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大鼠脓毒血症生存率的影响①

2016-08-03宁晓鹏范奎新金艺华李艳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乌司他丁

宁晓鹏,范奎新,李 根,金艺华,李艳美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大鼠脓毒血症生存率的影响①

宁晓鹏,范奎新,李根,金艺华,李艳美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大鼠脓毒血症模型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0只大鼠分为3组(n=60),随机用3种不同创伤程度的盲肠穿孔法建立大鼠脓毒血症模型,再随机将每一组别平均分为3组(n=20),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小剂量乌司他丁、大剂量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不同建模方式组间大鼠机体炎症反应水平以及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其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脓毒症越严重,大鼠的各项炎症反应标记物变化越剧烈;脓毒症炎症反应程度相同时,大剂量乌司他丁可以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P<0.05)。结论:脓毒症的炎症反应标记物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小剂量没有明显改善大鼠脓毒血症的作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大鼠脓毒症模型的生存率。

关键词:脓毒血症;乌司他丁;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脓毒血症是指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而明显升高,成为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本研究应用盲肠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通过对盲肠进行创伤程度不同的穿孔处理,以建立炎症反应程度不同的脓毒症模型,同时测定大鼠血白细胞、IL-6、TNF-a含量,在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计量的乌司他丁,观察、比较大鼠脓毒症建模方式与白细胞水平、IL-6、TNF-a水平以及治疗生存率的关系,比较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大鼠脓毒症的生存率的影响,以指导脓毒症不同感染水平时,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3]。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0只。试验器械:普通外科器械,眼科剪,4号尖刀片,自制引流片(长约1.0cm,宽约0.5cm),自制引流管(一次性输液器管,长约1.0cm)。试剂:大鼠IL-6检测试剂盒。药物:青霉素购自佳大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药店,乌司他丁由佳大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提供。

1.2分组、处理方法

分组方法:随机将180只大鼠分为3组(n=60),分别为:A:不作处理,B:放置自制引流片,C:放置自制引流管,再随机将每组60只大鼠平均分成3组(n=20),分别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小剂量1万U/kg乌司他丁、大剂量5万U/kg乌司他丁进行治疗。

处理方法:严格无菌条件下,麻醉大鼠,打开腹腔,显露盲肠,用一次性尖刀片于盲肠上做一长约0.5cm的纵向切口,然后对盲肠切口进行处理,将盲肠放回原位、关腹[4,5],当模型大鼠开始出现皮毛暗淡、无光泽、摄食、运动减少等脓毒症临床表现时,通过眼底静脉丛采血测血白细胞、IL-6、TNF-a含量,同时给予腹腔注射青霉素8万U/kg后,分别继续给予不同治疗,观察、比较不同造模方式,脓毒症大鼠血白细胞、IL-6、TNF-a水平的不同,以及比较不同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对其生存率的影响。

模型死亡诊断标准:大鼠颈动脉搏动消失。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小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生存率与基础治疗组生存率进行比较,没有明显改善(P>0.05),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进行比较,其生存率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不同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大鼠的生存数与总体生存率(n=60)

组别治疗方式基础治疗组小剂量UTI治疗组大剂量UTI治疗组A3519B238C023总体生存率(%)8.316.7*50**

2.2当大鼠出现脓毒血症临床表现时,测量其炎症介质白细胞、IL-6、TNF-a水平,B组与A组比较(P<0.05)、C组与B组比较(P<0.05),大鼠炎症介质水平明显升高,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白细胞、IL-6、TNF-a检测

