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创造:敦煌学院油画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4-06-26赵玉茜

丝绸之路 2024年2期
关键词:油画教学

赵玉茜

[摘要]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的油画教学,以敦煌传统绘画体系和“敦煌画派”油画家的探索成果为基础,通过整合高等教育、地域文化、民族艺术资源,推进传承与创新并行的专业化课程设置,形成了一系列有敦煌特色的油画教学阶段性成果,但专业的未来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当前应以2017-2024年的油画教学作为敦煌美术建设的学科案例,根据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探索敦煌美术学学科发展,建设具有敦煌美术内涵特色的油画教学体系。

[关键词] 敦煌学院; 高等美术教育; 油画教学; 西北美术; 敦煌美术建设

[中图分类号] K87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3115(2024)02-0083-09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敦煌地区碰撞、交流,为敦煌壁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从艺术风格来看,敦煌壁画既包含了中原地区的传统绘画技法,也吸收了西域地区的艺术风格,在千年前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借鉴的绘画体系。

一、敦煌学院油画专业的筹办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末,一股以敦煌为精神圣地的朝圣之风席卷了中国艺术界。从官方派遣到民间自发,众多学者与画家共同推动了“本土西行”[1]的历史进程。这一行动不仅催生了近现代西北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唤醒了世人对西北独特文化资源与文明遗存的深切关注。其中,以常书鸿、董希文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画家纷纷赴敦煌,致力于以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临摹敦煌壁画,从而掀起了风靡一时的“敦煌热”。以吕斯百、常书鸿为代表的创作群体,使油画逐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创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西北题材油画[2]。

1956年8月,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的报告中说道:“要把油画这个外来形式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3]他通过观察、临摹敦煌壁画,积极吸收本民族的传统形式,将敦煌壁画中的形、色与构图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可以说,董希文提出“油画民族化”与敦煌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既凸显出了敦煌与油画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为弘扬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确立油画等外来艺术的民族特色与风格做出了杰出贡献。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敦煌学院油画专业才得以在敦煌这片文化沃土上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壮大。

1996年,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成立。这是首个以“敦煌艺术”命名的学院,并设有常书鸿艺术工作室、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西部艺术研究所》编辑部。但办学地点在兰州,而不是敦煌。2014年,经过甘肃省教育厅批准,西北师范大学与敦煌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了敦煌学院,这一举措打破了敦煌地区无高等学府的历史格局,开创了敦煌高等美术教育的先河。然而,在学院筹建初期,由于条件有限,招生名额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学院首届仅开设了中国画、舞蹈、动画三个专业方向。直至2017年,在首任院长田卫戈教授的主导与推动下,敦煌学院开设了油画专业,并同时招收敦煌学、敦煌美术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标志着油画专业在敦煌落地生根,开启了新的篇章。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敦煌学院的专业设置,更彰显了油画与敦煌文化之间的深厚渊源和紧密联系。通过2017-2024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敦煌学院油画专业师生在敦煌传统绘画体系的基础上,积极传承常书鸿、董希文、靳尚谊等“敦煌画派”[4]油画家的探索成果,摸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敦煌特色的油画教学方法。

二、 敦煌特色油画教学体系的创建

敦煌学院油画专业的教学定位是传承与创造——既不完全沿用苏联的油画教学体系,也尽力避开完全自由的西方美术教育体系,而是寻找一条折中之路,转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的创造精神,继承前辈画家对油画艺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在莫高窟这座保存完整、规模宏伟的艺术宝库里,结合西北地区的文化底蕴,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培养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精神的油画人才。

(一)整合内外部多元化教学资源

为完成一套既能延续敦煌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指向,又合乎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敦煌特色油画教学体系,敦煌学院油画专业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吸收、接纳高等教育、地域文化、民族艺术等资源,并将之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

1. 高等师范教育资源

敦煌学院是西北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以西北师范大学优质的学科资源为依托,培养美术学师范专业以“为师,为学,为艺”为示范作用的敦煌新青年教师——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学者,慎思笃行问道;为艺者,敏悟游心抒怀。

