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AI”视域下高校考古类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4-05-21陈琴

高教学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通识考古学习者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课程教学方式也发生明显变化,很多先进技术引入到教学领域,提高教学效率,减轻高校教师的负担,使高校考古类通识课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方便,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今,国内大部分高校引进5G、AI教学技术,对教学设备设施进行升级,使用先进教学技术增强混合式教学效果,搭建智慧教学平台,改善混合式通识课教学模式,通过研究,促进高校考古类通识课混合式教学。为此,应创建一体化教学平台,为现代考古类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关键词:“5G+AI”;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考古类通识课;研究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128-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courses have also changed significantly. Many advanced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teaching field, which has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reduced the burden on college teachers, and made the teaching of archaeological gener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re intuitive, which has also fundamentally improve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Nowadays, most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troduced 5G and AI teaching technologies, upgraded the teaching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used advanced teach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blended teaching, built a smart teaching platform, improved the teaching mode of blended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promoted the blended teaching of archaeological gener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research.

Keywords: "5G+AI"; mixed teaching; course teaching; archaeological general course; research andpractice

在教育领域中大数据、VR技术应用普及,信息化教学向智能化教学发展已成為必然趋势。随着5G技术迅速推广,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解决了传统网络在实现智能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为应用AI技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运作基础,破解了AI2.0在教育应用的大数据传输问题,提高了在线学习的沉浸感和交互性,对智慧学习空间的应用与普及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广泛使用现代5G技术创新教育传播方式,可实现精准化教学,在高校进行合作化教学的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一  混合式教学内涵

在5G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在考古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考古学的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包含校外考察和田野实践课程,例如参观博物馆和参与考古发掘现场等。借助5G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将传统上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考古发掘活动和古迹参观,通过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开展混合教学,可打破固定时空的限制,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监控教育效果,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开设的考古类通识课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相契合。目前,这样的教学模式被多所高校教学所借鉴,采用混合式教学,并使其优势特征点得到充分发挥[1]。

比如说,现代高校流行的通识课是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展现,补充了实践教学所需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混合式课堂教学效果。在互联网发展模式下,高校开设了考古类通识课程,并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5G+AI”模式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搭建了学习空间,拓展了智慧教学新路径。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对教育教学来讲具有推动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混合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环境,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并针对不同学生处于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学习兴奋点,实现自动化推荐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大学考古类通识课包揽了仿真化、立体化的教学项目,有效地实现了项目化、沉浸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三是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评价与总结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四是可以及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深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2]。

二  5G、AI技术适应高校混合式教学整体框架构建

(一)  数据信息采集层

数据信息采集层包括智能传感设备、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可穿戴设备和其他设备。其中,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如普通摄像机,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可调整安装的位置与角度。主要负责拍摄上课学生整体情况、学生的人脸、学生的表情等。可穿戴设备主要是VR眼镜、智能手环等。将采集层收集的数据通过5G网络,可快速、准确地传送到数据中心,或者平台层,进行分析后反馈给教师或者学生,以便教师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或者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3]。

(二)  5G传输技术

5G具有超高的速率、超低的时延性以及更稳定的网络连接,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与精准度,为线上、线下课程的结合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保障。借鉴现代5G技术,使得学习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可视化,使用现代技术加深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4]。

(三)  平台层

平台层主要是智能分析,包括AI算法分析和数据挖掘模块。前端智能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5G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平台层,平台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算法分析和数据挖掘,是整个框架的核心算法层。例如,自动表情识别、学生提交作业情况自动分析等[5]。

(四)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智能执行设备和终端设备。平台层得出的结果和方案通过5G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终端智能执行设备,进而做出智能化的决策。例如:智能推荐、智能评价、实时数据查看和数据曲线分析等。

三  “5G+AI”视域下考古类通识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的审视

目前,包括浙江省在内的很多高校搭建了终身学习平台,开设了终身学习机制,在服务对象和教学方式上,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增设统一的学习门户,形成整个学习内容上的互联互通。如今,国内大多数高校设置了考古类通识课,创建了统一的学习门户,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实现互联;增强彼此的身份认同,打造一站式教学服务平台;依据教学效果,搭建通识课教学服务平台;搭建一体化的通识课课程教学服务平台,开展聚合类教育服务[6]。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加快顶层设计,拓展智能服务领域,增强学习的体验性,是高校通识课混合式教学的意义所在。为此,在一些学校的考古学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进行顶层设计,解决现代素质教学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5G时代进行无缝式教学,可以更好服务5G时代需求[7]。

詳细来说,在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下,坚持个性化价值追求,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使得考古素质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搭建终身学习平台,推进各个平台资源融合互通。开设多个教育教学机构,搭建通识课学习网络平台,满足了线上和线下不同层次教学的需求,创建了全方位教学服务平台,营造了一站式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针对现代考古类通识课教育,提供了充分教学资源,建立了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8]。

四  “5G+AI”视域下考古类通识课程教学平台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  考古类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平台的概念和特征

