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2024-04-05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柔性人力资源管理

刘 佳

(唐山市丰南区廉政中心 河北唐山 063000)

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管理。在管理中融合柔性管理理念,在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系统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推动事业单位长足发展的目的。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管理应用特点

柔性管理就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对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进行研究,通过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管理,通过在工作人员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可以实现将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行动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依靠权力产生的影响开展管理,而是通过激发工作人员内心的主观能动性、潜力及创造能力的方式开展工作,具有显著的内在驱动性。

(一)灵活性

事业单位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这种特征决定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多种复杂的状况及问题,在处理中要根据实际状况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不良影响。而通过柔性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则可以保障工作人员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充分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及灵活性,满足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基本需求。

(二)驱动性

驱动性是柔性管理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柔性管理模式中没有硬性的业绩指标及相关的任务要求,规范条例也没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则可以充分凸显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开展柔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领导力,充分保障工作人员在领导的积极带领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及氛围,进而有效实现事业单位发展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

(三)协调性

柔性管理中协调性主要是充分提高工作人员及事业单位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在工作中,工作人员不是传统的被支配的个体,工作人员与领导之间有着协调的关系。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及需求采取自由的方式,这样工作人员及管理者之间就具有平等协调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呈现合作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地位,使工作人员充分感受到自身被重视,有利于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在这种更加和谐的环境中,会有效地增强工作的配合性,这也是柔性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有利于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

(四)滞后性

柔性管理在实施与开展中,会受到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及工作人员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此,在实践中柔性管理必须基于实际状况进行优化完善,根据具体的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这样才可以有效满足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此,在实践中柔性管理要基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展,根据具体的需求及问题进行系统处理,这样就会导致柔性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征。

所谓的滞后性,就是工作人员在适应岗位及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充分了解工作的需求及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工作人员在与领导沟通、其他部门协调之间,要充分了解如何通过自身的优势开展工作,了解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关系,领导对于工作人员产生的影响等。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因素才可以有效开展工作,而这样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要素才可以凸显主观能动性,发挥工作人员的创造能力。对此,与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相比,柔性管理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展,要综合多个方面的多元化因素才可以有效开展。但是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平衡工作人员及领导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融合柔性管理的价值及职能作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基于实际状况,充分融合柔性管理理念,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能力,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人员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一)优化事业单位人力管理组织结构

1.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柔性管理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充分融合,从整体上来说,组织结构具有扁平化的特征,可以构建一个无边界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促进沟通及信息交流,充分明确了员工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

2.实现管理决策柔性化发展。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合柔性管理理念,可以在决策中充分融合职工的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展;同时,也可以获得职工的支持,执行效率也会更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积极的工作氛围,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增强员工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3.强化激励机制科学化发展。在柔性管理的实施中,可以充分凸显人本主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激励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事业单位要想构建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必须基于职工的实际需求开展。这样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让职工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事业单位对自己的信赖,从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达到节约事业单位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水平

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在工作中可以有效约束引导工作人员,但长此以往则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压力,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人们更加倾向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在多元化激励模式的共同开展下,有效避免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充分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能。

1.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相对于物质奖励来说,精神及情感的奖励可以有效提高激励的效果。相对于刚性的管理制度来说,通过柔性的方式进行管理,更加符合人本主义,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会深受工作人员的认可。

事业单位作为基础性的服务组织,在规章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会受到各种限制与影响,如果单纯根据制度开展工作,就会导致工作缺乏人性化特征,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而通过柔性的方式进行管理,无需制定过多的规范,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更加灵活,这样则可以充分地赋予工作人员更多的自主权。通过自由科学及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可以十分灵活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进而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事业单位在工作开展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根据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约束。这样则会导致工作模式存在一定的固化问题,长此以往,则会导致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不佳,无法有效地保障工作的创新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柔性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人本主义开展,根据主要内容及需求,通过灵活性、创新性的模式开展工作。整体上来说,有利于工作人员创新意识的提升,通过奖励等方式进行引导,可以有效增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有利于事业单位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发展需求。

三、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柔性管理的问题与不足

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现有的管理模式与柔性管理理念不相符,管理模式过于固化;绩效考核机制模式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缺乏现代化的专业管理人才,具体如下。

(一)管理模式过于固化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下,各个部门的发展规划及管理目标上缺乏协调性及统一性。这样会导致工作开展中主要以指令性的工作为基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一定的自主决策的权利。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无法充分凸显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潜力,各类机制及内容无法有效落实,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及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绩效考核机制模式不符合实际需求

事业单位的人才招聘有着严格的标准及要求。在人才招聘规划中,会制定横向或者纵向的人才培训计划。虽然充分提高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在工作中也会出现岗位及实际专业不匹配的问题。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对岗位专业理论的认知与理解,在工作中没有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与不足。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工作人员便无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不利于组织管理,继而无法充分践行柔性管理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的凝聚力。同时,现有的培训管理及绩效考核等无法有效满足实际需求,在工作中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在柔性管理模式下,人才是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事业单位要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仅要充分融合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建立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状况的人才培训管理计划,还要整合现有资源,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专业人才的重视,现有制度及管理模式不完善,无法充分凸显柔性管理的价值,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柔性管理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为了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应合理融合柔性管理理念,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优化创新、实现考核制度的完善,做到人才培训的科学化,真正推动事业单位文化的柔性化发展,其具体优化内容如下。

(一)创新管理模式

现代化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要基于标准化管理模式及制度进行管理,要强调过程及结果的融合。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充分凸显工作人员的价值及综合能力。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增强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才能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要增强创新意识,充分明确工作人员的价值,为工作人员拓展工作空间及计划,从而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工作人员主动性的目的。通过多元化、创新化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进而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在柔性管理模式下,通过增加工作人员归属感及信任感的方式开展工作,构建积极向上、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促进柔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考核制度

受到工作内容及实际需求的影响,不同岗位的工作量、薪资待遇及考核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此,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基于工作人员的态度、工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管理,在根本上优化现有的考核模式及制度,充分凸显其价值与作用。

在柔性管理模式下,要构建公平、公正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竞争平台及管理模式,实现各个部门工作活动的透明化,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凸显柔性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同时,管理人员要重视对优秀工作人员的鼓励,通过精神及物质上的激励,树立榜样的作用,及时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协调各个部门及岗位的关系,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及整合应用,切实凸显工作人员的价值与能力。在柔性管理模式中,要充分了解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实际需求,基于任务及实际状况,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公正、公平的角度开展日常工作,才可以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并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科学进行人才培训

社会不断发展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事业单位为了有效满足发展的需求,对人才极为重视。在信息时代,不同领域的文化信息呈现融合化的趋势,在现代化技术手段及科技手段的支持下,现代化人才培训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着一定的差异。对此,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管理要基于实际状况及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将柔性管理模式与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充分融合起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践行柔性管理理念,强化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沟通及交流,明确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及主要目标。基于实际状况,如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及专业需求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与管理,使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达到提高工作岗位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在培训期间要合理融合柔性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客观及科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重视工作人员之间及工作人员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了解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分析问题与不足,根据具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培训活动中,要基于国家人才战略的目标开展工作,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及发展需求的融合下,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及培训系统进行优化创新,通过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质量,达到提升柔性管理效果的目的。

(四)建设柔性管理文化

在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直接反映事业单位的文化,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及良好的事业单位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的约束及形成、发展来说,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充分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柔性,要基于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综合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及岗位要求等,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机制,达到约束限制的目的。要充分融合柔性管理理念,通过柔性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方式开展工作,可以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

五、结语

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根据单位特点合理地融合柔性管理理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基于事业单位实际状况,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继而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柔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