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训中培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的策略探究

2016-03-19黄艳兰

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五年制师范生师德

李 静,张 芬,黄艳兰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在实训中培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的策略探究

李 静,张 芬,黄艳兰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当前幼儿教师师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有着其特殊性,抓住他们的特点,增进学校与实训基地幼儿园的德育共识,加强实训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在学生见实习中的师德教育及行为规范养成,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幼儿园在培养师范生师德工作中的作用,对该群体师范生的师德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训;五年制学生;师德培养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幼儿教师的师德更是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极大。当前,我国不断爆发的幼儿教师师德师风问题促使教育界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如何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学生从初中开始入学,在选择专业时还属于未成人,职业意识模糊,对未来如何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准备不足,不仅对技能的要求不明确,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不了解。同时由于自身的原因,他们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思想也相对复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学生五年在校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值得大家探讨。

一、实训基地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培养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幼儿师范院校也在众多的幼儿园中选择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作为师范生的实训基地,长期、多方合作,在培养人才中凸显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在幼儿园的见实习中,往往更注重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还不够落实。五年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按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每个学期一般有2个星期见实习时间,最后一年有集中三个月的综合实践和9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实训基地幼儿园的实践时间大约在1年4个月左右,相当于三个学期。因此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上,主要表现在:

一是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理想。俗话说:“做一行,爱一行”,但是对于刚步入人生,一切都还没有定型的未成年学生来说,对于未来充满了设想,对于是否“成为一名幼儿教师”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并不确定,他们还需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感受、思考才会确定,因此幼儿园的见习实践经历,会对他们的职业确定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会从自己所见所感中去决定是否把幼儿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作为终生追求的事业。

二是影响了学生对幼师职业道德的认知。幼儿园作为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始接触“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最初的地方。对他们来说,不管喜不喜欢这项工作,这份工作对于一直在校园充当学生角色的他们来说还是充满了新鲜感,幼儿园的一切都令他们充满着好奇,特别是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角色,“如何做一名幼儿教师”这个问题是他们最为迫切了解的,因此,他们在幼儿园所见所感都会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方面,他们在幼儿园感受到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等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影响终生。

三是对师范生的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至关重要。职业行为规范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前三年进入幼儿园见习的时候还属于未成人,是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见习的时候,如果实训单位能对他们作为幼儿教师的行为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将会对他们未来从事该职业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忽视了这个要求,并且幼儿园教师本身的行为并不规范,如对幼儿态度粗暴,衣着打扮过于暴露、随便,言行举止不文明等都会对实习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带来先入为主的效应,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就不容易再纠正。

二、实训基地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德培养意识不够。现代职业教育倡导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但在学生的见习中,对师德培养的意识还不够,表现在实训单位方的有:一是幼儿园教师高强度的工作,让幼儿园方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参与对师范生的育人工作;二是校园合作缺乏行政约束,造成师范生师德培养流于形式。由于校园的合作只是师范学校与实训基地(幼儿园)在培养人才上的一种合作,缺乏政府的调控,这种合作多建立在校园双方的合作理念及利益关系上,容易各自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容易推卸责任,没有行政约束,对于师德培养这样一些不容易考量的工作,就容易成为不被重视的内容;三是目前校园合作采取订单培养的形式普及不够,也无法做到,因为待遇、福利、地域等问题,毕业生在各幼儿园随意跳槽,流动性很大,幼儿园与实习生之间没有很好的契约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园方会更注重直观的可以考量学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以便对校方有个好交待,对于相对隐性和难以考量的职业道德就会重视不够。而作为校方,则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大量需求,扩招成为每所师范学校的必然,在大批量的实习生面前,实习带队教师也非常紧缺,在与园方的合作上也多重视技能的落实,师德教育重视不够;二是限于园方的条件与实际的情况,在与园方的合作上无法提更高的要求,也无法很好地参与考评工作,落实师德教育。

(二)实训指导教师自身起不到示范作用。实训指导教师是对学生进入职场影响很重要的人物,学生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习得技能和职业规范等,在学生职业成长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师一般是接受专门的职业教育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由企业提供,可见德国对实训指导师的要求非常严格[1]。我们国家也在实行“师徒”式的指导模式,但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开展这种模式并不可行。幼儿园对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还不够,一是幼儿园自身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实习生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个额外的负担,往往只停留在对实习生的技能培养上,指导他们写写教案,上上课,对于职业道德往往无暇顾及;二是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指导教师还不能自觉地担负起培养人的角色;三是指导教师本身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现实中,我们不时听到学生议论在见习中看到幼儿教师恐吓、辱骂幼儿等现象,这些现象对刚入职场的师范生来说在心理上会留下阴影,也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言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他们以后的职业道德。师范生抱着对学前教育的向往,对幼儿教师角色的期待,第一次走进他们将来的“职场”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言行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加强实训基地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在强调指导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指导外,更要强调指导教师自身的师德对师范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缺乏有效的培养及监督措施。没有抓住“未成年”“见实习时间长”“文化基础弱”“思想复杂”“行为约束力不够”等这些五年制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师德教育的见实习方案,师德教育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缺乏师德教育量化指标的落实及考核,对师德教育的质量监控没有抓手,致使师德教育更多地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三、实训基地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培养的措施

