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创融合”的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4-05-29贾小爱王丹丹孟国峰李云发

高教学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路径优化人才培养

贾小爱 王丹丹 孟国峰 李云发

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类专业发展迎来新机遇,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对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新的探索实践已是大势所趋。针对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教学中未能建立有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实践创新教育的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健全及专业实践教学融合度低等问题,提出重塑课程能力培养机制,健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管理协同机制等适应“专创融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形成以“专业教育”为经、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纬,全链条式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有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专创融合;统计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5-0067-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s majors 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the training of statistics professionals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It is the general trend to conduct new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statistics professionals. There ar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statistics majors, such as the lack of clos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ailure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in curriculum teaching, imperfect proces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low integration degre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d to reshape the curriculum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and constru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optimization path. It has formed a full-chain mode of specialized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s the channel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the weft,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statistics professionals.

Keywords: specialize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statistics;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path optimization

依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规划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完善和提高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人类社会进入数据时代同步,统计学科建设、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也进入一个快速变革和创新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与大数据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之中,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浪潮推动着人们不断前进,也敦促着统计学类专业的快速发展与完善。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需要具备统计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传统的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对统计学类专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并实践一种基于专业深度、创新思维和学科融合的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深度要求学生在统计学领域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思维强调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学科融合则致力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统计学专业人才能够跨足多个领域,与其他学科专业人员合作,共同解決复杂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通过将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深度融合,探讨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期为高校统计学类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范式。

一  高校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针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有的研究者(关颖婧[1]、付景川等[2]、王平祥[3]、齐丽丽[4])从大学类型角度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类大学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予以了分类研究。有的研究者(季琼[5]、秦伟[6]、汪美侠[7])从人才培养规格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同研究。还有些研究者(胡彦武等[8]、张洁[9]、段婷[10]、袁屹等[11])以就业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视阈、以不同模式为先导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总体而言,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学院、教师从不同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日益活跃,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也日益丰富,呈现研究多元化、精细化、深入化的状况。

统计学作为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已经渗透到理、工、农、医、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在生产经营活动、社会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已经演变成了包括数字、影像、声音和文本等在内的各种信息的载体,而且对数据的处理、可视化和分析也有了强有力的工具,人类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普及和发展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统计人才是新时期统计学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统计人才培养跨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探索、逐步成熟、深化创新。深化创新初期,在原有统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一部分高校试行统计学与数据科学交叉培养,或采用以数据科学为导向,进行培养模式转型。统计学专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针对统计学专业建设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改革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为推动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时代发展,一些学者对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关于培养目标,温雅敏等[12]、李珊等[13]认为大数据时代要把大数据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应契合市场对经济统计分析人才的新需求,在突出统计学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基础上,重视跨专业交叉学科的相互衔接和相互服务。关于课程体系,邱淑芳等[14]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统计思维,并植入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课程,以适应社会对统计学专业的迫切需求和就业的宽泛化。关于教学模式,王瑞珍[15]、刘超[16]主要强调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探讨翻转课堂;高涵[17]、熊成珠等[18]探讨了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关于教学团队,韩静舒[19]、张聪伟[20]认为持续优化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及学历结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实施措施又是保障机制。关于考核机制,韩中[21]、鲁万波等[22]指出应重视网络平台技术的引进、尽量以多元化考核机制替代原有考试驱动型的单一考核方式。理论研究方面也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有讨论人才培养模式的(罗良清等[23],张馨文等[24],张聪伟[20]),有讨论课程体系设置的(苏理云等[25]),有讨论实践教学的(汤岩等[26]),有讨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卫英等[27],宋杰等[28],张运杰等[29],方壮等[30])。这些文献对统计学专业建设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综上,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转轨,锻炼学生统计思维和统计意识,有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大数据需求+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提升”四维立体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统计人才是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  高校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目前,虽然在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的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培养高校统计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欠缺,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完善的“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不紧密