敦煌学院的艺术教育与专业美术学院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各大美院的专业多以美术为原点和基础进行扩展,如纯艺、设计、教育等专业,教学也重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敦煌学院是以敦煌艺术为中心向外延伸的艺术学院,定位偏向于艺术院校——既有美术系、动画系,也有舞蹈系。因此,在各专业教学中更加注重使用院系间的交叉资源。

因敦煌学院舞蹈系的特色是敦煌舞与民族舞,学院舞蹈服装室有丰富的服饰资源,如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服饰。借此资源优势,学院油画专业打通院系间的双向交流渠道,选择以美术系的少数民族或有特点的汉族学生为课程写生模特并装扮民族形象,组织《油画人物写生》课程的教学。

2. 西北地域文化资源

西北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敦煌文化资源更是独具特色。为积极传承常书鸿、董希文等“敦煌画派”油画家的探索成果,学院利用敦煌便利的地域资源,频繁组织师生观摩、写生与考察等校外实践活动,如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敦煌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胡杨林、白马塔村、沙州古城遗址等,用油画作品搭建起学院、村庄与古迹之间的沟通桥梁。自2017年起,油画班师生开始举办“留住白马乡”写生活动,以油画方式表现有土坯房的白马塔村。通过“留住今天的白马塔村,留住田野,留住乡土情怀”等口号,呼吁师生追寻白马精神,以图像的方式传承历史文脉。同时,追寻乡土情怀,让艺术回归田野。2023年,学院附近的最后一间白马塔村民住土房被拆。在拆除之前,宋仁伟教授带领学生到原生地写生,把消失的村庄留在了画布之上。

由于西北美术仍以表现地域风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生活情景为主流趋向,为开展文化考察与美术写生活动,学院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建立了河西走廊美术写生基地(2019)、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建立了肃北美术教学写生基地(2020),以及柴家河写生基地的许三湾遗址、骆驼城、明长城烽火台、兔儿墩等写生点,以便师生在历史遗存中感受西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观赏荒无人烟的戈壁、寸草不生的沙漠、鬼斧神工的峡谷、澄澈干净的冰川、水天一色的湖面、一碧千里的草场、满天星斗的夜空等景观,使师生在自然景观中汲取灵感,从而将西北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融入艺术创作。

3.少数民族艺术资源

敦煌在东西方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称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伴随丝绸之路而来的多元文化,也在敦煌碰撞交融、互学互鉴,不仅增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还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例如敦煌周边的肃北蒙古族与阿克塞哈萨克族同属“马背上的民族”,在服饰、乐舞、节庆活动、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当他们身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时,有较高的辨识度。对于油画专业师生而言,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中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体育竞技活动中的人物造型,做抖肩、揉臂、马步的蒙古族舞者形象;哈萨克族“那吾肉孜节”中身着传统服饰的男女老少,以及手持冬不拉等民族乐器的演奏者……不论是人物的长相、身体的动势,还是所穿的服饰,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民族艺术资源。

为此,敦煌学院油画专业师生多次深入敦煌周边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开展有针对性的西北少数民族人物写生活动。除蒙古族、哈萨克族模特外,还邀请东乡族、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来学院做模特,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敦煌,寻找民族文化之根。

(二)推进多维度专业化课程建设

为建立适应敦煌文化传承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敦煌学院油画专业以理论研究、实践实习、专业绘画为三位一体,用新的教学观念在敦煌传统绘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解构与重组,构建有敦煌特色的油画教学理论和课程体系。其中,理论研究将美术学专业的理论课程与敦煌特色文化历史课程相结合,实践实习将实践活动与教育实习相结合,专业绘画指以临摹、写生、创作为系列的实践课程。这一课程体系既通过传承渗透敦煌优秀传统文化,也通过创造融合现当代油画艺术的观念和方法。可以说,将敦煌优秀传统文化、油画艺术与高等师范教育等观念相结合,形成以敦煌艺术为基础的新的油画表现语言。

