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进展谈两个关键问题

2024-06-25罗晓旭罗毓夫张杏玲宁佳慧

高教学刊 2024年1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

罗晓旭 罗毓夫 张杏玲 宁佳慧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彝族经典多模态汉英译介研究”(23BYY121);昆明理工大学-安徽鑫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KGXR230709)

第一作者简介:罗晓旭(1965-),女,苗族,贵州安顺人,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学术英语。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27

摘  要:语言迁移与认知、文化差异视角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多元文化背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其英语学习往往要经历母语→汉语→英语的三语思维转换,语言迁移与学习过程极具复杂性与特殊性;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英语学习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总结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现存的三语转换和文化差异关键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三语转换问题,从语言迁移与认知理论出发,提出注重三语对比分析及结构共性认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与英语之间的思维直接转换的应对方法;针对文化差异问题,从文化维度理论出发,提出加强多元文化及其品质倾向认知、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解决方法,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语言迁移与认知;文化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110-06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anguage transfer, cogni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or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he English learning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with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s often undergoes a extremely complex and specific mother tongue → Chinese → English trilingual thinking transition process. In addition,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ir uniqu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ir English learning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ir own ethnic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progress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the issues of three language convers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been analyzed. Starting from the theories of language transfer and cognition, two new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trilingual conversion, focusing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commonality cognition of the three languag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direct thinking conversion between minority languages and Englis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dimensions, another two new method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ulture difference, strengthening the recogni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ir quality tendencies, and integrating minority culture. It expected that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or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Keywords: language migration and cogni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换信息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语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在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环境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更多学者开始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探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应对措施。近年来,三语教学尤其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三语教学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研究呈上升趋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三语转换及文化差异等问题。为此,本文在总结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尝试从相关理论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  语言迁移与认知、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进展

(一)  语言迁移与认知视角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传统的语言习惯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迁移到新的语言习惯中、对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产生影响[2-3]。国内外学者就语言迁移与认知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三语习得、语言迁移、语码转换三个方面。

在三语习得方面,Thomas[4]提出学习者的多元意识有利于语音和词汇的学习;Cenoz[5]指出语言距离对三语习得影响较大,一般来说第二语言越接近目的语,学习者越有可能熟练使用已掌握的二语;Jorda[6]对“第三语言”给出了定义,并针对如何促进学生第三语言的习得提出了建议;曾丽等[7]探讨了三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区别,提出应将三语习得作为一个新领域开展独立研究;王丽娜[8]探讨了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针对三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陈丽云等[9]提出,我国少数民族英语教育要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路;李增垠[10]提出,国外三语习得研究成果对我国有关三语习得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研究表明,三语习得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多语习得者的认知多样性、三语之间的相似性等都对三语学习有重要影响,需在借鉴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进行研究。

在语言迁移方面,Bialystok[11]关于三语正迁移的研究表明,在第三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三语学习者的元语言意识可以在词汇、语音、语用意识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Kemp[12]研究得出学习者能够熟练运用的语言越多,其对语法结构的理解就越深;De[13]研究了元语言意识与提高学习者英语水平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三语习得者已习得的语言将对第三语言的学习在词汇、语法等方面产生迁移;李晓旭[14]对纳西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就母语对纳西族学生第三语言习得干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吴卫芳[15]研究了汉语言迁移机制,论述了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从两个方面提出汉语言迁移机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何晓军[16]对200名藏族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对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研究者的语言迁移研究表明,元语言及其他已习得的语言会对第三语言的学习迁移产生影响;国内研究者基于语言迁移问题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促进语言正迁移的方法。

在语码转换方面,刘炬红等[17]对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英语习得需要经历复杂的语码转换过程,包括了至少两个英语-汉语-藏语的双向对译,给藏族学生的英语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李佳[18]在关于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中指出,刘全国[19]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民族地区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码转换进行了课堂记录观察,描述了三种语码转换的具体过程与影响;赵家红等[20]通过观察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阐述并分析了其语码转换类型及动机,总结出了藏族大学生三语语码转换的特点;林琳[21]对壮语、汉语、英语三语语境下广西壮族学生的语码转换和语言迁移现象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英语教学对策。研究者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语码转换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语码转换过程、语码转换的影响模式和生成机制,以及语码转换的特点等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在三语习得、语言迁移及语码转换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颇多研究成果,为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

