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DS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2013-06-28韦小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球菌脑脊液

韦小凤

(广西鹿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鹿寨 545600)

AIDS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韦小凤

(广西鹿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鹿寨 545600)

目的 了解临床新生隐球菌的分离及该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 2010 年 5 月至 2012 年 10 月我院临床分离的新生隐球菌进行统计,并分析其耐药变化。结果 23 株新生隐球菌中,15 株于脑脊液中分离出,占 65.2%,8 株分离于血液,占 34.8%,脑脊液中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占多数 ,。两性霉素 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对新生隐球菌敏感率均为 100%,氟康唑敏感率为 56.5%,伊曲康唑对新生隐球菌敏感率最低为 17.4%。脑脊液中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占多数。结论 随着AIDS 患者数的增多,AIDS 合并隐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

新生隐球菌;药敏;分析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mans)可在土壤、鸟粪、尤其是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可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口腔及粪便中,可侵犯人和动物引起的隐球菌病。近年来,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文献资料报道:非洲目前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为30%[1]。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也是本院AIDS患者的特征性感染之一。笔者回顾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院临床科室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并对该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我院新生隐球菌耐药变迁,希望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一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本院门诊、住院部送检的各种标本共培养分离出新生隐球菌23株。标本主要是脑脊液(CSF)、血液,以脑脊液检出为主,占65.2%,血液检出率为34.8%。

1.2 质控菌株

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

1.3 材料

血平板、沙保罗培养基及血液增菌液瓶,(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Candida);酵母样真菌鉴定及药敏试剂盒FUNGUS(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4 方法

1.4.1 分离培养

脑脊液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别置于含5%~10%CO2孵箱、普通环境和35℃培养48h;血液分别采取左右两侧各3~5mL于血液增菌液瓶中,于35℃培养2~5d,再转种在血平板ā沙保罗培养基及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印度墨汁涂片进行镜检。标本进行直接墨汁涂片镜检发现隐球菌为阳性可确诊,而分离培养仍然是确诊的“金标准”。

1.4.2 药敏试验

按ATBFUNGUS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对5种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进行药敏试验。

1.4.3 统计处理

使用WHONET5.4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各种标本检出率

23株新生隐球菌中,15株于脑脊液中分离出,占65.2%;8株分离于血液,占34.8%,脑脊液中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占多数。

2.2 药敏试验

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对新生隐球菌敏感率均为100%,氟康唑敏感率为56.5%,伊曲康唑对新生隐球菌敏感率最低为17.4%。23株新生隐球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

表1 23株新生隐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率(%)

3 讨 论

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是重要的致病物质,有抑制吞噬、诱使动物免疫无反应性、降低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先由经呼吸道侵入体内,由肺经血液播散时可侵犯肺、脑及脑膜,也可侵犯皮肤、骨、关节等部位。该病轻重不一,病死率可达10%~44%,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降低其病死率[2]。近年来,由于AIDS的增多,使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3],隐球菌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鸽粪是隐球菌的重要传染媒介,感染者主要是AIDS患者,该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脑实质性损害[4]。目前本地区新生隐球菌感染者主要以AIDS患者为主,对于一些难治性隐脑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较单用两性霉素B疗效好[2]。

本研究共培养分离出新生隐球菌23株,标本主要是脑脊液(CSF)、血液,以脑脊液检出为主,占65.2%,血液检出率为34.8%。本院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真菌稀释法药敏试验测定了5种抗真菌药敏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证实: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对新生隐球菌敏感率均为100%,氟康唑敏感率为56.5%,伊曲康唑对新生隐球菌敏感率最低为17.4%。本研究显示,目前我院用于治疗新生隐球菌的抗真菌药物仍然有较好的敏感性。但真菌的治疗复杂而又艰难,很难得到彻底的根治,不少抗真菌药物有很强的不良反应,而新的耐药菌株也在不断产生,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为了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并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

[1]项小培,李兴旺,徐克 沂.艾滋 病 治 疗 学 [M].合肥:安 微 科 学技 术出版社,2007:355-356.

[2]何礼贤,张秀珍,肖永红.临床微生物与感染[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09.

[3]范芸,常乃柏,胡云建.血液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04-1005.

[4]曹日军.关于深 部 真 菌 感 染 的 相关 研 究 进 展 [J].医 学 综 述,2005, 11(10):946-947.

Detec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AIDS with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nfection

WEI Xiao-feng.
(Luzhai People’s Hospital, Luizhou 545600, China)

Objective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separation and the bacteria antifungal resistance,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merger cryptococcal infection.Methods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linical isola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October 2012,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resistance changes.Results23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15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isolated, accounting for 65.2% and 8 isolated in the blood, and 34.8%,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solated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a majority. Amphotericin B, 5-flucytosine,voriconazole o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sensitive rate are 100%, fluconazole sensitivity was 56.5%, itraconazole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sensitive rate as low as 17.4%.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solated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a majority.Conclusion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IDS patients and AIDS combined incidence of cryptococcal infection is rising,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R512.91

:B

:1671-8194(2013)09-0014-02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球菌脑脊液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脑子也是水做的
病理确诊的肺毛霉菌病五例临床分析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经验治疗、抢先治疗和针对性治疗侵袭性霉菌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混合比较的系统回顾
29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