1. 教学相长的教师教育课程

敦煌学院油画专业重视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教育实习等不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并根据不同性质、培养目标、组织部门以及项目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表1)。

敦煌学院的学生第一至三年“学在敦煌”,第四年“习在兰州”①。在敦煌期间,学生通过敦煌研究院的志愿者实践活动以及课堂教学进行锻炼。一是与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合作,学生通过在莫高窟做暑期志愿者讲解员,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二是与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合作,通过博物馆公共教育课程与活动的组织,为学生将来设计课程活动方案、实施教学计划打下基础。敦煌学院的教师教育课程贯穿始终,其中理论类课程包括《教育学概论》《发展与学习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基础》《信息化教学》等;实践类课程由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务处组织的教育实习,安排学生于第七学期至西北各地区学校进行16周的教育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敦煌学院的专业课堂中,通过加强对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师范性。其中,油画专业的技法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两方面能力:一是加强学生对现代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与信息收集能力。通过多媒体应用与课件制作,引导学生从机械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理解性的主动学习。二是增加学生对习作及结课作品的评述环节,评述形式以学生自评、他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通过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到问题,感知到差距,并寻找出解决方法。三是增加全过程考核的课程,使师生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以生为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积极关系。

2.古为今用的敦煌艺术临摹

敦煌石窟为敦煌学院油画专业传承传统、创造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资源。由于沙漠中的敦煌学院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学院师生通过观摩壁画与古人相望,消除浮躁与杂念;通过临摹壁画与先辈们对话,领略莫高精神;通过驻守敦煌,培养“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定力。

敦煌学院油画专业重视对敦煌艺术的古为今用,即将敦煌传统临摹技艺与现当代综合材料相融合,让传统与当代有更多的互动与对话。在课程方面,学生需通过《敦煌壁画色彩研究》《敦煌壁画临摹Ⅰ》《敦煌壁画临摹Ⅱ》三门特色实践课夯实专业基本功。其中,壁画临摹系列课程为敦煌学院美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不论是国画专业还是油画专业,大一期间均要通过白描练习,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和敦煌壁画临摹的基本技法。大二、大三阶段,每位学生须完整地临摹一张纸本敦煌壁画,完成临摹学习的整体环节。由于油画更能凸显彩塑的体积感,综合材料更易于表现敦煌壁画的残破感,油画教师在《敦煌壁画临摹》课程的基础上,再通过《绘画材料研究》(2023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名称改为《综合材料》)课程,引导学生在临摹传统壁画时融入当代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在临摹中形成具有敦煌特点,且可传授的艺术表达和研究方式,用油画与综合材料表现敦煌壁画的残破与厚重,追寻时代精神和本土文化。

3.中西合璧的油画语言探索

敦煌壁画临摹属于东方绘画体系,油画则属于西方绘画体系。敦煌壁画与西方油画既有差别,也有联系。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敦煌艺术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西”指的是西方画种油画,“中”指的是油画在中国的应用。为使油画专业牢牢扎根于敦煌高等学府,在教学中通过中西合璧,注入当代艺术形式与艺术观念,在敦煌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创新,以适应当下高等美术教育的需要。

首先,要求油画专业的学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要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5]对于油画专业而言,油画创作如果一直跟着西方人跑,可能会丧失自己的根基。油画家王毛子在《当前油画教育的困顿与机遇》中曾言:“油画教育首先要考虑到自己的传统,不必总是考虑向西方看齐,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发展。”[6]因此,油画教学要以中华优秀传统为根基,改变重西方艺术教育而忽视本土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敦煌的油画方式——写意敦煌②,传承敦煌文化精神。

其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油画专业开展绘画材料研究的相关课程,一是鼓励油画专业的学生主动关注艺术前沿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当代艺术的多样化绘画形式,培养学生探索综合性的材料语言,引导学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宽对不同材料媒介的效果认知;二是通过梳理与分析材料媒介,重视艺术的多样性与学生的创作个性,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反复实验,让多种材料技法互渗融通,在画布上的无穷变化中感知材料,探索不同材料间碰撞所产生的肌理之美,寻觅和体味不同材料带来的乐趣。