(二)  文化差异视角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是跨语言、跨文化教学。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都不是汉语,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他们对汉语的理解存在很大难度,用汉语作为媒介进行英语教学,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显得异常困难[22]。因此,研究者就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开展了文化比较、文化互融与跨文化交际三方面的研究。

在文化比较方面,李颖[23]围绕中西文化起源与差异展开探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中西文化比较,全面分析了中西文化比较对于我国英语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就如何推进英语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鲁春林[24]分析了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并列举了三个中西方文化比较案例,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曲英杰等[25]指出了将文化比较方法引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明确思政元素、确定教学案例、客观评析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和善用文化比较等建议;赵婉琦[26]论述了文化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引入中西文化比较的有效对策;张广利等[27]分析了不同民族中的文化内核,得出通过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调试与文化互融,可以应对和化解由于文化环境差异而产生的适应性危机;于明波[28]认为,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中西文化比较,能够有效地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以上研究,探讨了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文化差异现象,分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核,得到了通过适当的文化调试与互融可以应对文化环境差异产生的危机、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有益结论。

在文化互融方面,王华[29]阐述了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中置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学中纳入民族文化的具体措施;杨丕竹等[30]从文化导入内容、原则、类型及途径四个方面论述了外语教学中蒙古族文化的导入问题,倡导不仅要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要传承和传播蒙古族文化;那丽芳等[31]分析了大学生对边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了解现状,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壮族文化的具体方法;陆晓蓉[32]通过对桂西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所进行的分析,提出在教学中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实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陈绍英[33]分析了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以文化多元化为主导,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完善立体的多元文化体系,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者在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融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就如何进行文化互融,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文化提出了诸多具体对策。

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胡静芳等[34]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讨了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靳成达[35]及于燕萍[36]通过了解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有效途径;闫维康等[37]从人文素养的维度出发,为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策略;张虎等[38]分析了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的具体措施。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意义,得出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应对方法。

目前,对于文化差异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国内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诸多研究,包括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核、文化差异及其分析与比较、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意义及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及措施等,为复杂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现有研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研究还不够充分,语言迁移和文化差异对其英语学习的具体影响也有待深入。鉴于此,本文在语言迁移与认知、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的三语转换和文化差异两个关键问题,分别采用语言迁移、认知语言学、文化维度理论进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关键问题

(一)  三语转换问题

语言迁移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语言学习的进程。学习者之前掌握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发生迁移。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三种语言之间不断的思维转换过程中,母语可能会对汉语学习产生限制,造成负迁移现象,从而导致其汉语水平普遍较差;而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通过汉语作为中介语来学习,需要经历双重语言转换,并受到汉语水平的制约[39],一般只有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时,才会对其英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因此,为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必要进一步分析英语学习中这三种语言的迁移、认知及相互作用关系,以帮助他们有效克服英语学习的障碍。

(二)  文化差异问题

人们在接纳除本族语言外其他语言的过程中,受所处环境的影响,都会在学习其他语言时遇到困难。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并在其影响下形成与他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生活习俗及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学生深受其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观念根深蒂固、与社会主流文化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脱节现象。少数民族学生既要受到主流汉语文化的干扰,又要受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了双重文化的阻碍[39]。因此,如何从文化维度等理论出发,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一问题,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及应用能力的又一关键。

