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医药院校食品专业后期教学新模式

2016-03-19肖华业

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导师食品检验

辛 华,陈 诚,肖华业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探索中医药院校食品专业后期教学新模式

辛 华,陈 诚,肖华业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本文以医药院校的食品科学类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知识模块为对象,从后期教学的学习方式、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三方面进行后期教学新模式的构思、设计和探索,努力建立健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为培养优质、高能的食品科学类专业人才提供依据。

食品专业;食品安全检验;后期教学;培养模式

医药院校开设的食品类专业不同于传统工科或农学类院校开设的食品专业,其特色之处在于以食品、生物技术、药学以及工程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具备食品和药品生产、检验、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广西中医药大学于2004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市场缺乏对食品安全检验及食品保健研发人才的前提下申办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申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被列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的首位并获得广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食品类专业在后期教学的进程中有突破也有不足。

食品类专业的后期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出特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1]。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医药院校的食品专业后期教学多偏向于普通食品生产企业或药品营销企业[2],未能突显其特色培养,未能与食品药品监管统一化的社会职能转变相一致。后期教学主要指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学习阶段。传统的后期教学安排完全由实习单位决定,实习单位带教的经验和管理模式直接决定了实习生后期教学的学习效果,实习生所在院校的干预非常少,这导致了实习生后期教学的学习参差不齐,差别非常大,教学质量不统一。进而直接影响学生在毕业时的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了更好提高后期教学的学习效果,本文拟针对医药院校食品类专业的食品安全检验知识,从后期教学的学习方式、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三方面进行后期教学新模式的构思、设计和探索。

一、革新后期教学的学习方式

医药院校开设的食品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设计上突出的一个主要培养点是食品安全检验。为了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革新后期教学的学习方式。后期教学的教学目标除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和社会适应沟通能力之外,还需要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提高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以培养食品安全检验技能为主的项目化学习和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主的专题式学习。

(一)项目化学习

医药院校的食品专业在校内学习时的课程设置,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脉络进行安排的,侧重的是知识的记忆,主要体现两个知识模块:药学知识+食品检验知识,融合了药学原有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等安全检验相关的课程,再加上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食品检验评价等,为从事食品安全检验工作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实训技能的学习被分散到各个科目当中,有基础化学、药学、中药学和食品等各个门类,缺乏综合性实训。大学四年级的实习后期教学就应该是综合性地对各项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应用,但是常规的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多是辅助带教老师,随着带教老师做的工作不同,实习期间实习生学到的东西千差万别,甚至有学生端茶倒水过了大半年。这些情况导致部分学生没能达到后期教学的学习目标,对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进行巩固、应用和实践,甚至偏离了后期教学的初衷,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后期教学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采取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后期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根据食品专业安全检验岗位的特点,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设置成若干技能项目或课题,每个项目下辖若干任务。后期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根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选择和实施。此模式遵循模块教学的理念,融合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原来分散的教学课程进行整合,以任务的完成程度作为评价指标。

根据从食品企业及食品药品检验所调研收集的岗位需求和具体工作任务,参照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汇编GB5009系列,整合重构后期教学体系,形成食品理化检验模块、食品微生物检验模块和食品感官检验模块,内含食品营养标签检测项目、食品添加剂检测项目、维生素检测项目、转基因/过敏原检测项目、食品农药兽药残留项目、重金属污染检测项目、食品包装材料检测项目等多个工作项目,每个项目下都有若干任务布置。学生根据每个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实验设计、方案修改、过程实施和总结反馈。此法以“项目驱动”的理念,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对校内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实验课程的实践能力都是综合性的考验。经过项目化后期教学后,学生能基本胜任食品生产、检验、研发等工作。

(二)专题式学习

“项目化学习”系统地将各项检验工作技能整合在后期教学当中,侧重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针对大学本科教育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必须在项目化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式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现多以学士学位毕业论文为考评依据,但是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与自己实际实习工作完全脱节,多是在大学三年级时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协助导师进行实验,利用此过程获得的实验数据而撰写的。这样虽然也能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却缺乏系统的培养计划和合理的时间安排。而且这样的毕业论文完全由导师“定制”,学生没有主动性,不是学生去创新,而是导师在“移植”创新力。