最后,在继承敦煌绘画传统和吸收西方油画艺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敦煌建立情感纽带。在油画教学和创作实践中,在敦煌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进行当代创新,以适应高等美术教育的需要,需要创造具有当代西部特色、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形象。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以敦煌为原点,引导学生从敦煌至西北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当下,从生活中发现有意味的敦煌元素,通过多维度的思考提炼转化成具有敦煌风格或西北面貌的艺术语言。

4. 知行合一的理论实践融合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敦煌学院油画专业注重培养理论融合实践的知行合一人才。其中,“知”指理论类课程,突出基础性、知识性、研究性;“行”指实践类课程,突出体验性、综合性、探索性。油画专业力求通过知行相结合的课程,逐步改变学生缺乏学科研究能力的问题。正如田卫戈教授所说:“高等美术教育不能只是培养‘画画的,艺术的表达能力不能仅停留在技术指标上,对美术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认识也应当随着教学改革而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全面素养,能独立解决学科领域问题,并具备造型技巧和良好感觉力的‘知识分子画家,而不是仅有技术本领的匠师。”[7]因此,敦煌学院油画专业的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研究指通过《学科前沿课》《艺术概论》《中西方美术史》等课程,使学生了解美术学整体的知识系统,掌握以造型艺术为研究对象,以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构成的“史论评”基础理论。通过《莫高窟壁画艺术》《敦煌历史与文化》《敦煌文学与写作》三门特色课程,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除课程之外,“敦煌艺术大讲堂”③邀请艺术家与学者开办线上线下讲座,延伸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及学术研讨,为油画教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专业绘画指以临摹、写生、创作为系列的实践类课程。其中,临摹指敦煌壁画临摹;写生即静物、风景与人物系列写生课程;创作指绘画材料研究、油画创作课程。教师用新的教学观念在敦煌传统绘画的基础之上进行解构与重组,探索敦煌油画艺术教学的特色教学案例和教学方式——既通过传承渗透敦煌优秀传统文化,也通过创造融合现当代油画艺术的观念和方法。

知行合一的课程设置符合夏燕靖教授在《艺术学学科重整再出发》一文中提出的“注重挖掘‘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使学科建构更为合理”[8]的理论。油画专业的学习不能是单一、脱离、闭塞的,而要增强与敦煌学、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的关联性。为此,油画专业学生还有一门必修的《西北民间艺术》综合性课程,既有理论部分的学习与讨论,也有田野考察式的外出实践。此类综合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西北民间美术的特性,潜移默化地将民族、民间美术元素融入油画创作中;还可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专业以外领域的认知,学习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美术学与交叉学科研究能力的人才。

三、敦煌学院油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油画专业在教育资源与设施方面、市场需求与就业方面,仍面临着多重挑战。根据当前的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交流与合作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资源与设施方面

敦煌学院油画专业的教育资源面临着敦煌画材店缺乏油画材料、敦煌本地无专业绘画模特公司等问题。

1. 敦煌画材店缺乏油画材料

由于每届大三学生离开敦煌前,都要通过画展,展示三年间的作品,对油画材料与大尺寸画框的需求量较大。但因敦煌仅有一所艺术大学,再加上敦煌本地画油画的人较少,目前尚未出现专门陈列油画材料的店铺,以致多数画材在线下购买不到,油画专业师生使用的画材基本购买于网络店铺。然而网购所需的时间较长,邮费成本也高。许多学生只能购买上一届学生的画框反复使用,因使用时间较久,极易变形。因此,敦煌画材店铺多陈列各类油画材料、寻找敦煌本地木匠制作油画框是较为紧迫的问题。

