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处置研究

2024-04-05李景康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银行

李景康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沧分行 云南临沧 677099)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可通过开展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等,有效维护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性。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经营中出现了一些资产负债问题,不仅影响了其业务开展和职能发挥,而且对经营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引起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国家加大对金融机构监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分析不良资产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处理,从多维度、多层面提出应对策略,以便在确保资产安全性的基础上发挥商业银行的职能,推动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价值

(一)降低经营风险

不良资产指不良贷款、不良债权等,借贷者逾期很长时间还款或者无偿还能力,导致银行长期未能回收的贷款。这些风险不仅会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使银行难以通过贷款收入来增加头寸,而且会使银行的财务状况恶化,造成银行资产损失。科学开展不良资产管理,商业银行能实现上述风险问题的有效控制,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各类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营造较佳的工作环境,使得各项活动开展合法合规,确保经营的平稳性。

(二)提升资产利用水平

现代管理模式下,整个社会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利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资产时,不仅会给商业银行本身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利用水平。在新时期,规范开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工作,应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按照不同的资产类型开展管理工作,分别采取专人催收、冲销、出售等方法,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影响。另外,其能增强商业银行在后续资产管理的警惕意识,严防不良资产的形成和规模扩张,对于提升资产的利用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三)推动银行发展

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业务调整和资产管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开展不良资产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落实国家监管制度的必然选择,能营造良好的资产环境和经营环境,主动汇总和掌握当前不良资产的数量和管理现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推动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

(一)管理方式不够科学

一些商业银行过去的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内部管理模式和方法缺少创新性,不能跟上市场发展潮流和趋势,没有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方向转型,造成了银行内部经营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部分银行存在金融行为不够规范的问题。受此影响,部分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且存在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出现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扩大,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

(二)资产过程管理存在问题

在经营中资产过程管理不到位,是产生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深究其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存在内部管理不严谨的情况。如部分商业银行存在对贷款资金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且风险责任机制有效落实不够,难以将相关任务和职责落实到具体责任层,导致各项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形成不良资产。二是存在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信贷制度要求在贷款过程中实施“三查”管理,做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有机统一。然而,部分银行对于该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贷前调查不真实、贷时审查不细不严、贷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这些不合规情况的发生,为形成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给银行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三是在贷款过程中存在操作风险。例如,贷款期限设置不合理,存在短贷长用问题;存在对集团客户过度授信的现象,缺乏对贷款用途真实性的调查,导致客户不能及时偿还而形成不良贷款,增加了银行经营的风险性。

(三)商业银行及借款人原因

在金融借贷过程中,商业银行及借款人是两个最为关键的主体,两者的行为操作直接决定了借贷活动的规范性,对于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现如今,由于职工操作不合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精细等,导致内部不良资产显著增加,不良资产的产生与商业银行及借款人具有较大关系。

从银行方面看,一是内部管理有待加强。银行需改善自身内部管理环境,按照新时期的金融规范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内部经营环境不断优化,切实减少一些不良资产。然而,部分银行深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产品设计不够合理、贷款资金流动性低等一些问题。同时,有的银行还存在过度投资的问题,部分盲目性的投资项目失败后会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二是银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分银行信贷人员或基层领导存在素质不高的现象。发放贷款时,往往只局限于“符合条件”“有抵押”“能收息”或“有结算”,一旦不利情况发生,造成正常收回困难,这是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银行间无序竞争。时有发生银行同业间为竞争资源发生无序、非理性竞争的情况,如为获取具有较大收益的资源而介入一些短期可行,但长期发展前景不太好的项目,导致形成不良贷款。

从借款人方面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收入未达预期,导致第一还款来源无保障或丧失。二是借款人盲目扩张项目,多头融资举债,到期按时还本付息承压过大,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将会形成不良贷款。三是提供的抵押物有价无市,变现能力弱,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损失。四是信用观念淡薄,钻政策的空子。在银行贷款后不及时归还贷款,或者故意制造无法归还贷款的情况而逃废银行债务等。

(四)受外部影响明显

作为金融领域的关键主体,商业银行的经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国内大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得到了缓解,这样在经济周期转换过程中,一些虚高的资产价格大幅回落,造成了企业效益受损下滑、亏损面增大的问题。而部分企业经营初期的资金多通过贷款获得,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回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增加了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另外,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影响,从国内来看,由于很多企业在疫情期间出现了经营效益下降、可流动资金减少的问题,这不仅使企业组织偿还贷款的能力受到影响,而且使银行的业务投资受到较大阻碍,引起了较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五)社会信用及保障还有待加强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预防并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保障。现阶段,社会信用环境及保障仍需加强,部分群体借机逃废银行债务,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一是我国信用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失信群体的监督和惩治管理力度还有待提升,部分群体在借款后会选择逃贷,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二是社会征信数据的开放制度还有待加强,存在部分征信资料采集难度较大的问题。三是信用风险的防范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建议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构成主体,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主动消除和防范不良资产,作为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下文根据上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管理中的困境和不足,从多维度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一)深化商业银行内部改革,加强关键环节风险控制