“5G+AI”视域下,从现有的通识类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发现了通识课教学平台出现的漏洞,并对学习平台的概念做出了解释,并在“5G+AI”技术的条件支持下,从社交学习理论、智慧教育学习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等理论进行研究。考古类通识课混合式教学要坚持风格教学,塑造个性化学习文化等特征,搜集全面的教学数据资源,营造智能化的学习空间,加强通识教学,实现无缝学习目标。

混合式教学主要应用“5G+AI”技术,并应用AR和VR技术将考古文物元素融入学习元素中,使用仿真学习内容,增强了学习者学习技巧性,为学习者提供足够多的乐趣。考古类通识课教学平台为系统提供教学资源,使用现代化技术对学习内容进行定位,并实现对课程定位,而且能快速定位学习资源。对比当前学习平台,混合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合理应用现代互联网智能技术。考古类通识课必须使用AI技术。使用AI技术可全方位加强对课程的管理,快速再现学习内容。使用AI技术获得推送学习资源,在考古学习遇到困难时,搭建智能化学习服务平台,并可使用现代化技术对考古教学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在考古类通识课学习过程中,定期分析现代化智能教学资源,应用现代智能教学,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清楚的了解[9]。

2)使用AI和5G技术,可对多媒体音像及视频内容进行还原处理,丰富了通识课学习资源,改变了资源的呈现方式。例如,使用AI和5G技术处理教学资源,可以还原音像和文本内容,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真实,帮助学习者更清晰地理解学习内容。这种方法使得教学资源更为精确,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现代5G技术支持下,学习者必须对线上线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必须使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在互联网应用技术支持下,开发现代化课程资源,使用教学资源工具。使用智能化教学设备,建立专属教学系统,快速定位学习者的学习要求,进行深度教学辅导,精准定位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定制。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快速丰富学习资源,创新学习方式[10]。

4)带给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在5G和AI技术支持下,平台设计趋向通俗,简化操作。在高校技术平台条件支持下,添加更多的学习资源,为考古教学提供智能服务。

(二)  考古类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平台的价值

很多高校创建了“5G+AI”智慧教学平台。进行高校考古类通识课教学必须要展现教学的社会价值和学习价值。进行通识教学要充分再现平台学习价值。考古通识课旨在于为学习者搭建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要从学习者个性角度出发,使用AI和5G教学设备,构建智慧教学路径,展现个性化教学价值。这些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如下。

1)借用现代技术推动高校考古类通识课终身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搭建了全方位、高效能的网络学习平台,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无缝式教学。借助全方位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平台,为高校提供多样化学习机制,促进终身教学的发展,从现代公众教学资源来看,实现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探索对应的教学机制。

2)搞好网络教育,促进高校考古教学教育。创建线上、线下网络教学平台,在现代化网络机制的带动下,在考古类通识课教学中将传统教学知识渗透到每个课堂教学中。在学校教育机制下,将考古教学延伸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改革现代化教育教学机制,借鉴现代化通识课教育机制,服务于现代化教学要求,实现有教无类教学[11]。

3)高校考古类通识教育意在提高信息素养。在当今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考古类通识教育旨在实现教育部提出的素质化教学发展目标,坚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全体学生的考古类课通识素养。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现代化的课堂考古信息传递机制,加速教育教学机制的现代化进程,使得高校考古专业学生能够更加灵活,轻松学习古代文化,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建立现代化考古类通识课机制,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在现代通识课教育信息机制影响下,可提高学生自身知识素养,帮助高校考古专业学生增强信息识别能力,适应他们获取信息要求[12]。

五  “5G+AI”视域下考古类通识课程智慧教学问题分析

2019年2月—3月,从“5G+AI”学习模式出发,并从资源、环境和教学等多个角度,对不同地区的学员进行访谈调查,选取了高校考古专业发现了当前考古教学存在的问题:①很多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考古教学不能紧跟时代,运用系统化资源开展教学,这些学习者要使用系统化思维解决问题,如“5G+AI”为新兴科技,这些技术体现在网络宽带硬件和模块化学习资源上,推动建设智能化学习机制,提高考古课资源利用率。②在5G信息资源机制建设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高校考古专业学生知识需求。③加强考古信息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现代化空间技术,实施智慧教学:现代智慧教学在考古类通识课教学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要充分利用现代AI信息技术,增强教学协作性,提高考古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④增强考古类通识课智慧教学的协作性,现代化考古教学内容不细致,教学服务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⑤依靠空间技术教学,改革考古类通识课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精确制定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在现代“5G+AI”技术模式带动下,加強信息技术支撑,为考古教学融入更多的成分[13]。

六  “5G+AI”视域下考古类通识课程智慧教学平台搭建

(一)  构建依据

杨现民通过搜集了大量数据,创建了社会空间、信息空间和个人空间,并创建了多种学习形态模型。立足于现代数据资源模式,加强高校智慧教学,必须坚持多维思想,站在信息化角度,构建特色教学观察维度,来指导一线教育者智慧教学工作。林琳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信息技术,构建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密切关注与之相关的基本教学要素,这些要素包含了对人、物、事、境和脉等基本关注,需要在这五个维度上关注其特定的内涵。综合上述研究,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智慧教育的理念构建开放大学智慧学习空间模型的观点[14]。

