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19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压片硬脂酸药剂学

徐 静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 314500)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学生很难掌握并巩固。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药剂学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提高>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20世纪初,哈佛大学提出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讲述模式,而是以实例练习为主[2],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结合实际对课本知识加以理解,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师生交流。

笔者现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1 以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例如,在讲授片剂辅料前,给学生看如下案例:澳大利亚生产的苯妥英钠片剂治疗癫痫患者疗效良好,后来,有人将处方中的辅料硫酸钙改为乳糖,其他组分未变,结果临床应用时连续发生苯妥英钠中毒事件。看完案例后,教师告诉学生,经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将硫酸钙改为乳糖后,虽然提高了苯妥英钠片剂体外释放量和体内吸收量,但使血药浓度超过了最低中毒浓度,因而在服用相同剂量时会引起中毒。由此说明,辅料不同,药物作用快慢、强度、疗效、毒副作用也不同,从而引起学生对片剂辅料的重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 利用案例加深学生理解

例如,2010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药学类(专业基础理论)试卷中有一道简答题可以作为片剂制备方法的典型案例。处方:颅痛定30 g、微晶纤维素25 g、淀粉23 g、滑石粉10 g、微粉硅胶1 g、硬脂酸镁l g,制成1000片。要求写出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并简述制备工艺。很多学生因惯性思维会认为该处方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但因处方中有微晶纤维素做干燥粘合剂,微粉硅胶做助流剂,这两种成分是粉末直接压片中最常用的辅料,所以该处方的制备工艺应是粉末直接压片法。在教师分析之后,很多学生恍然大悟,并表示以后答题时,把各章节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活学活用。

在讲授片剂的润滑剂硬脂酸镁时,教材中描述硬脂酸镁不宜用于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药物及多数有机碱盐类药物的片剂,因其碱性会降低稳定性[3]。以2004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药学类(专业基础理论)试卷中的一道简答题作为案例。某一制剂的处方由下列物质组成:乙酰水杨酸、非那西丁、咖啡因、17%淀粉浆、干淀粉、硬脂酸镁,请分析该处方组成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改正。不少学生回答处方中含有乙酰水杨酸,因此,不宜用硬脂酸镁做润滑剂,可改用滑石粉。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处方分析中,并进一步掌握硬脂酸镁的适用范围。

再如,在讲授热原章节时,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有关安徽华源“欣弗”事件作为案例资料,组织学生就3个问题进行讨论:(1)患者在使用“欣弗”后出现了哪些症状?(2)为何会出现这些症状?(3)在生产环节中哪个工序导致“欣弗”出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通过分析确定案例中污染热原的途径是灭菌不完全,从而引申出污染热原的其他途径。实践证明,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得以巩固;同时,不少学生感叹,原来在生产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毁掉整批药品,并表示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谨慎,对药品质量负责。

3 通过案例分析,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实验中

例如,利用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讲解片剂的制备:由于阿司匹林与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混合制粒及干燥时易产生低共熔现象,所以制备时应采用分别制粒的方法。为了防止阿司匹林与咖啡因等的颗粒混合不匀,可采用滚压法或重压法将阿司匹林先制成干颗粒,然后再与咖啡因等的颗粒混合[4]。阿司匹林易水解,根据这一特性,请学生找出在制备中防止阿司匹林水解的措施,即处方中加入酒石酸做稳定剂,同时不使用硬脂酸镁做润滑剂,而改用滑石粉。制备时采用分别制粒的方法,避免阿司匹林与水直接接触,或采用干法制粒压片;采用尼龙筛网制粒,避免使用金属筛网。通过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湿法制粒压片的基本工艺,对干法制粒压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实验时对该片剂的制备特别谨慎。

在讲授注射剂制备时,可以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作为典型案例。维生素C因有连二烯醇结构而具强还原性,易被氧化,请学生讨论为提高维生素C注射剂的稳定性,在处方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不少学生通过讨论后找出维生素C处方中加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做抗氧剂,依地酸二钠做金属离子络合剂,碳酸氢钠做pH调节剂;生产时,应严格控制原辅料质量,减少药液暴露时间,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缩短灭菌时间,降低灭菌温度(即以100℃流通蒸汽15分钟灭菌),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但是对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气流下灌封,溶液中通入惰性气体二氧化碳驱除氧气这一措施很多学生都把握不准是属于处方设计还是生产过程。因为之前在介绍注射剂中的附加剂时,防止氧化的措施中有一条是通惰性气体(如氮气或二氧化碳),这使得不少学生误以为惰性气体属于辅料。教师可稍加提示,请学生思考惰性气体是否写在处方组成中,灌封是属于处方设计还是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这样大部分学生便能判断通惰性气体属于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实验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习惯性地将维生素C用注射剂最常用的灭菌条件进行灭菌(即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但是做到一半时突然想到维生素C用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含量减少约3%,而灭菌15分钟只减少2%,遂立即采取措施改正错误。

此外,最经典的大输液——葡萄糖注射液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葡萄糖注射液性质不稳定,表现为:一是由于原料不纯或滤过时漏炭等原因而产生云雾状沉淀;二是在酸性溶液中脱水并进一步分解出酸性物质,同时聚合形成有色物质而导致颜色变黄和pH下降。可请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提高葡萄糖注射液的稳定性。虽然教材附注中介绍了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如采用浓配法,滤膜过滤,并加入适量盐酸,加热煮沸,同时加入活性炭以吸附杂质来消除云雾状沉淀;严格控制灭菌温度与时间,同时控制药液的pH为3.8~4.0,以避免药液变色,但是要学生把这些措施运用到制备过程中,搞清楚什么时候加活性炭,什么时候加热煮沸,何时测定pH值,采用何种方法灭菌、什么温度灭菌、灭菌时间多少,对学生而言才是难点。学生若能将这些知识点很好地串联在一起便掌握了葡萄糖注射液的制法,也就能在实验操作中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

从药剂学各章节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反映收获不小,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有些案例还使他们认识到作为药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5]。

[1]刘华,周小兰,宋梅,等.浅谈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及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59-60.

[2]于博,杨晓庆.AutoCAD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案例教学法浅谈[J].西部科教论坛,2009(5):37-39.

[3]缪立德.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4]高宏.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杨飞雪.案例教学法在中专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0(32):225-226.■

猜你喜欢

压片硬脂酸药剂学
番茄复合压片糖果粉末直接压片工艺
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蜂蜡中硬脂酸的影响
压片玉米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硬脂酸替代二甲苯透明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分析
SO42-/TiO2-SnO2固体超强酸无溶剂催化合成季戊四醇硬脂酸酯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