2.敦煌无专业绘画模特公司

目前,敦煌本地还没有专业的绘画模特公司,无人担任“模特中介”的角色,教师只能在课余时间自行寻找,联系较为入画的少数民族来充当绘画模特。但请来的多数绘画模特并非专业模特,没有经过模特公司培训,无法较长时间地保持单一姿势。再加上自请的模特均有本职工作,只能在闲暇时间来画室做模特,很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绘画时长,以至于部分学生刚进入绘画状态就要草草收尾,使作品提高的难度加大。

(二)市场需求与就业方面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资考试的开放、生育率的降低、AI技术的崛起,就业市场更加多元化和竞争化,均给师范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1. 教资考试的开放性使师范生不再具备优势

在过去,师范专业的学生通常能够在毕业后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而更容易进入教育行业。但现在,由于教师资格证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师范专业不再发放教师资格证书,非师范生也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考试。这一政策变革意味着师范专业的学生不再拥有自动获得教师资格的优势。尽管师范生不再是“铁饭碗”,但仍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生育率的降低导致教师行业面临新的挑战

敦煌学院油画专业历届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但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掀起了一股产科合并、幼儿园关停的浪潮。若生育率持续下降,意味着未来将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中小学教师的市场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减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无疑增加了油画专业学生获取教师编制的难度和竞争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油画专业学生具备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一系列现实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3. AI技术的崛起给油画专业带来危机和挑战

AI技术的崛起给油画专业带来了一系列危机和挑战,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渠道有限的问题。一是替代性威胁。AI技术可以模拟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油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传统油画创作者的地位。二是创新压力。AI技术能够学习和模仿各种艺术风格和技巧,甚至能够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和语言。这要求油画艺术家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艺术市场和观众需求。三是教育体系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技能传授和模仿练习,而AI技术则更加强调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因此,油画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以适应未来艺术市场的需求。四是市场竞争。AI技术的崛起使得油画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AI绘画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这要求传统油画艺术家必须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定位,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五是版权问题。AI绘画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由于AI技术可以模仿和复制各种艺术风格和技巧,很难确定AI绘画作品的原创性和版权归属,易引发版权纠纷和诉讼。

(三)艺术教育与交流方面

由于敦煌学院的地理位置距离北上广深及各大省会城市较为偏远,在艺术教育与交流方面需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推动高校间艺术合作、加强校企间行业交流,以及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以适应艺术市场与教育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1. 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在油画专业学习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读万卷书”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关于油画艺术、艺术史、美学理论、文化批评等方面的书籍,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支撑,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价值。“行万里路”则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一是要感受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届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增加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的艺术家、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创作理念、过程、技法和思考方式的机会。二是要多观看艺术展览和参加各类艺术活动。由于敦煌本地缺少规模化的当代艺术展览,再加上学生课业繁重,很难在学期内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研讨会和艺术节。因此,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各地观看艺术展览尤为重要。除了看中国国家博物馆、各省市博物馆等以古代艺术为主的展览以外,更要关注美术馆举办的国内外艺术家展览,尝试欣赏各种类型、风格、时期的艺术作品。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地的艺术讲座、艺术工作坊等活动,以拓宽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2. 推动高校间艺术合作

通过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油画专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是开展学生交换项目、联合举办展览、共创艺术作品、共办“敦煌学生艺术论坛”④学术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看到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二是敦煌学院油画教师通过参加高校举办的学术会议、展览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和创作思路。三是与外校艺术专业教师多互访、多交流,分享艺术教育资源和经验,引入较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例如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式,结合美学、新媒体艺术、设计艺术等领域,增设新兴艺术形式的课程,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带进课堂,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艺术知识体系。四是鼓励教师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加强校企间行业交流

由于艺术企业和机构涵盖了艺术的多个领域和层面,校企间的行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建议敦煌学院与艺术企业、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是与画廊和艺术经纪公司、艺术出版和媒体机构、艺术教育和培训机构、艺术展览和活动组织机构、艺术市场研究机构、艺术品修复和保护机构、艺术创作和制作公司、艺术旅游和文化创意机构建立就业服务体系,企业定期在开展就业讲座、招聘会等活动,包括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招聘信息发布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支持;二是邀请艺术企业和机构以讲座的形式把当下的艺术新思想介绍给学生,让同学们打破地域间的信息差;三是组织学生到艺术企业、机构进行参观,让学生接触到艺术企业的创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市场需求,对艺术行业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四是邀请画材供应商在敦煌设立店铺,为当地师生和艺术家提供优质的绘画材料;五是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升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