三  理论依据

(一)  语言迁移理论

在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迁移是指一种外语学习的过程,即学习者将他们第一语言(母语)已经习得的知识转移到新语言的使用中[40],研究目标语言与其他已经掌握或尚未完全掌握的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能带来的后果。迁移不只是传统迁移研究中提到的学习者母语所带来的影响,过去习得的其他语言习惯也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转移到新的语言习惯中,从而影响新语言习惯的形成[41]。普遍的观点是,当外语与母语或其他已习得语有许多相似之处时,会对外语的学习产生正面的促进效果,反之则会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  认知语言学理论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认知构成了人类认知能力的一个关键部分。人类拥有普遍适用的、以“认知语法”为核心的认知机制,主要研究语言在动态交际过程中的表现,并专注于解释和总结语言结构形式的自然功能。因此,自然语言的范畴化结构、语言结构的组合原则、句法语义的概念接口、语言应用的经验和实验背景,以及相关的相对性和概念的普遍性等,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认知语言学注重语言学的应用特性,也就是说,语言研究不应只关注语法结构,还需要考虑语言的实际应用,以及语法结构和实际语言应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  文化维度理论

荷兰心理学家Hofstede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是一个以跨文化交流为核心、用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总结为六个基本的文化价值观维度,包括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刚性与柔性倾向、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和自我放纵与约束。这些维度描绘了深入骨髓的文化对自身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影响,分析了价值观与人们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衡量了特定国家、民族的文化偏好,为识别和理解文化差异现象提供了基准和有效工具,也是跨文化管理和交流的基础。

四  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三语转换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注重三语的对比分析及结构共性认知

在三语对比分析方面,语言迁移理论指出,已有的语言习惯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转移到新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对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产生影响。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英语是第三语言,三种语言的语系、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皆不同,三语之间的思维转换较为复杂,三者相互干扰、相互作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扰。对比分析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区分不同的语言之间的异同,掌握不同语言的习惯,从而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弱化语言迁移现象造成的影响和干扰。

在三语结构共性认知方面,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解释和总结语言结构的自然功能,尤其是对语言结构的深入理解,以及语言结构与实际语言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汉语、英语之间普遍存在某些结构共性,比如语音、语序、构词和语法等。在语言形象化表达、有无合成词、合成词是否由实语素和虚语素构成和是否属于字母拼音文字系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21]。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忽略了对语言结构本身的认知及对三种语言的共性了解,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显得异常困难。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三语语言结构共性的认知,注重语言结构与实际语言运用之间的相互影响,将英语转化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易理解性输入,可事半功倍地促进其英语习得的正迁移。

2  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与英语之间的思维直接转换

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少数民族学生在习得第三语言时会受其母语和汉语的作用和影响,往往需要进行三种语言间的转换,严重影响了英语学习效果。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时,基本上是通过汉语为中介语来学习的,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双重语言转换,并受到汉语水平的制约,语言迁移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培养学生在少数民族语和英语之间进行思维转换的意识与能力,将原本的“少数民族语→汉语→英语”的三语转换过程简化为“少数民族语→英语”的二语转换,减少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思维转换,降低语言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对英语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但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汉族教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了解认知欠缺,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认知需求。刘懋琼发现,少数民族英语教师如果是平衡三语者,则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三语教学和增强英语习得效果。这对英语教师的跨语言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师资培训,培养精通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英语的三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可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英语。此外,在三语兼备教师缺乏的情况下,教师依然可以积极地从方法、习惯、意识上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二语转换训练与实践,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方式逐步完善和实现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二语思维直接转换。

(二)  文化差异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加强多元文化及其品质倾向认知

在多元文化认知方面,文化维度理论的权力距离维度描述了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对于权力在社会中不均等分配的接受度,不同民族对于权力认知存在差异,导致了民族文化、行为习惯等的显著差异。语言承载着文化,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基石,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仅仅学习语言而忽视其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并感受英美国家的世界观及人文精神,正确认识并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尊重这种差异现象存在的基础上,灵活应对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包容与异国、异族文化之间的分歧,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强化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效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多元文化的品质倾向认知方面,文化维度理论中的刚性与柔性倾向维度,衡量了某一文化的刚性及柔性品质倾向。西方文化注重理性,强调竞争性等刚性倾向;中国文化注重人性化,强调谦让等柔性倾向;而众多的少数民族则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品质倾向。连淑能在其所著《英汉对比研究》中明确表示:“对外语和母语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并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差异的原因,这将有助于明确教学的焦点和方向,增强教学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少数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比较,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品质倾向,构成了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认知的主要内涵,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解决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2  融入少数民族文化

