的发展变化规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病由太阳传至阳明,使邪气由表入里,若见此趋势,预防性针刺足阳明经,先安未受邪之地,则可使经气流通,阻止邪气内传。除此之外,仲景也非常重视急危重症的防治。所有的急危重症是由量变转化到质变,如果在疾病的恶变之初能见微知著,及时采取救治之法,则可转危为安[3]。这一点,在《伤寒论》阳明、少阴三急下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防变”至关重要。当足溃疡局限于表皮时,犹如病在太阳,应尽早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防止溃疡往深处发展、邪气由浅入深;当足溃疡已出现脓肿或骨髓炎时,犹如病在阳明,应祛邪以扶正,彻底切开排脓或祛除感染骨,防止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疾病由实转虚;当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危及生命时,此时救人于顷刻之间,应该当机立断,弃卒保帅,截肢保命。

3.3瘥后防复:瘥后防复是张仲景治未病的又一重要措施,张仲景《伤寒论》设“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一篇就是专门论述如何防止疾病好转之后复发的问题。对于疾病复发的原因,张仲景认为主要有食复、劳复及复感等。如《伤寒论》云:“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旨在启发人们要注意防止疾病复发。大病初愈,应注意调摄,以恢复机体尚未稳定巩固的阴阳平衡功能,否则极易病复;若能慎起居、调饮食、禁房事、畅情志,使正气恢复,则可加速身体的完全康复。对糖尿病足溃疡刚愈合的患者,防止溃疡的复发极其重要。所以糖尿病足患者应该做到谨慎起居,不妄劳作。在生活起居护理中,应当注意足部保健护理。

糖尿病足溃疡是可以治愈的,但也非常容易再次出现溃疡。因此,当足溃疡愈合之后,应当未病先防,继续保持足部护理保健。研究表明,即使在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良好的足部护理也能使多达4/5的患者避免足部溃疡的发生[4]。

4 小结

随着时代的变迁,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仲景“治未病”思想始终发挥着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在糖尿病足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因人、因时、因地”地将仲景“治未病”防治理念深入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当中,争取做到“预防为主、专业治疗、防止复发”,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4.

[2]许樟荣,冉兴无.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3]周亦农,孙玉冰.浅析《伤寒杂病论》中的预防思想[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5):311.

[4]Strock M,BergenstalS.Staged Diabeties Management:A Systematic Approach(2nd)[M].England,2005:353.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50-02

猜你喜欢

张仲景治未病伤寒论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关系之辨析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善良的打劫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