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校药剂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的特色化教学

2013-03-19吴炳锐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药剂受体人体

吴炳锐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目前,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正常人体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是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与药剂专业的主干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学,尤其是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联系不大,对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习效果不理想。事实上,正常人体学基础包含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与胚胎学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导药剂专业学生从人体微观与宏观角度联系相关专业知识,可以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微观联系

(1)运用生理学知识帮助理解药物效果。在正常人体学基础的生理学知识中,常常会提到受体、载体等结构。这些结构与特定的物质结合后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功能从而引起一定的生理活动的改变。药物作为一种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有的不仅能杀死或抑制病原体、清除体内异物,还可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产生组织细胞甚至是器官功能的改变,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副作用。例如,在讲解受体的作用时,可结合阿托品与受体选择性结合引起扩瞳作用,治疗虹膜炎,表现出治疗作用;但其同时可与消化腺、支气管腺等腺体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腺体分泌,表现出与治疗虹膜炎不相关的副作用。这有利于药剂专业学生理解记忆人体各部位的组织、器官上都分布有某种受体,其作用是能与某些特定物质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果。通过这样的联系讲解,学生不仅对受体有更好的理解,对药物产生治疗作用与副作用的根源也有了初步认识。

(2)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联系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化学。在讲解蛋白质的物质转运功能时,一方面,可以联系蛋白质对某些物质的运输类似于对结构相似或相同的药物运输,而且这些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紧密程度与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分子结构等密切相关。结合紧密则不易解离,药物就不容易被代谢而清除出体外,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或滞留体内的时间,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副作用;反之则易被清除而失去效用。另一方面,蛋白质与药物结构愈是具有互补性,或者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的部位愈深,二者之间的化学键愈稳定,它们的结合愈紧密,体现了药物的化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与蛋白质的结合稳定性。因而在进行药物研制时,要考虑药物结构对药物作用持久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的需要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来调整其与蛋白质的结合紧密程度,控制药物的体内作用时间,如缓释剂型与短效剂型。这种联系有助于初学药学的学生摆脱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化学的抽象与枯燥乏味,尽快适应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运用组织学知识联系药物的吸引、贮存。比如在正常人体学基础学习“皮肤”时,可知皮肤具有吸收的功能,而皮肤的上皮是复层扁平细胞,表面是较厚的角质层,因而吸收功能较弱;而“细胞”章节中描述到,细胞膜以脂质双分子层作为支架,对脂类物质有较好的亲和力,脂溶性药物较易通过细胞膜而被更好地吸收。所以,针对皮肤部位的疾病治疗用药,应当选择脂溶性较强的药物的剂型配备给患者;还可以联系制剂过程,考虑选用脂溶性较好的材料做外用药或经皮吸收药物的“辅助工具”。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更好地帮助药剂专业学生理解组织学知识,架起与药剂专业课的桥梁,有助于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4)运用胚胎学知识联系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在学习胚胎学的“胎盘屏障结构”时,可以知道其主要由绒毛内毛细血管壁、绒毛上皮与二者之间的结缔组织3层结构构成,其作用之一是阻止母体血中大分子物质(如某些药物分子)与较大的病原体进入胎儿血液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因而在对孕妇选择用药时,为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药物的剂型或载体的选用上需考虑采用难以通过胎盘的物质,减小或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另外,因胎儿在形成的前3个月内发育迅速,对外来物质(如药物、病原体等)敏感,用于孕妇的药物在制取过程中就需考虑对细胞复制、物质合成无干扰的成分,以免药物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这些作用中,对孕妇产生治疗效果的功能就是药物的作用,而对不必进行治疗的胎儿的影响则是药物的副作用。

2 宏观联系

(1)运用系统解剖学知识联系药剂专业知识。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因消化液与消化酶对药物可能造成破坏,胃肠道吸收能力的有限性及血液对药物运输的饱和度影响等,使得胃及小肠成为口服药物吸收的第一道关卡,即“关卡效应”。因而,对于作用于肠道的口服药物,需要把药物的有效成分装入药用胶囊内以避免胃液的破坏;还可考虑在药物中加入促进胃肠道对药物吸收的无害成分,减小“关卡效应”,提高药物吸收率与血液浓度。这样的引导思考,不仅联系实际应用,还启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2)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活动间联系理解药物作用。神经系统中的内脏神经对非意识控制的器官活动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人的精神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神经活动的状态,如精神紧张、害怕等会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掌心出汗、心悸等;利用特定的语言、环境等产生心理暗示可以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活跃,产生“心静自然凉”的效果,甚至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形成类似于服用药物后的效用,即“暗示疗法”。某些药物在进行治疗时如果剂量过大,能影响神经系统活动,表现在它们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可能还会导致谵妄、产生幻觉等,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药剂专业学生紧密联系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理解人体解剖学的神经系统功能。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引导他们研制神经选择性更强的药物,服用后能增强疾病治疗的针对性,却大大减少对其他神经的干扰。某些药物如左旋多巴等在摄入体内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组织后的代谢产物可以替代特定的神经递质而发挥相同或相似作用,用以治疗因特定神经递质缺乏引起的疾病。因而在制剂过程中,需要考虑替代性用途的药物的分子结构尽量与被替代的神经递质相似或相同,从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相反,非替代性用途的药物的分子结构与可能被替代的神经递质的差别要尽量大,以免产生更多的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质量及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这种引导联系是鼓励、启发学生萌生钻研兴趣的推进器。

3 结论

充分利用正常人体学基础各部分内容联系药剂专业各主干课程知识,从而消除正常人体学基础知识单调、枯燥以及实际应用性不强的错觉,增加专业趣味性,有利于吸引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注意力。另外,把药剂专业的专业课知识融入正常人体学基础之中,有助于学生树立基础课与专业课需要紧密联系的思想,学会运用正常人体学基础知识理解或解决专业问题的技能。

4 讨论

药剂专业学生学习正常人体学基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专业课程。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联系药剂专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不可偏废,达到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药剂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定期到相关岗位进修,提高专业能力,增加专业体会,在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提高授课质量。此外,教师还必须具备根据学生不同来源与知识起点进行针对性授课的能力,不至于产生“对牛弹琴”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品质的培养,提升自身专业品质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强,更主动地学习该门课程,提升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药剂受体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人体可笑堂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