(二)  空间功能

对于高校通识课考古教育来说,必须建造考古实验室,创建微信公众号,使用AI和5G信息技术将其广泛应用在学习教学中,增强考古类通识教学的情景化认知,让学习变得具有感知性、适应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充分开发考古教学空间功能,解决资源差异化和评价不全面的问题。进行智能化教学,全面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借鉴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通识课教学多元与多项交互式发展,全面记录整个教育学习过程。借助现代化5G技术工具,促进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空间功能利用率,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实践能力。加快高校的通识课混合式教学,首先要掌握足够数据,增强学习者自身体验,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帮助学生掌握考古学考古技巧,帮助学生理性思考,启发学生智慧,培养考古学学生品格,实现智慧教学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进行开放式教学,开拓智慧教学空间,开放不同的考古空间形态,实现开放式考古教育,实现育人目标。

(三)  平台构建路径

1)搭建学习平台,积累足够多的学习资源,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控力度。创建以“5G+AI”等技术为主体框架的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需要从四个方面整合资源:①提供云服务。在现代智慧课堂教学机制带领下,使用现代技术,整理通识类考古教学需要的资源、教学和教研管理等,确保有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②搭建一体化教学服务平台。进行一体化教学,创建教学机制必须针对全面教学,注入更多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③搭建资源平台。加强对平台信息的搜寻,对资源进行利用和管理,加强资源的评价与整合。进行混合式教学,为考古类通识课教学提供素材和教学工具等多种资源。④智慧教室。使用现代5G和AI信息技术,搭建了云资源互动平台,创设智能开放的学习环境,为进行混合一体化教学创建场所。

2)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者的适应能力。进行混合式教学,使用5G技术,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条件支持下,会有效评判学习者的认知和需求,了解学者的学习特征和学习状态,使其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案。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以通识课考古学科为目标,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选用的数据必须经过调研获得,要以通识课学习平台为基础,对学习者的个人行为进行分析和诊断,建立合适的教学机制,对学习者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比较,并干预其学习行为,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要以平台实际需求出发,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出发,在分析学习者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评价通识考古课的教学效果,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进行灵活教学。

将整个考古类通识课教学分成课前、课中和课后等三个阶段,创造智能化学习机制,协助教师开展新型技术教学,并及时点评教学效果,整体记录和监督学习行为。针对教学结果进行跟踪记录,运用现代化教学机制,进行反思性教学,为每位考古专业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方案,帮助学习者进行适应性学习。

3)建立人机交互式情境感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必须加强情境认知。进行混合式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突出手段,要为学者打造融入式教学情境。在“5G+AI”模式的带领下,使用虚拟技术可以构建场景化的学习机制,实现智慧生态教学。在进行交互式体验教学基础上,打造现代化智慧课堂,切实提高混合式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说,英国部分院校开设了VR教育课程,使用VR技术进行员工作业技术培训。ChihHsiao需要合理运用5G信息技术,并运用现代AI技术将其引入教育学领域进行研究。南开大学使用VR技术对生活活动进行了仿真技术培训;大连海洋学院使用最新Unity 3D技术虚拟了船舶仿真项目。此外,在加强技术教育的同时,采用AR技术在电磁场中实现了人机交互。对于一些大学来说,可以从上述研究中出发,借鉴实际教学成果,实现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用现代技术实现通识课考古教学创新,带动通识课考古教学发展。

七  结束语

“5G+AI”视域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构建适合高校考古类通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运用混合式教学可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助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胡国良,黄美初.“5G+AI”视域下智慧学习空间的构建研究——基于开放大学的实践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3):95-104.

[2] 魏汝领,刁学慧.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基于SPOC的高校体育课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4):60-67.

[3] 肖瑞雪,吕国,屈建萍,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校计算机通识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16(16):151-152,158.

[4] 崔媛媛.MOOCS视域下的高校通识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3):48-49.

[5] 王爽.混合式教学在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发展,2021,3(8):7-8,19.

[6] 赵美利,唐静.“5G+AI”视域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智慧学习路径探究[J].计算机教育,2022(1):182-186.

[7] 朱婷婷.5G+AI赋能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教学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40(5):104-107.

[8] 刘萍.“5G+AI”视域下思维导图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英语,2020(20):25-27.

[9] 阚天阔.近代以来我国考古类图书的出版嬗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10] 刘国庆.考古资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11] 卜琳.考古資源在中小学教育与博物馆学习间的转化和利用[J].终身教育研究,2022,33(3):41-49,64.

[12] 刘锟.考古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13] 许婉婷.考古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0.

[14] 肖剑波,李重周.考古类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0):45-46.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青年课题“5G+AI在考古类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1GQN54)

作者简介:陈琴(1988-),女,汉族,广东深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通识考古学习者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