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控制措施

2024-04-15蔡小峰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措施食品检测食品安全

摘 要:农药残留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重要环节项目,明确不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种类和含量有助于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大众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旨在提升农药残留检测水平,降低各类因素对检测结果的负面影响,为大众的饮食提供保障。

关键词: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措施;食品安全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Food

CAI Xiaofeng

(Pince (Shangha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1100, China)

Abstract: Pesticide residu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Clarifying 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different foods can help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food, ensuring public health.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mmonly used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iming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detection results, and provide guarantees for the publics diet.

Keywords: food testing;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od safety

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化肥、农药使用情况。适当使用农药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风险,提升农作物产量,为农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部分農户农业生产知识及技术水平不足,农药滥用情况比较突出,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保障食品安全和大众健康,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机制,要求相关人员在农产品入市前对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避免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流入市场。针对不同的农药残留,当前已经研究出了多种检测技术和方法,而在检测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降低各类因素的影响,对于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1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常见技术

1.1 色谱技术

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色谱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常用的色谱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

1.1.1 薄层色谱技术

薄层色谱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检测快捷等突出优势,既能够作为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应用,还能够对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薄层色谱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有机磷,样品经过提取、提纯、浓缩等流程,将其在薄层硅胶板上进行分离,展开并显色后,根据比移值进行色谱图对比,从而确定农药残留。

1.1.2 气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等优势,适用于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检测。主要操作流程是将待检测样品处理后,放置在气相色谱柱中,并将试样汽化,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原理对各组分实现有效分离,通过仪器鉴别和分析制作出色谱图,根据色谱图的出峰时间和顺序,能够实现农药的定性分析;根据色谱图中峰的曲线和面积,能够实现农药的定量分析[1]。目前主流的气相色谱技术已发展为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该技术通过质量检测实现对低残留农药的分析。

1.1.3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能够用于分析不易挥发、强极性农药,因此应用范围日渐广泛。该技术在常规液相色谱技术的基础上,对液相色谱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应用,使得检测的灵敏度和广泛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还能够与微处理器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自动化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检测效率;和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则能极大提高农药检出的灵敏度,最低检出浓度能达到0.1 ng·mL-1。

1.2 光谱技术

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光谱技术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性实现对检测对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当前常用的光谱技术有红外光谱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两种。

1.2.1 红外光谱法

不同农作物所使用的农药种类不同,但各种农药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光学特性。红外光谱法主要通过分析分子对红外光谱的吸收和散射特征,确定食品中所含有的农药成分。该技术具有分析准确、无破坏性等特征,在实际应用时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农药的检测,操作效率较高。红外光谱检测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样品处理,检测人员需要将样品粉末与无水氢氯酸混合,溶解后进行过滤处理,获得纯净的待检测样品;②红外光谱分析,借助红外光谱仪对待检测样品进行分析,绘制红外光谱图像;③对比确定,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明确种类和数量[2]。

1.2.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的突出优势在于能够进行直接检测,不需要制备和处理样品,有效降低了准备阶段的误差,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该技术主要利用拉曼光谱散射效应的原理,通过分析分子的振动信息,对比拉曼光谱图明确分子结构,明确农药类型[3]。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将特殊处理后的金、银、铜等金属作为增强基底,提升农药分子的拉曼光谱散射效应效果,从而实现低浓度农药残留的检测和分析。

1.3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属于生化测定法,具有检测快捷、成本低廉的优势。该技术主要通过乙酰胆碱酶的抑制作用,对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进行检测。酶抑制法的主要检测产品分为分光光度法产品和酶片法产品。分光光度法利用吸光度原理,对检测样品的酶抑制率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确认样品中的农药种类;酶片法是将酶和检测物固化并加载至滤纸等载体上,反应后会产生有色物质,根据载体上的颜色变化进行农药残留识别。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有机磷等高毒农药的使用率大幅降低,残留量也得到了限制,酶抑制法自身存在的灵敏度不足、准确性偏低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对此,检测机构应当在提升酶抑制法应用质量控制水平的同时,加强该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的结合,实现对农药残留的定性初筛和定量确证[4]。

1.4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的应用原理是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对农药类型进行分析和确定。当前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免疫分析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和胶体金免疫层分析法。

1.4.1 酶联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通过酶催化底物的显色反应,既能够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但不同食品中农药类型差异很大,酶联免疫抗体制备数量较多,如果不能对检测样本中农药的种类进行预判和确认,在应用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1.4.2 荧光免疫分析法

