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空间设计研究

2014-03-31

图书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用户

黄 勇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1 引言

近年来,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社会价值备受关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10-2013图书馆战略计划指出,构建多功能、有吸引力的图书馆空间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1],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认为图书馆是开放的公共知识空间和人类终身学习的好场所[2],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指出图书馆正成为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3]。空间价值已然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如何实现对图书馆公共空间的合理开发、设计和利用成为图书馆界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和空间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用户需求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不断呈现新的特点。1998年,美国经济学家Joseph Pine与James H.Gilm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提出体验式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体验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用户空间需求呈现何种态势,如何将体验经济相关理论工具应用于图书馆空间设计过程,实现对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本文拟对此进行相应的探讨和研究。

2 体验经济时代图书馆用户空间需求分析

2.1 体验经济的概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Bernd H.Schmitt在其著作《体验营销》中指出,用户体验应包含感官体验(sense)、情感体验(feel)、认知体验(think)、行为体验(act)和关联体验(related)五个维度[4],如图1 所示。前三个维度的体验较为通俗易懂,行为体验是指通过用户的身体体验,作用于他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使用户自觉或自发地改变其生活形态,丰富其生活;关联体验则是指通过体验让顾客在更大的范围内感受到文化体验的乐趣,最终目的是使建立服务提供方与用户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五个维度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展现了用户的体验发展过程,揭示了体验营销的最高境界和目标,即通过体验,建立用户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品牌联系。

图1 体验层级

2.2 体验经济下的图书馆用户空间需求分析

2.2.1 自由、平等、开放式的建筑风格

根据Ray Oldenburg描述,第三空间是一个公共交流的地方,没有职场的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的角色束缚,人们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第三空间的特征是自由、宽松、便利。图书馆要更好地发挥其第三空间作用,首先必须营造出建筑风格上的自由、平等和开放,自由、平等氛围的塑造,可使长期处于竞争高压环境下的用户得以全身心地放松,惬意地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而开放性氛围的营造,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在众多馆舍日益成为城市、校园间标志性建筑的今日,图书馆建筑承载着人们对其的第一印象,优秀的图书馆建筑可以如艺术瑰宝一般呈现在用户面前,体现其与周边环境的高度融合性,与城市、校园文化底蕴的良好兼容性,以及图书馆自由、平等、开放的风格性。迈入图书馆建筑如同开启一趟奇幻之旅,使用户对接下来的体验倍感兴奋且充满期待。

2.2.2 便捷、舒适、灵活性的空间布局

图书馆可以激发人的阅读兴趣,启发人的智慧和灵感,开拓人的视野和胸怀,是鼓励人们不断求知、勇攀高峰的最佳场所[5]。正如Bernd H.Schmitt所说,体验通常不是自发产生,而是被诱发出来的。对图书馆而言,用户求知欲望的激发和灵感智慧的启迪依赖于便捷、舒适和灵活性空间布局的构造和空间环境的作用。便捷性要求各项功能设施尽量集中并标示明确,空间布局简约通透,所有功能性布局让用户一眼望去便了然于胸;舒适性要求尽量采用自助式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徜徉在图书馆空间时,可以依据自己的节奏和想法,规划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感受图书馆环境带来的身心舒适感;灵活性是指空间布局具有较大弹性,这种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用户当前需求的多样性而衍生的灵活性布局,二是基于日后服务方式变化而产生的灵活性布局[6]。

2.2.3 灵动、炫彩、科技化的内部装饰

灵动、炫彩的内饰形态和色彩变化往往是图书馆室内设计中最为夺人眼球的元素之一,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感官上的冲击,还可以作为不同空间的功能性陈述,塑造各功能空间的特质和格调。如丹麦Hjorring中心图书馆,设计师以室内色彩布置、灯光为依托,通过丰富的空间编排为用户需求创造了更多的可能,设计师选择褐色作为沉思区所有书架的主色,这种颜色让用户能够专注于阅读和学习;为使整个阅读氛围不至过于沉闷,在阅读桌的设计上,设计师加入现代化的扭曲感,并在桌上的分隔挡板上方植入绿色的照明方案;而在多媒体区域,设计师则运用了十分强烈的粉色家具;色彩绚丽的儿童区内,设计师则大量融入了童趣、亲近自然元素[7]。建筑大师Geoggrey Freeman指出,规划者与建筑师认真合作,将新的资讯科技的预期影响融入整个馆舍设计规划中,空间使用率会明显上升,有些甚至增多 倍 科技化元素的融入,可以使图书馆在既定面积条件下,通过空间整合和功能性拓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而灵动、炫彩的内部修饰可以通过用户感官情操的陶冶,激发其灵感,调动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2.4 互动、交流、人性化的情境空间