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往往将教学重心落实在专业知识教育方面,从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理念通常遵循传统的知识传输到实践运用的线性过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渗透不全面、不深入,不够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没有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为主线,对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2  课程教学中未能建立有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问题,传统课程教学注重统计思想和原理知识的传授,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主动性,更无法将专业的特色与创新教育结合并体现出来。配套实验教学侧重于统计方法的软件实现,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亦步亦趋”型实践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实验素材呈现小样例和碎片化特征,缺乏实际任务引领和驱动下的一手数据,学生无从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学习主动性不强。课程设计类活动过于分散,未形成有效的能力培养机制。

3  实践创新教育的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健全

对实践教学进行客观评价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行之有效的科学评价是促进实践创新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高校统计学类专业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评价指标维度不能全面覆盖实践创新能力的范围、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注重过程教学,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忽略了过程性评价,比如对国内外创新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不够重视,对创新团队缺乏持续性关注与跟踪评价等。应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实践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突出成果的社会效益、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学生社团平台建设和专业实践教学融合度不高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意识培养和知识构建都是为了实践应用。但目前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仅有少数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发展缓慢。并且,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给学生输送大赛知识等,忽视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实践平台建设,导致与统计相关的实践教学平台数量少、质量差、实践教学素材不足,未能形成政校、校地、校企等全员育人机制。

二  基于“专创融合”的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优化

(一)  培养精细化,重塑课程能力培养机制

充分运用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等教学平台资源,优化课程能力培养机制,完善“四年全程本科生精细化培养制度”,提升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的知识应用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1  设置“四阶梯-两能力-两素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深度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设置“四阶梯-两能力-两素养”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过程。其中,“四阶梯”指公共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教育;“两能力”指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两素养”指数字素养和人文素养。

2  构建贯通“调查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全流程的核心课程体系

围绕“统计调查与分析能力”培养目标,遴选统计学、抽样调查技术及应用、市场调查与分析、应用回归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企业统计学和统计软件9门课程,构建调查分析类核心课程体系,为统计调查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提供核心知识保障和技术支持。

3  优化“在用中学”的课程能力培养机制

以“在用中学”的理念为引导,依托智库平台实际项目和竞赛任务,建设教学案例和数据库,改变过去“虚拟现实”型实验教学模式。将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的赛制嵌入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考核要求,优化课程对文献学习、调查设计、数据分析、写作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强化企业统计学课程实习过程控制,将课程实习落到实处。

(二)  实训平台化,健全实践教学模式

突破传统实践教学中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物理边界,将课程实践教学、智库平台建设、学科竞赛和专业社团建设有机融合,以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可拓宽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使各平台相互配合、相互扶持,从而实现相得益彰的整体效果。

1  建设智库平台、专业社团平台

成立学校新型智库平台,承接来自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调查项目。平台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多类调查和指数编制项目,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岗位,离开理论教学的坐而论道,实现实践教学的起而行之,打造服务社会和实践育人综合平台。建立专业调查分析社,由该社承担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访员招募、培训以及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强化社团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的“校地联姻、互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平台作用,健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2  拓宽学科竞赛渠道,完善竞赛激励机制

扩大专业学科竞赛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学科竞赛。同时完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在学生评优、教学奖励、岗位聘用和考核等方面,出台相应的奖励性政策,并将学科竞赛纳入学分制管理。实施课赛融合、科教融合,以赛促学、寓用于学,培养能够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统计人才。

(三)  管理常态化,构建实践教学管理协同机制

传统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由各专业教研室负责,包括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实施及校外实习安排,团委只在校外实习环节做一些协调工作,管理主体单一,学院各部门、平台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中,把课程教学、智库平台、学科竞赛和专业社团统一纳入到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中,各部门协同工作,相互配合形成了有效合力,从而在体制机制上保证了实践教学落在实处。