荧光免疫分析法结合了免疫分析技术和荧光技术的优势,通过分析荧光标记物反应的强度能够准确、快捷地检测多种农药残留。荧光免疫分析法分为多种,应用最多的是荧光偏振免疫分析,该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分析荧光偏振值,确定农药残留情况。

1.4.3 胶体金免疫层分析法

胶体金免疫层分析法可直接使用试纸进行检测,具有操作便捷、检测快速的特征。该技术主要利用胶体金颗粒标记进行检测。样品与试剂混合后通过试纸的毛细作用进行液相流动,与胶体金标记物进行反应并显色,达到检测目的。

2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2.1 做好抽样准备工作

在进行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时,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大部分检测技术都需要取样和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食品取样之前,检测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制定好取样方案,明确取样流程和标准措施,并确保取样人员严格依照取样标准进行操作;整个取样过程应当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台账;取样完成后,应当执行切割、浓缩、分离等预处理操作,保证样本的质量;部分样品需要冷藏处理,做好冷藏环境、冷藏时间的控制,避免样品污染、变质。

2.2 确保检测仪器性能

不同检测技术所需要的检测试剂、仪器存在较大的差异,检测人员不仅要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性,还要对材料、仪器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其性能符合检测要求。对此,检测机构应当制定管理和维护机制,对检测材料、试剂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明确其质量和性能,确保检测时能够正常应用;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保养和维修,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的故障情况,提升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对仪器的管理过程和维修情况进行完整记录,便于追溯检查和质量控制。

2.3 关注环境指标因素

不同的温度、湿度和杂质情况都可能对检测过程产生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检测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检测环境因素,降低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检测工作营造科学适宜的环境条件;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检查,并设置有效的环境指标探测设备,确保实验室内电源、通风等系统的可靠性,控制好室内温湿度;在检测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对环境指标的监测,一旦数据超过正常值,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恢复。例如,我国南方可能存在湿度过高的情况,容易导致药剂、试纸受潮变质,检测机构要设置专业设备,分类存放各类实验器材,避免器材混乱、受潮,同时做好通风除湿工作,为器材存放提供良好的环境。

2.4 严格实施检测操作

检测机构应当制定操作规范,明确每个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让检测人员充分掌握,并严格执行。例如,在试样制备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进行样品解冻,同时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静置和纯化;纯化时,要确保将仪器中的废气清除干净,避免试样飞洒;检测时,要确保操作的规范性,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误差。检测人员要控制好检测药剂和检测产品的标准值,并对检测对象进行标准检测和空白检测,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差[5]。此外,标准物质是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判定依据,能够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因此,检测人员要确保标准物质的纯度和稳定性,做好标准物质的存储和使用,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和记录,保证标准物质的状态符合检测要求。

2.5 保障檢测结果的精确性

在完成农药残留检测的采集工作后,检测人员需要对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核对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在这一阶段,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保留有效数字,规范格式和单位,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出具检测报告时,要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资料的完整性。完成后,需要对检测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做好留存记录和台账,便于以后的查找和复核。

2.6 提升检测人员技术水平

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资质才能出具相关报告,这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极为关键。尤其是在检测技术不断优化提升的当下,检测人员的水平也必须随之提升,才能更加严谨规范地执行检测工作。对此,检测机构应当从两方面入手,提升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①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和责任意识培养。定期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引进并推广先进检测技术,做好考核工作,确保检测人员切实掌握操作技术;做好职业道德和责任培训,激发检测人员责任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工作规范。②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监管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不定期检查检测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监督解决。

3 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至关重要。为降低农药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不仅要做好农药使用的控制工作,还要做好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农产品种植所使用的农药种类日益多样,农药残留检测的难度明显提升,对此,检测机构和相关人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不断完善检测流程,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现代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食品工业,2023(20):62-64.

[2]苏雅拉.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优化措施[J].农家参谋,2022(19):61-63.

[3]宋小龙.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J].现代食品,2023,29(8):185-187.

[4]金浩.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3(13):163-165.

[5]冯美艳.常见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质量安全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7):93-94.

作者简介:蔡小峰(1982—),男,河南洛阳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措施食品检测食品安全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探究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因素分析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重点难点解析
浅谈如何提高城市道路窨井圈安装质量
浅析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浅议公路大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