专题式学习是指在后期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在实习工作中发现一些工作难点、工作重点甚至不合理之处,然后在导师帮助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亮点,把它实实在在地写入论文,作为自己的科研启蒙成果。通过这样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敢于想、敢于做、敢于挑战原来固有的模式,这才是大学教育在后期教学中应该培养出的创新能力,这也让论文融入了实际工作,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入了论文,体现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

二、完善后期教学的保障机制

(一)后期教学计划的完善

在后期教学中,也应该和校内教学过程一样有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实施过程等完整的文案。以此作为指导后期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参考。目前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实习过程中自己需要完成什么目标,或者非常茫然地步入社会,离开了象牙塔的学生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非常不利于适应食品专业工作岗位。所以食品质量与安全岗位的后期教学计划必须要通过实习生的反馈和对带教教师的调查,不断改变和完善,让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有据可依,不能因为到社会上就变成“脱缰野马”,不能脱离了后期教学的“教学”二字。

(二)双元导师制

由于后期教学学习形式已经整合为项目化学习和专题式学习,所以在教师指导方面也有所变化,实行“双元导师制”。双元导师制是指为每位实习大学生配备两名指导教师,一位是实习单位派遣的导师,负责后期教学计划实施的指导和带教、毕业论文的开题方向等方面;而另一位是学校派遣的专业教师,负责后期教学计划实施的监督、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两位导师分工合作,责任分明,而且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称和经历,确保能够顺利地完成带教工作和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毕业答辩,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并解决实际工作和科研问题。

(三)实习前培训

针对食品专业不同工作方向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例如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的学生,侧重于实验技能训练和考核。培训计划由校内导师和实习单位导师共同制定,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强化、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更好地适应实际检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训方案侧重职业活动导向模式[3],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学习。以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为例,培训内容包括: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思想素质培训;检验工作流程、检验报告撰写、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技能强化综合培训。培训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素质,有助于专业技术知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健全后期教学的考核机制

(一)过程性考核

在考核机制方面,不仅以论文成绩“定终身”,更注重在整个实习期间的过程性考核。包括在教学计划中每个项目下的任务完成情况,由实习单位导师进行考核,依据更关注细节的单项任务考核表,对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进行过程性考核。这样可以切实有效的对学生后期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检验。

另外,为了衡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创新水平,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需要导师针对这个方面填写思维考核表。对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和最后的结论进行记录和汇总,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和案例的积累,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论文答辩

学士学位论文答辩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撰写和答辩,作为评价毕业生后期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内容上允许存在争议性讨论,不一定要验证性或者正面成功的实验,也可以是就某个问题自己的思考和做出的尝试和努力。这样的答辩更有利于拓宽思维,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后期教学中付出的努力。这样的考查也更加有实际意义。

(责任编辑:王金明)

[1]辛宁,李豫萍.对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后期教学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22-123.

[2]辛华,肖华业,韦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后期教学设计与思考[J]. 高教论坛,2011(11):72-73.

[3]严婧,舒细记,张均克,等. 职业活动导向模式在本科护生实习前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4,29(10):76-78.

Explore the New Later Period Teaching Model of Food Professiona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XIN Hua,CHEN Cheng,XIAO Hua-ye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 China)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medical colleges of food science maj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knowledge module for the object,conception, design and explore the new later period teaching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learning style, safeguard mechanism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Effort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urgent need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cheme.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high quality, high energy food science class provides the basis.

food professional;food safety inspection;later period teaching;training mode

G642

A

1671-9719(2016)11-0057-03

辛华(1974-),男,广东南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药物分析。

2016-08-06

2016-09-08

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154)。

猜你喜欢

导师食品检验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V eraW an g
导师榜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