1  创新访员管理机制

将访员纳新、培训、上岗安排交由专业社团负责;中心结合项目需求和教研室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向专业社团下达工作任务;中心负责访问过程控制,并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目的进行访员绩效考核。以訪员管理为纽带,形成多主体协同发力的访员队伍长效保障机制。

2  创新社团管理机制

以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为突破口,将社团纳入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密切了学院团委、智库平台、专业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跨平台融合。各方协同形成有效合力,推动专业实践教学向好发展。

三  构建“专创融合”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效

(一)  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以实践创新为核心,校地融合为平台,课赛融合为手段,全力打造“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方面成绩斐然,且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扩大。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高,创新意识强,工作能力过硬,团队精神强,岗位适应能力突出,有较好的职业发展态势。

(二)  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专创融合”教学体系的实施,有助于教师革新教学理念,强化价值引领,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让教师作为学生第一责任导师,承担起学生思想引导、创新思维培养的职责,激活了教师创新创业潜力,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双创”思维不断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成就了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研能力强的教学团队。

(三)  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

基于“专创融合”的统计学类专业教学体系的实施,优化了课程能力培养机制,提升了课程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成果丰硕。统计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教学成效显著,推广面较大,在同类高校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四)  提高了服务地方水平

依托校新型智库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等平台,以专业性统计调查技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意度考核、企业营商环境等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咨询评估报告,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关注民生,助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  结束语

基于“专创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是应用型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专业教育”为经、“创新创业教育”为纬,构建了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新时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其中,专业教育以“四阶梯-两能力-两素养”的模式科学构建统计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文理交叉、学科专业交融。创新创业教育依托专业社团平台、新型智库以及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等,整合协同育人平台;依托“挑战杯”、市场调查与分析等各类竞赛,实施课赛融合、科教融合,以赛促学、寓用于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贯穿于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关颖婧.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2] 付景川,姚岚.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0,31(6):77-82.

[3] 王平祥.研究型农业大学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4] 齐丽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44-45.

[5] 季琼.协同创新视阈下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11-312.

[6] 秦伟.高校课程群建设刍议[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8):74-76.

[7] 汪美侠.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9-41.

[8] 胡彦武,于俊林,关颖丽,等.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144.

[9] 张洁.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0):62-66.

[10] 段婷.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2-23.

[11] 袁屹,夏航,朱恺.深化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与创新,2016(20):4-5.

[12] 温雅敏,龚征.统计专业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基于大数据时代视角[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4):143-146.

[13] 李珊,孙丽男.大数据引领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105.

[14] 邱淑芳,王泽文,张家骥,等.大数据环境下统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3):279-282.

[15] 王瑞珍.翻转课堂模式在财经类高校统计学中的应用[J].大众投资指南,2019(13):295-296.

[16] 刘超.怎样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用好翻转课堂[J].文教资料,2019(27):191-192.

[17] 高涵.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36):114-115.

[18] 熊成珠,潘倩莹.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6):230-231.

[19] 韩静舒.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9):178-179.

[20] 张聪伟.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市场,2021(22):131-132.

[21] 韩中.能力培养视域下“国民经济统计”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100-102.

[22] 鲁万波,董春.优化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6):9-15.

[23] 罗良清,郭露.新专业目录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5):29-32.

[24] 张馨文,曹文佳,杨柳,等.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统计学》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福建茶叶,2019,41(7):145-146.

[25] 苏理云,叶志勇,刘仁彬,等.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38-139.

[26] 汤岩,任永泰,傅丽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3(16):96-97.

[27] 平卫英,张雨露,罗良清.“以賽促教、寓用于学”的创新导向型统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统计,2019(4):27-29.

[28] 宋杰,孙宇锋,郭小琳.U-G-E协同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的探究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9,40(8):24-27.

[29] 张运杰,陈国艳,王利东.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对统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J].统计与管理,2019(9):17-20.

[30] 方壮,周敏,向长城,等.创新创业背景下数学与统计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5):101-104.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路径优化人才培养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