交流互动性是人类的基本社会属性之一,用户希望在图书馆获取的体验不是面对着一本本冰冷的书籍,而是与众多志同道合者一起交流经验,分享知识。北京大学图书馆王波先生预言:“种种迹象表明,大学图书馆将发生第三次革命,逐渐进入到数字资源的科技和艺术体验的新阶段,其特征是,书架将大量地退回到密集书库,留下更多的空间供学生使用家具、电子设备,完成学习、研究和小组讨论。”[9]新时代,用户间合作性和协同性趋势的增强催生了图书馆空间需求的社交化和网络化,用户希望图书馆不仅为其提供互动交流的空间,还提供完成这些学习、研究和小组讨论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备,如投影仪、电话会议设备、无线网络。用户希望可以在图书馆可以获得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场所的独特体验,寓学习于互动,寓学习于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性和趣味性,而图书馆则可以通过共享性和多元化学习模式的打造,塑造用户特有的空间学习体验,从而树立图书馆在用户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品牌形象和地位。

3 体验经济时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3.1 构建自由、平等、开放式的建筑风格

构建自由、平等、开放的图书馆建筑风格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1)通过建筑物的外部艺术性呈现,传递图书馆所弘扬的理念和文化底蕴。图书馆建筑的外观设计可以被寓以院校性、地域性乃至民族性的文化特色,通过统一、易为公众所接受的文化元素的融入,传递自由、平等、开放的信号和理念。(2)注重图书馆建筑的特质性和和谐性。特质性是指图书馆建筑物区别于其他建筑物的可识别性,图书馆建筑如果缺乏一定的识别度,就偏离了图书馆建筑的主题,无法形成人们心目中的图书馆特有印象;和谐性是指图书馆建筑和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度,设计得当的图书馆建筑应既表现为与周边环境的相得益彰和交相呼应,又表现为一定的风格性,从而能脱颖而出成为周边的地标性建筑。(3)开放性的入口设计。开放性的入口如同图书馆张开的双臂,以拥抱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将要迈入图书馆的用户。(4)简约通透的外观设计。透明元素的引入有利于自由、开放氛围的营造,使得用户即使身处馆外,馆内景象也会一览无遗,吸引用户享受身临其境的感觉,且让人感觉干净清爽。(5)欢迎窗口的设立。如果说前四项设计是图书馆自由、开放文化的隐性体现,欢迎窗口的设立则是通过直接的标志性、口号性的标语设计,展现图书馆的自由和开放。

3.2 规划便捷、舒适、灵活性的空间布局

规划便捷、舒适、灵活性的空间布局有如下途径:(1)按照用户需求规划布局,以苹果体验店的布局为例,为了给顾客最好的体验,苹果店的布局并没有按产品线去规划,而是充分考虑了顾客的应用场合或者生活场景。例如,阅读、处理图片、听音乐或看电影等[10]。以用户需求为主线的图书馆空间布局能够使用户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图书馆的空间构造,同时也是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宗旨的明确体现。(2)一站式的空间设计,一站式的空间设计要求将各种功能模块尽可能地集中,用户在某个空间服务点即可获得较为综合的各项服务。(3)采用通敞的大厅空间和活动隔断,尽量不使用固定性的空间隔断,赋予设施、家具摆放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增强各功能空间相互转化上的弹性设置。(4)采用通用单元空间,即通过同时具备某几项图书馆空间功能的单一空间的创立,提高图书馆的空间使用率和灵活性,其难点在于通用单元空间面积的确认,面积过小会影响使用的灵活性,面积过大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5)充分利用图书馆内部的边角空间,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

