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临床及超声诊断对比研究

2013-02-01倪志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乳头肌杂音收缩期

倪志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 男23例, 女3例, 平均年龄65岁。均按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所订标准诊断为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

1.2 检查方法 均为住院冠心病患者, 详细询问病史, 系统体检特别注意心脏体征, 经过心电图、D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患者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观察。使用ALOKA-α10超声诊断仪, 按常规观察并记录M型、二维切面及脉冲多普勒图像, 用二维观察各心腔大小及心肌厚度, 有无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心肌运动协调性及乳头肌收缩情况。

2 结果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26例中, 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乳头肌功能不全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者近有6例,占23%, 临床与超声不符合组, 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患者乳头肌功能失调改变。

3 讨论

3.1 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诊断根据全国统一诊断标准本组26例中仅有6例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相符合。因此, 仅凭病史、心脏体征等临床表现诊断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不够准确。从本组资料及文献报道, 用M型检查, 可探知轻度乳头肌功能失调者表现为二尖瓣关闭点轻度后移, 严重时二尖瓣CD段变为地平甚至向下垂降;若前后叶关闭不全时,表现为CD段分离或多条回声。此外, 还可见左室扩大、左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活动幅度减低及二尖瓣前叶活动度明显减小等。乳头肌断裂时, 可见二尖瓣游离缘有粗大回声波, CD段下凹或有颤波及左室流量增加等的表现。二维于左室长轴切面, 可见左室腔明显扩张, 乳头肌回声较相邻组织回声增强。在乳头肌短轴, 可以直接观察乳头肌的厚度及收缩情况。乳头肌断裂时, 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超越房室环进入左房, 前叶尖部增长增粗使回声增强。二尖瓣左房侧可探及返流信号。结合本组病例, 诊断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参考标准:a .已确诊为冠心病, 特别是心绞痛发作期、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时。b .心尖区有新出现的可变性收缩期杂音及心音变化。c .超声心动图证实有二尖瓣关闭不全。d .除外风心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如腱索断裂二尖瓣脱垂、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等)。

3.2 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调的临床表现 乳头肌功能失调本身无特异性症状, 冠心病所引起者则伴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的有关表现。重度乳头肌功能不全时,则有急性甚至致命性肺水肿发作。本组6例临床与超声符合组中, 2例有活动后心慌气短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本症突出体征为心尖部易变性收缩期杂音, 有时伴有易变第四心音或收缩期喇叭音。典型杂音多在收缩中期, 亦有见于早期、晚期或全收缩期者。杂音性质多为吹风性, 放射至左腋下, 通常无震颤。有些资料将心尖第一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及喇叭音称为乳头肌功能失调的三大特征。本组临床与超声符合组中, 3例有心尖Ⅲ级粗糙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其余3例为Ⅱ级及Ⅱ~Ⅲ杂音。由于杂音变异性大, 缺乏特异性, 故以杂音为主要诊断根据的可靠性受到影响。乳头肌功能失调的心电图表现, 有资料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Ⅰ型有j点中、重度下降, ST段弓背上凸、轻或中度下降;Ⅱ型j点轻或中度下降, ST段中止于倒置的T波;Ⅲ型j点及ST段均明显下降。这些表现亦非特异性, 本组病例心电图分析未见特异性变化, 主要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及心律失常等表现。心肺DR及CT未见明显特异性影像改变。

猜你喜欢

乳头肌杂音收缩期
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测定乳头肌功能参数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乳头肌功能
杂音
左心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
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杂音指标维护探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乳头肌功能的临床研究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站立位听诊:排除儿童病理性心脏杂音的可靠方法
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益作用研究
波依定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调压方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阳亢络阻证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