在文化维度理论里,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被用来评价一个社会的个人和集体利益倾向。在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比较松散,但在一个更倾向于集体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显得更为紧密。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与自治是我国历来倡导的民族政策,注重集体利益是我国的文化利益倾向。

我国现有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分较少,教材内容偏重西方文化,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几乎为零,使少数民族学生严重缺乏民族认同感。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家庭之间的联系,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是解决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又一有效措施。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感共振和文化认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也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  结束语

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了三语转换、语言迁移、文化差异现象的影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三种语言之间的思维转换,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三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又大大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基于语言迁移与认知、文化差异视角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三语转换与文化差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积极探索和实践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特性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少数民族英语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雪莲.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与理论探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2] 付清,林娟.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及其策略研究——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西藏部学生为例[J].西藏教育,2018(12):27-30.

[3] 白洁.基于三语习得理论的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3):95-98.

[4] THOMAS J. The role played by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in second and third language learning[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1988,9(3):235-246.

[5] CENOZ J. The additive effect of bilingualism o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2003,7(1):71-87.

[6] JORDA M P S.Third language learners:Pragmatic production and awareness[M].Multilingual Matters,2005:45-57.

[7] 曾丽,李力.对“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6-9.

[8] 王丽娜.多元习得视域民族学生“三语教学”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5):161-164.

[9] 陈丽云,王静.国外三语习得研究成果对我国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3(29):182-183.

[10] 李增垠.十余年来的三语习得国内研究综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103-111.

[11] BIALYSTOK E.Bilingualism in development:Language,literacy,andcogn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1-30.

[12] KEMP C.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in multilinguals:Implicitand explicit grammatical awaren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language attainment[J]. 2001:76-88.

[13] DE A G. Third or addi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M].Multilingual Matters,2007:33-39.

[14] 李晓旭.母语对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影响研究——以纳西族为例[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8(2):35-42.

[15] 吴卫芳.英语教学中的汉语言迁移机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1):120-121.

[16] 何晓军.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影响——以四川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为例[J].外国语文,2014,30(1):140-144.

[17] 刘炬红,李海俊,次旺俊美,等.藏族学生的社会、语言、文化背景及学习英语的困难和干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41-44.

[18] 李佳.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述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90-94.

[19]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

[20] 赵家红,尹辉,李璠,等.藏、汉、英三语语境下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语码转换的实现过程探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2):43-46.

[21] 林琳.基于语码转换和迁移理论提高广西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6):254-255,260.

[22] 尹丹婷.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3] 李颖.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比较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6):106.

[24] 鲁春林.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比较案例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5):141-144.

[25] 曲英杰,刘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新探——从文化比较的视角[J].文教资料,2022(20):95-99.

[26] 赵婉琦.中西方文化比较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92-94.

[27] 张广利,万胤婕.差异与互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性危机及应对——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22,43(2):185-191.

[28] 于明波.民族地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引入中西文化比较的几点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9):158-161.

[29] 王华.民族文化置入少数民族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7,36(4):151-153.

[30] 杨丕竹,赵晓军.论蒙古族大学生外语教学中民族文化的导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8):32-34.

[31] 那丽芳,普正芳,施应凤,等.边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以文山壮族本土文化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7,30(6):98-102.

[32] 陆晓蓉.桂西地区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壮族文化融入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68-69.

[33] 陈绍英.“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22-23.

[34] 胡静芳,李晓.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5):195-197,205.

[35] 靳成达.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4):83-86.

[36] 于燕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6):5-8.

[37] 闫维康,谢利君,吴铁军.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人文素养维度[J].高教学刊,2018(19):158-161.

[38] 张虎,常宝钢.新疆民族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新西部(下半月),2008(2):198-199.

[39] 王晓燕,刘懋琼.多元文化语境下语言类型差异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之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9):198-199.

[40] 王婷.汉语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迁移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1] 杨美文.浅谈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影响[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3):72-75,57.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浅谈如何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