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家职业伦理与图书馆职业精神之契合

2014-02-11沈江波

图书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颜渊伦理思想仁者

沈江波

(九江学院图书馆,江西 九江 332000)

传承是发展的根基、创新的前提。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五常”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勤研精思、勤奋敬业、求真务实等职业伦理规范,对图书馆职业精神确立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1 儒家职业伦理思想对图书馆职业精神确立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系统的主干。儒家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数千年思想文化的发展,可以说,中国人格心理无不深深地打着它的烙印,它不仅仅规范和调整着人与人的关系,而且维系和强化着社会秩序,并日益渗透和贯穿于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各种为人处世的行为。儒家伦理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人绝不仅仅是文献和文献研究,而是和每个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密切相关的职业伦理问题,是处理人伦关系,指导人们行动的道德观念。作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的“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其“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习勤劳以尽职”忠于职守的爱岗敬业精神,“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恭谦礼让的团结合作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真务实精神,“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的进取精神,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借鉴。传承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找到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能够使传统美德焕发新的生机。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可以在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上找到历史渊源。

2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图书馆职业精神之契合

2.1 “仁”与图书馆职业精神中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之契合

“仁”是儒家伦理大力提倡的道德精神,是一种精神境界。何为“仁”?“仁”即“为人”之德,就是讲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内涵是“爱人”。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基于“爱人”思想,儒家伦理十分重视个人的修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加强自我修养,并以自我修身的功夫作为“仁”的另一个基本含义——“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是把人放在第一义的地位,这就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做到以“仁”待人,强调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按照“礼”的准则行事。儒家的“仁”要求推己及人,即由爱自己推及爱别人,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处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从自己做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替别人着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是“仁者爱人”的最高结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当下我们可以赋予“仁者爱人”和“推己及人”新的内容,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人文精神。“仁者爱人”的思想在图书馆表现为馆员真诚关爱读者,对待读者一视同仁,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儒家伦理思想以“仁爱”为核心,推己及人的精神,与当代图书馆职业精神将读者利益放在首位,“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异曲同工的。

2.2 “义”与图书馆职业精神中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之契合

“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及价值取向。《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义”是由“仁”派生的,是“仁”的外延。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义”的准则包括如下的内容:第一,就自我的思想修养来说,义的准则要求人们端正自己的意念,树立起公正的信念,并且推己及人,用这种公正的信念来对待别人。第二,就国家和社会来说,承担起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就是义。第三,就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来说,“礼以治之,义以正之”(《礼记》),“君能制命为义;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左传》)。第四,在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上要做到时不以私害公,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应该本着“义,利之本也”的原则,“见利思义”,能够做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左传》),就是符合义的准则。综合来看,义的本质就对国家、对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对具体工作来说,就是忠于职守,忠实地履行岗位职责。儒家职业伦理中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例子比比皆是:“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三夷,不可弃也”(《论语·子路》);“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这些都是儒家重 “义”思想在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上的表现,可见,儒家伦理对忠于职守的认识是很深刻的。这些同样是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在图书馆工作具体体现。对图书馆馆员而言,“义”就是对读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忠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这也是对“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最好的诠释。

2.3 “礼”与图书馆职业精神中具有恭谦礼让、文明礼貌、团结协作的精神之契合

“礼”是仁爱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仁义思想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礼是从实践上规范人的行为,明确人应具备的对社会负责的理性。它的作用在于调节和制约人的行为。《论语·尧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做人必须知礼、执礼、达礼,由仁派生的品德都应通过“礼”来实现、来规范。儒家把仁内化成道德的自觉性,强调个人的自律,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做到修己和克己,使每一个人的行为合乎规范,找到在社会的最佳位置,做出文明、适宜的举止行为。礼作为道德要求,其基本精神便是恭敬礼让,追求的是一种“谦”的态度,“其行也恭,其事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以及一种“和”的效果,“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从而使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和谐,这就是所谓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恭谦礼让的精神在图书馆表现为图书馆人做到行为的自律,对待读者既有外在的展示,亦有内在的蕴含,即举止大方文明、态度和蔼可亲、工作勤恳敬业,使读者感到亲切舒服,易于融洽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感情,给读者以美的熏陶,促进双方在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多方面形成的相互影响,与读者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和谐关系。同时图书馆馆员之间建立一种彼此尊重、团结协作的关系。

2.4 “智”与图书馆职业精神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之契合

“智”首先表现为明是非、别善恶。孔子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 说明儒家把“智”作为有德之人的一个前提条件,十分注重学习与思考,反对愚昧与盲从。其次是识利害、通变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这是告诉人们遇事要有预见、远见,“智”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最后是 “知人”,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的答复是“知人”(《论语·颜渊》),孔子还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要做到知人,就必须加强学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好学近乎知(智)”(《中庸》);精益求精,“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刻苦钻研业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这些要求对图书馆人也同样适用,在图书馆工作中也要提倡学而不厌,“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以及每事必思、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还必须树立“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这种终生学习的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创新进取。

2.5 “信”与图书馆职业精神中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之契合

“信”的核心内涵是“践言”之德,待人处事要信实不欺。 “人无信而不立”(《论语·颜渊》)、“信近于义,言可复于义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表明忠诚信实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德。儒家要求与人交往注重信誉,把处事以信作为人际关系的准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求学的态度上,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做任何事情不要自以为是,不能固执拘泥,对于真理不要凭空猜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追求真理要求真务实,树立尊重理性、追求真知思想。荀子说:“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荀子·正名》)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实际相符合,就是真知是真知;主观的认知能力和客观的实际相符合,就是真认知;“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合。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荀子·性恶》)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体现了一种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体现的是一种坚持不懈地把握真知,探求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诚信守诺,坚持不懈地把握真知,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是图书馆人必备的职业素养,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3 结束语

以“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伦理观念占据着传统文化的中心位置,并以此作为支撑社会的精神支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图书馆职业精神有大量契合之处,值得图书馆人借鉴学习。

[1] 杨群欢.传统美德与职业伦理[J].学术交流,2008(2):51-54.

[2] 涂平荣,姚电.孔子职业伦理思想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9-52.

[3] 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 肖希明.论图书馆职业精神[J].图书馆论坛,2004(6):64-66,79.

猜你喜欢

颜渊伦理思想仁者
成宏:妙手不负悬壶志,仁者长怀济世心
仁者爱人
仁者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点点读《论语》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弗洛姆类伦理思想的主旨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渊源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是谁害了颜渊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