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商业银行需要深化银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对资产管理关键环节的控制,以此减少不良资产,弱化不良资产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在《银行法》的指导下,持续深化机制改革,完善独立自主经营主体,主动迎合市场发展潮流,逐步改进和优化内部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高质量方向发展,从根本上减少各类风险,从而获取较为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日常运行中,应重视银行内控组织部门的设置,并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强化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行,为资产的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中,需要紧紧围绕自身的借贷业务、投资业务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关键环节的授信管理风险控制,确保银行各项业务活动均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

(二)依托金融法规加强监管

金融法规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中需要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是对于新设的金融机构,需按照《商业银行法》的具体要求,做好银行最低资本金、资金充足率的影响指标控制。二是在《人行法》《商行法》的约束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整、规范的业务开展制度,统一行业标准,消除法律的真空地带,对后期的金融投资、金融贷款等活动中的资金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系统消除金融风险,避免不良资产发生。三是在金融法规下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引导中小型的独资商业银行加强法人治理结构,稳健扩大资产规模,抵抗不良风险。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摒弃传统监督模式,通过选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方式,对不良资产处理全过程进行追踪,找到痛点和不足,及时改进和优化。

(三)通过社会大系统处理不良资产

科学使用社会大系统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并且在积极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努力建设国际大市场,以此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循环,有效增强经济活力,谋取更加丰厚的市场效益,在确保市场资金流动的基础上,减少不良资产的发生。另一方面,利用社会大系统进行不良资产处理时,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行的发展实际,做好资金规划和配置使用工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银行的资金用于当地扶持的产业或项目,在取得有关部门理解支持的基础上,通过有关部门的协调,减少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资产的发生,确保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及有效性。此外,利用社会大系统处理不良资产时,还需要准确利用不良资产处置方法。该环节中,可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推进债转股等方式处理不良资产。并且在具体的处理操作中,应重视互联网处置平台的利用,通过“互联网+”模式快速完成资产配置,深入挖掘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在减少处置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础上,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

(四)加强社会信用及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及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减少不良资产的发生。一是加强诚信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理论宣传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通过选取多元化的宣传和再教育平台,将相关诚信理念和内容进行渗透,确保广大职工持有正确的理念和意识,并且将其融入具体行动中,持续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二是持续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在此过程中,除加强社会征信管理外,还需要补全失信诚信的短板,开展更高质量的征信管理工作。例如,有关部门需进一步提升对抵押资产或不良客户处置的执行力,通过严肃、有力的征信制度的执行,减少客户群体失信逃债问题。三是在社会信用及保障体系建设中,需要重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社会征信大数据库,依托数据库加强对不良客户制裁。可通过加强出行限制、提高消费限制等措施进一步约束失信群体,提升失信成本,为银行的资金回收创造良好条件,减少不良资产的影响。

(五)加强环境建设

外部市场环境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与处置具有较大的影响。一般当外部市场不景气时,借贷企业或个人的盈利情况会受到影响,偿还贷款的能力减弱。故而在新时期,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还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经济职能,重视外部环境的建设与优化,注重环境建设,将各类不良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方面,在外部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需要结合国家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和对经济发展情况的规划,积极参与国家双循环经济格局建设,发挥自身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在良好的经济发展中,增强企业组织的经营能力,确保这些企业组织有能力偿还债务,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从政策层面来看,在后疫情时代,相关部门有可能会出台相应的经济复苏和经营主体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引导市场主体持续、稳步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加强银行与市场主体的联系,通过信贷延期、优惠政策实施等方式,引导借贷群体主动偿还债务,提升不良资产管理的整体效率。此外,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要及时根据相关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化解信用风险,正确解读和应用各类政策。如疫情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中,提出了优惠利率信贷支持的制度,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这为借贷企业偿还债务,抵御信用风险创造了良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其引导并推动了市场主体主动还款,加快各类资金周转速度,削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专业、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众多,管理过程和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开展不良资产管理工作,商业银行的资金损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控制,管理者可将回收的资金用于收益更大的项目,这样即便是在银根紧缩或者存款下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具有较强的资金周转能力。新时期,商业银行只有充分认识到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分析不良资产成因,并采取多元途径进行处置关联,才能有效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促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职能的发挥,推动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资产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银行激进求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