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病情交接中的应用

2014-08-30尹慧芳徐建宁冯洁惠

护理与康复 2014年7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监护

尹慧芳,徐建宁,冯洁惠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2.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护理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目的是为了提高交接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使护理工作有序开展,保持患者治疗和护理不间断,最终保证患者安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的场所,交接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当天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患者的满意度[1]。有研究发现[2],护士交接班问题中交班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发生率为41.94%,交班重点不突出、病情交接不连续为24.73%。为提高交接班质量,赵莺柳等[3]设计了护理交班量化表来提高交接班质量,杜丽丽等[4]提出了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徐晓晓等[5]将SBAR交流模式应用在一般护理单元间的交接。SBAR交流模式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标准化、结构化沟通模式,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

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目的在于为医护人员提供即时、正确的信息,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系统的传递,减少不必要的混乱,从而提高团队效率[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根据重症患者特点,结合科室实际,将标准化(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病情交接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患者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 2个楼层的住院患者,单号楼层为对照组,双号楼层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经t检验和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1.2 护士及床位 医院按人力资源分层管理模式架构,将护士根据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的不同,设置为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4层。ICU在职护士70人,观察组护士22人,监护床位9张;对照组护士48人,监护床位20张,两组护士一般情况比较见表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床护比均为1∶2.4。

表2 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

1.2 交班方法 两组都实行三班轮岗制,白班(8-4),前夜班(4-1),后夜班(1-8),每天交接3次。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式交接班,包括患者病情、输液及滴速、全身皮肤情况、各种导管及引流情况、专科需特殊观察的内容。

1.2.2 观察组 采用SBAR沟通方式交接班。

1.2.2.1 设计ICU病情交接表 根据SBAR沟通方式[5,7],自行设计ICU患者病情交接表,见表3。交班护士在进行每项护理活动时完成相关评估监测并记录在交接表上。

表3 ICU病情交接表

1.2.2.2 病情交接流程 流程[8]分4步,查看仪器:接班者查看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仪等工作状态及报警设置;介绍病情:交班者依据ICU病情交接表介绍病情,提出护理计划和建议;护理查体:交接双方共同查体,检查专科情况、重点药物、重要管道及皮肤等,如无禁忌,协同翻身、扣背及取合适卧位等;问题咨询:接班护士对交班不清的内容询问。

1.3 评价方法 采用医护合作量表(collaboration with medical staff scale, CMSS)测评两组护士交接班双方的合作状况,并统计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3.1 CMSS CMSS量表中文版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7,Cronbach'sα系数为0.63~0.76,用于测评急重症科室的医护人员的合作状况,包括9条目,总分范围为9~36分,得分越高,表明合作越积极[9]。

1.3.2 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 因交接班不当引起相关护理不良事件。不良事件通过医院内网的不良事件呈报系统软件进行上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士的交接班合作状况比较 2012年12月,用CMSS测评两组护士交接班双方合作状况,观察组22名护士平均得分(29.64±3.06)分,对照组48名护士平均得分(25.03±2.91)分,t=6.06,P<0.01。

2.2 两组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012年7月至12月,观察组发生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5起,包括送检标本错误2起、给药错误2起、病情监护不及时1起;对照组发生20起,包括送检标本错误7起、给药错误3起、病情监护不及时6起、护理记录错误4起。

3 讨 论

3.1 应用SBAR沟通方式交接班提高了工作效率 ICU护士工作节奏快,工作量大,护理的患者病情复杂,准确而快速地完成病情交接是优质护理的体现之一。在传统的护士交班过程中,交班护士病情交接不清楚、重复性交班及病情遗漏比较常见,对重要药品及检查未交接清楚而导致接班护士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去进行核实。而观察组,通过应用SBAR模式的《ICU病情交接表》及交接流程,强调了病情相关重要数据及信息的交接,有效避免了遗漏和重复,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CMSS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交接班双方的合作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 SBAR沟通方式促进了有效沟通 国际联合委员会在2011年提出,沟通在导致患者伤害的诸多因素中占主导因素。医院因为沟通问题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占据了所有不良事件的2/3[10]。在ICU、急诊室、手术室等高压环境下,护士、医生和其他健康照顾提供者之间,特别需要经常准确而及时的沟通[11]。沟通能力是护士四大核心能力之一[12],SBAR沟通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7]。根据SBAR模式设计的《ICU病情交接表》及交接流程让护士在交班过程中有章可循,对患者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回顾,确保将正确的信息传递到下一班护士。同时,也能将问题深入化,能预见某些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醒接班者积极监测某些指标,预防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因交接班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

3.3 SBAR沟通方式在ICU病情交接中应注意的问题 观察组发生的5起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为低年资护士,分析原因为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欠缺,虽采用SBAR沟通方式进行交班,但在交接重症患者时常手足无措,易出现护理问题,引起不良事件发生。因此,要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提高其对SBAR沟通方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郜正.晨会集体交班质量考核方法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01-802.

[2] 任海燕,牛娟,叶琪,等.对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现状的分析及应对[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53-54.

[3] 赵莺柳,芦雅琳,梁耀携,等.护理交班量化评价方法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68-869.

[4] 杜丽丽,毛雅琴,钱维明.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在手术室实施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9(8):715-716.

[5] 徐晓晓,秦建芬,吕婷婷.SBAR沟通方式在外科护理单元间交接及汇报病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0(9):805-806.

[6] Zimmermann PG.Cutting-edge discussions of management,policy and program issues in emergency care[J].J Emerg Nurs,2006,32(3):267-273.

[7] 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8] 陈红芳,王慧清.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流程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81-82.

[9] 陈静,张振香,谢红.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36-1138.

[10] Haig K,Sutton S,Whittington J.SBAR: A shared mental model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nicians[J].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2006,32(3):167-175.

[11] Beyea SC.Improving verbal communication in clinical care[J].AORN J,2004,79(5):1053-1054,1057.

[12] 林兴凤,肖合存,厉淑荣,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1-4.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监护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大专实习学生参加早交班的效果分析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监护室护士交班模式研究进展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