4. 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

在数字化时代,AI技术使教与学模式面临着新的变革。为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和就业压力,油画专业教师一是需要考虑如何利用AI技术辅助教学,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能力,以推动油画教学向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AI技术的辅助下,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学生作品,接受更广泛的观众评价和反馈,从而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艺术观念;三是强调版权保护意识,维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油画专业教师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应对:一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讲授—讨论型”向“批评—研究型”转变;二是教师对学术研究、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做出独立设计;三是促进教学向应用型、学者型模式培养格局的转变,以区别美术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边教边学”“边临摹边创新”“边写生边创作”“边创作边回溯”,对课程进行不断地调整、改革与创新,以推动敦煌学院油画专业的持续发展。

四、 结语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油画专业将敦煌传统文化与西方油画艺术相结合,以秉承办好教育、搞好教学为理念,以敦煌艺术临摹跨越古今时空对话为契机,以西北地域主题构架民族文化桥梁为基础,以借鉴互学打通中西方艺术内涵为手段,以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为原则,以精神引领实现艺术纯化为目标等,建设出一个较为新颖的大学油画专业方向,摸索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敦煌特色的油画教学阶段性成果。敦煌学院已培养百余名油画专业本科生,从敦煌走出了第一批油画学子,为传承敦煌艺术、培养西北美术教育与油画创作人才等增添了新生力量。

当下,传承与创造已成为敦煌学院油画专业教学的一面旗帜。通过对油画专业七年成长历程的总结,为更好重塑“敦煌画派”精神理念方向,探索敦煌美术学学科发展,建设具有敦煌美术内涵特色的油画教学体系,提供路径规划和有益借鉴。

[注       释]

①“学在敦煌,习在兰州”:敦煌学院的学生大一至大三在位于敦煌的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油画班就读,大四转段至位于兰州的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敦煌班就读。

②写意敦煌:敦煌学院油画专业重视写意油画,多次举办写意敦煌——中国当代写意油画名家写生教学活动。该活动由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与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共同举办,活动分为观摩石窟艺术、教学研究讨论、艺术讲座与作品示范、敦煌人文历史景观写生几个板块。

③“敦煌艺术大讲堂”:传播弘扬敦煌艺术文化的开放课堂。2012年,西北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创办“敦煌艺术大讲堂”,举办了十场有关敦煌艺术、历史文化、考古保护等内容的学术报告。2014年,“敦煌艺术大讲堂”移至敦煌学院持续举办,由田卫戈教授主持、敦煌学院研究生教学中心主办。

④“敦煌学生艺术论坛”:2022年7月,为庆祝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与敦煌学院建院8周年,举办首届“敦煌学生艺术论坛”。

[参考文献]

[1]卫戈.回归故里——西部美术的发展历程[J].丝绸之路,1999,(03):40.

[2]张颖.吕斯百、常书鸿在西北的油画创作及其开拓性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11-12.

[3]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美术,1957,(01):6-7.

[4]田卫戈.油画的东方再生——重塑“敦煌画派”内涵理念的历史探寻[J].油画艺术,2023,(01):30-32.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6]王毛子.当前油画教育的困顿与机遇[J].美术大观,2008,(05):166.

[7]卫戈.从“模式的转变”看高等美术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04):34-35.

[8]夏燕靖.艺术学学科重整再出发[J].美术学报,2023,(02):135-136.

猜你喜欢

油画教学
油画教学审美化与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油画艺术精神体验引发的油画教学与改革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美术文化发展背景下的油画教学研究
论高校油画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展览与市场
论油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油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油画教学对初中生色彩认知培养的途径探讨
浅谈多元美术文化发展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