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护理研究

2011-11-21陈爱军徐连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4期
关键词:骨量类风湿骨质疏松症

陈爱军 徐连那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中晚期累及软骨及骨质,导致骨质疏松,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即使是轻微的创伤甚至在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它是一个长期潜在的病理过程,既有正常人骨折的普通性,又有其特殊性[1]。我科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后,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4例,年龄46~52岁。将64例绝经后女性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常规治疗组单纯规律应用药物治疗,而干预组在规律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详见下文)。4年后进行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1.3 方法

1.3.1 药物治疗 所有入选者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控制平稳,均规律应用慢作用改善病情药物(DMARDs),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基氯喹等。骨质疏松症治疗:阿伦磷酸钠70 mg,每周口服1次。每日补充元素钙600 mg和骨化三醇0.5 μg。

1.3.2 护理干预:

1.3.2.1 健康知识宣教 每月组织患者进行一次健康知识宣教,讲解骨质疏松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讲解营养状况、物理因素、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产生的影响,使患者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方法,督促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防止疾病的发展,减少骨折及其他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2.2 饮食护理 了解是否做到规律合理饮食,要求患者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合理膳食,做到品种多样,粗细搭配,应多吃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奶类(每日坚持饮牛奶500 ml)、鱼、虾、海产品、豆类及豆制品、鸡蛋、燕麦片、坚果类、骨头汤、绿叶菜及水果。同时应尽可能减少食盐量,摄入食盐量越多体内排除钙越多,所以减少食盐的摄入与多食含钙丰富食物的作用相当。

1.3.2.3 心理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偏长,临床症状复杂,病情易反复,所以患者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与患者多沟通,交朋友,经常和他们聊天、谈心,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对心理有问题的患者加以开导,做到耐心、关心、细心,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适当娱乐,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2],提高生活质量。

1.3.2.4 运动护理 坚持相应的运动训练、户外活动及日照时间。如坚持的很好给予鼓励,如未完全按照计划执行的再进行指导及督促,鼓励其坚持;采用一些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太极推手等负重锻炼,太极推手简单易学,能增加骨量,停训后一段时问里也能使骨量保持相对稳定[3]。

1.3.2.5 并发症预防 评估诱发并发症的因素,如跌倒因素,告知预防措施。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密度值治疗前后相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total值相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total值相比较(±s)

组别 治疗前(g/cm2)治疗后(g/cm2)0.780±0.093 0.801±0.114 0.775±0.094 0.865±0.072常规组干预组

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1年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均升高,干预组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治疗前后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比较(±s)

组别 治疗前(kg)治疗后(kg)117.6±9.7 118.2±29.2 118.3±13.9 130.2±32.1常规组干预组

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1年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均高于治疗前,干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早期即可表现为关节的骨质疏松,骨强度减低和骨质脆性增加,由此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

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骨代谢偶联失衡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正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患者的依从性、对待疾病的态度及患者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3.1 健康知识宣教 告知患者病情,明确功能训练的方法和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根据所学的知识,教育和有效指导护理干预的对象,定期不间断对干预组人员进行电话随访、访视,对其进行强化培训教育和督导,促进他们掌握预防疾病相关知识。使其增强遵医行为的信心,建立正确科学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保证其遵医依从性。干预措施得以实施。

3.2 饮食护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推荐的钙摄入量作为指标,75%成人的钙摄入量不足于维持其骨量。中国人钙摄入量仅为需要量的半数。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办法。均衡膳食加强钙的摄入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研究证明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能提高老年人运动的协调性。并要求患者避免滥用温补药、药酒和各种营养品。

3.3 心理护理 对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疾病,往往会引起患者的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有疼痛表现,而对待疼痛的不同态度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素质,应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从生理、病理等角度了解疾病的预防,发病机制和康复等问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的预防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4 运动护理 加强运动亦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动通过肌肉活动产生对骨的应力,刺激骨形成,可增加骨内血流量。所以尽可能多参与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从而促进骨组织的钙化。有文献报道,还可轻度增加绝经后妇女血中雌激素浓度,降低骨组织对甲状旁腺激素(PTH)敏感性,阻止骨量的减少。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加速其发生与发展,对绝经后女性,特别需注意纠正偏食、挑食、节食等不良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适量规律的运动、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D营养、饮食调节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通过护理干预,为群体提供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当今预防和控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1]陆廷仁.骨质疏松后骨折的预防与康复问题.现代康复,2001,5(4):22-25.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9.

[3]周勇.李靖,陈一冰.等.太极推手锻炼与补钙对绝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1):106-108.

猜你喜欢

骨量类风湿骨质疏松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