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相比,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对教育对象影响极大,因此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针对五年制学生入学年纪小、行为习惯养成有待优化、思想复杂等特点,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加强校园合作,强化师德培养意识。对于职业道德,特别是师德不论校方还是园方其实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加强则需要缕析其中无法落实到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强化校园双方对师范生师德培养的意识。德国职业教育的最大优点就是同生产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德国成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为我们在实训基地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针对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受重视还不够的情况,学校要强化师范生师德培养意识,制定可行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把职业道德培养目标细化,把幼儿教师的行为规范与师范院校的学生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让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明确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在师范生开始见实习的时候,校园双方要把师范生的师德培养纳入双方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在制定见实习方案时要有明确的界定和要求。

(二)加强实训基地幼儿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精心遴选德才兼备的优秀幼儿园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并不是所有幼儿园教师都有资格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参照德国的做法,能成为实习指导教师的成员必须具有相关的资历,除了强调教育教学能力外,良好的师德更是要注重的因素。现在很多学校幼儿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的制度,把师德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如果在学生开始见实习时,幼儿园及指导教师就给学生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提出行为要求,就会收到先入为主、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针对当前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等现象,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就非常必要。培训实习指导教师要把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及行为规范作为重点,把生动的案例与实际的指导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实习指导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增强其自身的示范意识,同时规范其在实习学生职业道德引领方面的言行、工作的流程及要求,让其不仅对实习学生的道德引领有意识、有高度,也有章可循,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再次,要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德育工作的考核。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是目前促进师范生实习师德实践的关键点。但是目前主要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权责不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特别是难以量化实习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所以校园双方必须共同建立对实习指导教师德育工作的考核机制,这种考核包括指导教师自身是否以身示范,是否对实习学生明确了有关要求,是否在工作中关注了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的落实等。考核可以采取自评、实习学生评、家长评、园方评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考核。可以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不仅要负责实习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也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指导,并通过对实习学生的考核来衡量指导教师的工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如果能参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统筹校园之间因没有行政约束,相对松散的关系造成的管理漏洞,使幼儿园方在人力的配置、责任的落实等方面有更为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无疑会大大促进该项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首先,重视实习前的培训。五年制学生年纪小,还没有职业意识,更没有如何做好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思想准备,对于幼儿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知之不多,因此,在学生开始实习前做好培训就非常重要。五年制学生每个学期都有见实习,每次见实习的内容也是有所区别的,针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既有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一贯性,又有侧重点的不同。在五年的见实习时间里,如果扎实推进,师德教育效果会很显著。在培训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加强师德教育的文件,学习幼儿教师行为规范,邀请幼儿园第一线优秀教师来做专题讲座,把幼儿园的日常行为要求,与学生、家长、教师等相处的要求一一讲解清楚,同时搜集正反面的案例进行剖析,达到引领或警示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引导学生培养职业情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心理转换,从而以“教师”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重视示范及过程监控。五年制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如表现在“追星”现象上特别明显。因此,在师德教育中为他们树立幼儿园职业道德榜样,抵制社会不良职业道德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更为重要,让学生在教育教学技能的实习中也潜移默化习得作为一位合格和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而对于五年制的学生来说,指导教师要随时随地给予学生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行为,这尤为重要。

再次,要强化实习生的师德评价。目前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一般会有个实习鉴定,虽然这些鉴定也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但是较为笼统,应该制定较为详细的量化评价表,根据幼儿教师的道德要求及行为规范,逐条落实和评价。这种评价由学生自身、学校、指导教师及家长四方面来进行,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取消实习评优资格,同时也把见实习的思想表现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评价内容,与评优评先挂起钩来。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充分利用他们入学年纪小,更容易接受引导,抓住他们“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幼儿园的作用,无疑会很好地促进这个群体良好师德的形成。

(责任编辑:蒋国平)

[1]张红延.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腾飞的翅膀[J].河南教育,2011(2):8.

In the Practice to Train Students of Five-Year Teachers Ethics Strategies of Exploration

LI Jing, ZHANG Fen, HUANG Yan-lan

(Guangxi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Nanning 530022,China)

At present, teachers ethics has become a hot question in the society. Five-year system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ities. And it i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seize the students’ features; Enhance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ensus between school and kindergarten training bases; Reinforce teacher’s ethics.

teachers ethics; five-year preschool education;normal students

G642.0

A

1671-9719(2016)11-0014-03

李静(1969-),女,广西陆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德育、语文教育。

2016-08-03

2016-08-30

广西自治区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研究”(YB201448)。

猜你喜欢

五年制师范生师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