3讨论

脓毒血症是指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由早先的认为单纯的由感染引起到如今的全身炎症反应过度失控,由此提出了现在普遍被学术届认可的假说“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该假说认为:机体存在着以固有的促炎细胞因子为代表的促炎反应机制和以抗炎细胞因子为代表的抗炎反应机制。当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抗炎与促炎机制处于平衡状态。当机体遭受应激时,往往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促使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释放促炎物质,而与此同时,全身抗炎反应系统也被启动,促使机体大量分泌某些具有免疫负向调节作用的因子,从而保持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但是,当机体免疫调节能力降低或者应激状态剧烈持续存在时,就会打破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的平衡,就会出现全身免疫炎症反应的紊乱,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因子的大量无序释放,进一步抑制全身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状态的紊乱。其发病过程中,初期的感染因素往往是启动因素,由此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过度,导致炎症因子的瀑布样无序释放往往是病情加重的直接因素,进而导致机体的免疫状态进一步恶化。

在ICU住院患者中,由脓毒血症引起的死亡病例约占所有ICU死亡病例的30%~70%。如此高的死亡率,预示着在脓毒血症治疗理念方面些许的进步就会挽救大量的患者生命。结合目前脓毒血症治疗的最新观点认为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为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其治疗核心及切入点就是及时有效的控制全身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无序生成和释放,对处于免疫失控状态的机体尽早将体内大量的无序释放的炎症介质中和或消除,尽快恢复机体免疫平衡状态。最典型的就是IL-6、TNF-a等炎性介质,属于早期内源性炎症介质,主要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细胞内皮黏附因子的过早表达,其在炎症早期发展加重过程中,还可刺激中性粒释放细胞,通过促进其释放多种蛋白酶和水解酶以及氧自由基,来损害组织细胞,具有强烈的加剧炎症反应,进一步引起自身炎症反应失控,这些炎症介质水平的高低往往与脓毒症预后及生存率成正相关,所以,通过早期清楚IL-6、TNF-a等炎性介质,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的预后及生存率。

乌司他丁是从男性成年尿液中提取的一种尿蛋白酶抑制剂,对机体过度释放的炎性介质以及氧自由基有强大的清除与中和作用[6]。其作用的机制为:其有两个功能活性部分,能结合多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酶,可以在炎症反应过度时,抑制多余的炎症反应酶类的火焰,从而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同时还可以清除大量无序释放的氧自由基,进而保护和稳定机体多种细胞以及细胞器的膜类,从而维持微循环和组织的良好灌注[7]。

盲肠结扎穿孔建立脓毒血症模型是目前认为最能有效模拟临床相关的脓毒症模型的方法,可形象的模拟出临床患者的内脏病理改变以及细菌移位引起的内源性多细菌感染。此法是通过人为造成大鼠体内剧烈的炎症反应,引起全身过度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平衡失控,进而刺激机体内巨噬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产生并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以及大量的其他各种酶类和氧自由基,进而损伤细胞,引起发热等脓毒血症症状[8]。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感染程度的脓毒血症大鼠应用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显示出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治疗脓毒症方面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样本量比较小,乌司他丁在治疗脓毒症方面的疗效尤待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王月华,李妍.脓毒血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Journal of Pathogen Biology,2010,5(4):299 -300, 303

[2]王 静,李熙鸿.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0):786-789

[3]汤耀卿,李磊.脓毒症动物模型制作方略及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志,2011,23(12):1433-1434

[4]朱雪琦,刘清泉,姚咏明.脓毒症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6,18(2):114-115

[5]侯志凌,唐庆喜,倪蕾.他汀类药物降低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的临床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2):79-81

[6]黄爱萍.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01):35-36

[7]Wang DQ,Tian YC,Zhang SH,et al.Effects of Xue-Bi-Jing combined with forsythia suspense on the liver gene expression levels of rats with sepsis model [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6):417-420

作者简介:①宁晓鹏(1987~)男,山西运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李艳美(196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2006jinyihua@163.com。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4-0132-02

(收稿日期:2015-12-18)

猜你喜欢

乌司他丁
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乌司他丁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模型兔肺组织中TNF—α的影响
乌司他丁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模型兔肺组织中TNF—α的影响
乌司他丁联合多西环素对重症恙虫病的治疗作用
乌司他丁对急腹症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
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观察
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术中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的影响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