3.3 设计灵动、炫彩、科技化的内部装饰

据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空间价值评估调查显示,当在回答图书馆空间中最能激发用户灵感和创造力因素问题时,有7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灵动、炫彩的色彩搭配、家具、灯光和艺术装饰[11]。图书馆空间的灵动性、炫彩化设计需注重以下几点:( 利用家具的形态变幻、延伸性和拓展性,以丹麦 中心图书馆设计为例,其核心设计为一个扭曲、蜿蜒在图书馆内部的物理交流结构,突破了墙体、地面以及书架的限制,时而是柜台,时而成为桌子,甚至又是书架的一部分,色彩绚丽,形态灵动。(2)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和不同使用人群选择相应区域的色彩基调,并点缀以有趣装饰,如彩色泡泡,艺术图案等。(3)通过植物等大自然元素的融入和炫彩的灯光镭射效果打造美轮美奂的灵动炫彩空间。(4)通过高科技和数字化元素的融入,光影、家具、色彩的互动使图书馆的形象传播和文化传播更加丰富生动。

3.4 打造互动、交流、人性化的情境空间

图书馆空间的交流性既包括用户间的沟通互动,又包括用户与空间的沟通互动,用户间的互动空间的打造可通过以下几点予以实现:(1)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利用Web2.0技术拓展虚拟互动空间。(2)利用密集书库节约书架占地面积,留下更多的空间供学生使用家具、电子设备,完成学习、研究和小组讨论。(3)提供社交化学习的应用工具,如书写板、共享视频、电话会议设备等。(4)创建多元化的社交平台,如为用户提供沙龙空间、艺术展览空间、游戏空间甚至是舞会空间。用户与图书馆空间的互动交流则大多通过宣传性标语和海报形式加以实现,具体来说有如下途径:(1)通过欢迎性标语、标牌的设计给用户营造宾至如归的感觉。(2)通过服务性引导标牌的设计,向用户介绍图书馆的方位布局、空间用途、服务指南,甚至是工作人员情况。(3)通过海报设计向用户宣传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如读书节、新书推荐以及游戏之夜活动。(4)通过禁止性标牌设计提醒用户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结束语

体验经济时代,随着图书馆用户空间体验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空间转型成为图书馆未来面临的挑战之一。图书馆的空间构造能否适应用户的体验需求、激发用户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图书馆的空间功能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将求知的人们集聚一堂分享知识和体验,这一切都直接决定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服务价值。图书馆的内外部空间构造和设计始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通过自由、平等、开放式建筑风格的构建,便捷、舒适、灵活性空间布局的规划,灵动、炫彩、科技化内部装饰的设计和互动、交流、人性化情境空间的打造,带给用户完美的图书馆空间体验,展现给用户卓越的图书馆空间价值,通过完美体验过程的打造,树立图书馆在用户心目中的专属地位,进而建立用户与图书馆不可分割的联系。

[1]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ies Information Service Strategic Plan 2010-1013.[EB/OL].[2014-02-17].http://library.columbia.edu/content/dam/libraryweb/general/documents/strategic_plan_plan-2010-13.pdf.

[2] 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4] SCHMITT B.H.体验营销——如何增强公司及品牌的亲和力.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价值[EB/OL].[2011-01-0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0ovvl.html.

[6] 郎杰斌.空间体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42-45.

[7] 丹麦Hjorring中心图书馆设计[EB/OL].[2009-09-22].http://blog.id-china.com.cn/archive/96267.html.

[8] 刘绍荣.大学图书馆空间功能拓展探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4):33-36.

[9] 张彬.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变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28-37.

[10] 苹果店:体验创造幸福[EB/OL].[2013-07-22].http://www.e-future.com.cn/news_details.php?nid=609&lanmuid=1.

[11] Transforming academic library spaces:an evaluation study of Deakin University at the Melbourne Burwood campus using tools[EB/OL].[2013-07-22].http://conferences.alia.org.au/alia2012/Papers/3_Anne.Horn.pdf.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用户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