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

2011-11-21李军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4期
关键词:脑心出血性导联

李军丽

急性脑血管病(ACVD时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所引起的类似急性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称为脑-心综合征(BHS)。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将可能因心脏功能的异常减少了脑的供血,使进一步恶化。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类型对心脏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关系,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脑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男性107例,女性33例,年龄29~75岁,其中缺血性卒中87例,出血性卒中53例,均经头颅CT、MRI或腰穿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出血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头颅MRT确诊,既往无明确的心脏病史,未接受已知能影响自主神经活性的药物如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1~2 d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者在7~14 d复查心电图。缺血性心电图确定标准异常Q波是指宽度≥0.03s和深度≤ -0.03 mV;T波倒置是指T波为≤ -0.1 mV;ST段压低是指在任何导联≤ -0.1 mV,ST段抬高是指在V1~V2导联≥0.2 mV、在其他任何的导联≥0.1 mV。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及缺血性心电改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1)。房颤的出现率缺血性脑卒中比出血性脑卒中高,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出血性脑卒中比缺血性脑卒中高,异位搏动的出现率二者相差不大,两组之间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搏动、房颤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类型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部病变可引起继发性心脏损害,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急性脑卒中时,心电图变化最为敏感及常见,心电图异常发生机制可能是:①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有直接调控作用,当脑部发生病变时,对心脏的控制失调,因而导致继发性心脏损害和心电图变化;②脑卒中一般都发生不同程度脑水肿、移位、颅内压增高,影响下丘脑和脑干网状系统,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同时机体也处于应激状态下,二者均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通过神经-体液应激机制,直接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③儿茶酚胺增加引起冠脉小血管收缩或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脏缺血损害,并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出现心律失常。本次回顾性分析发现:出血性较梗死性脑卒中更容易导致心电图异常,说明出血性卒中对心脏的影响比缺血性要大。可能原因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压急剧增高,颅内血肿等对脑组织或神经传导通道产生了直接的机械损伤;血性脑脊液对植物神经中枢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化学刺激。而在脑梗死患者,上述因素较轻,因而出现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几率相对较小。

[1]韦宏,乔鹏.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脏损伤关系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5-37.

猜你喜欢

脑心出血性导联
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程管理的效果观察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搭建平台实施好中医药现代化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脑心清片中6种黄酮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