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导向的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转换路径探索

2016-03-19施梅超于婷婷

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范式导向应用型

施梅超,于婷婷

(钦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基于能力导向的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转换路径探索

施梅超,于婷婷

(钦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西部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有着地方局限性特点,发展方向存在瓶颈,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需要转换。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实现能力导向型教学范式转换路径。

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能力

在高校课程实施中广泛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与指导模式运作顺利,但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系统结构和财政状况等一系列变化,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陷入种种困境。高等院校课堂不仅面临着课程教授对象规模激增的挑战,还要面对学生在学业能力、学习需求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多元化冲击。在这种背景之下,高校教师已很难继续维系传统的标准化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面临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范式转换和重构[1]。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转换路径的探索势在必行。

一、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转换路径的必要性

西部地方本科院校是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生存和发展的。按照行政地域划分,我国大多数地市级以上城市普遍设有一所以上的本科高校,其中有的隶属于省级行政机构,有的隶属于地市级政府;既有历史悠久的老牌本科院校,也有新建的本科院校。中东部发达省份经济活跃,社会发展水平高,地方本科院校得到了较为充足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发展迅速;而在中西部欠发达或贫困地区,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匮乏,加之人才匮乏且流失率高,使得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缓慢。

西部地方本科院校不仅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地方政府,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支持带动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教学范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是否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转换路径,对于地方院校自身的发展及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解决一线生产关键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突出强调职业适应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根据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来进行人才培养,需要具备职业的适应性。因此需要实现从“知识输入导向”向“能力输出导向”的转变,不必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专、深、尖,而是关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交叉融合,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2]。

能力为导向是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范式。课堂教学范式可以分为三类:传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是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拓展学生知识,通过教学启发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应用于理论课的学习,适用于课堂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实践课的学习,适用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

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用型实践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旧框架,根据专业能力要求,打破原有实践课程界限,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以能力为主线,学用一体,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二、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转换的主要路径

(一)“能力输出”思想的教学转变

基于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思想上从传统的“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思想的转变。确定课堂的能力目标是关键。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具备四种意识:目标意识、对话意识、资源意识和反思意识。

高校教学作为一种专业性、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揭示规律、发展智能的任务,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专业精神的主渠道。教师只有依据所在专业的特性和所授课程的特点,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才有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确定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为核心、专业精神为灵魂。学生掌握知识应以够用、有用、好用为标准。

(二)分解能力知识点来重新编写教材

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要以实践为依托整合书本知识。传统大学课堂注重知识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授,认为学生掌握了系统的知识就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忽视了知识和能力之间并非自然转化,知识只是能力转化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习得的。

传统的教材从理论知识出发,细分各个知识点,然后划分学生各个不同掌握的层次。能力为导向的课堂需要从能力出发,细分各种需要掌握的能力进而转化为相应的知识点。其思路跟传统完全反向,传统教材没法满足能力为导向的课堂,并且传统教材之间有很多重复的内容,这就需要根据我们想要达到的能力转化为相应的知识点来重新编写适合的教材。

(三)“问题中心”的教学内容生成

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现实中存在各种复杂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生成教学内容,在互动生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为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课堂教学中善于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二是利用问题中心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平台。基于能力为导向的本科课堂应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通过拓展教学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开发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的课件,以丰富课程的信息含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校园网络平台为依托,上传教学课件、思考题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基于能力导向的课堂要求任课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提高教师能力是实现能力导向课堂的关键。学校可以提倡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企业可以给学校教师提供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的场地,反过来教师可以开展科研活动和技术研发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自身的资源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资源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等都是非常宝贵的、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五)树立对话意识和注重课堂教学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课堂教学交往过程的统一。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过程是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的统一;二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人际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教学规律表明,大学教师应改变过于注重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树立对话意识,通过建构对话型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展专业能力,习得专业精神。

(六)教师要具备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

教师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活动,它要求教师能以自身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决策及其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并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传统大学教学由于强调学科的学术型特质,课堂教学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品质,对教学行为及效果关注不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大学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七)减法式教学思维的应用

在教学展开与演化过程中,区别于“加法式”教学思维诉诸于主体性占有、控制教学的霸权伦理,一味强调自上而下和从外到内的预设和控制,整个话语体系浸透着确定性、线性等的主体性霸权话语。应用“减法式”教学思维,凝聚倾听伦理,欣赏差异、期待不确定性的信念,使倾听、对话的伦理走进课堂教学场域,需秉持一种与教学的复杂性共在、相互对话的态度与信念,对课堂教学场域的变化与不确定性保持敏感和开放,并期待着教学中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以及学生精彩观念的不断出现[3]。

(责任编辑:黄 白)

[1]朱涌河.“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范式认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6):24-30.

[2]谌晓芹,张放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本质、原则与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6(2):33-37.

[3]张良.从简单性到复杂性——试论我国教学范式的重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5):103-108.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in the Local University of Western China

SHI Mei-chao,YU Ting-t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Qinzhou University,Qinzhou 535011,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localization and there is a bottleneck in the direction,so the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needs to be converted.It should convert to the ability oriented teach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western China;applied talents;cultivation;teaching mode;ability

G642.4

A

1671-9719(2016)11-0068-02

施梅超(1986-),女,广西灵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航运与港口物流。

2016-07-07

2016-08-06

2016年度钦州学院教改项目“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范式转换路径探索”(2016 QYJGB02)。

猜你喜欢

范式导向应用型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偏向”不是好导向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