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产业需求的卓越职业技能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4-03-27孙翰昌李晓英郑理冷进松

高教学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职业能力人才培养

孙翰昌 李晓英 郑理 冷进松

摘  要:为探索卓越职业技能型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聚焦地方产业发展,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充分论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重构的重要性,开展重庆市地方食品企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度调查,提出提升食品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从构建产业课程及“双向”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基本职业能力及制定人才质量的行业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探究多维度模块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产业化视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认知度,建立学校培养与产业需求零距离衔接机制。

关键词:产业需求;职业能力;行业评价;人才培养;食品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160-04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food talents with excellent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vocational ability of food professionals, combining with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resent study sufficiently elaborated the problem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food major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factoring on the basis of lo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food major, a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was put forward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for local food enterprises in Chongqing.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industrial courses and "two-wa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e enhance basic vocational skills, and mak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ustry, explore multi-dimensional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could broaden the vis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mprove vocational skill awareness of students, and establish the zero distance conn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academic training and industry requirements.

Keywords: industrial demand; vocational ability; industry evalu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food major

21世紀本科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的必然要求。2007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提出加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2010年教育部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高校,标志着我国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始。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对构建我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密切加强本科教育与相关产业的联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018年,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2019—2021年,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围绕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动向,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革新现有专业人才教育方式。本文立足于建设高水平普通本科教育要求及重庆地方产业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了当前重庆文理学院食品专业现状,探索卓越食品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以推进专业建设,培育出职业能力优良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重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确定。传统的人才培养侧重于数量而忽略用人单位需求及人才质量评价问题,专业培养对接产业不足,导致促进企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专业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供给过剩。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2]。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与产业衔接,以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距离;理论课程体系与产业对接,支撑产业发展及技术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与企业结合,支撑岗位能力与岗位技能;第二课堂及学科竞赛等多学科融合,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立足本地、本校、本专业实际,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对接行业,课程对接岗位”的思路,构建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

在食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未完全按照地方普通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要求来执行,调整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的毕业生真正能落地。由于普通高校在教学条件、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等都难以与重点高校相比,在沿用學术型、研究型和综合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后,造成培养的毕业生缺乏应用技术能力。

(二)  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缺乏与产业有效对接

在制定食品人才培养方案时,依据该专业认证标准,设置专业骨干课程,如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等,缺乏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课程,导致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太散,专业技能培养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一惯性,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缺乏,不能顺利胜任如调味品、酱腌菜等重庆地方产业和行业的岗位需求。

(三)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与产业有效对接

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因实验室的场地及设备数量和功能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校外合作实习和实训基地也没有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生均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费等较少,食品工程类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实验教学内容大部分与最新产业需求脱节,亦缺乏培养工程思维的大综合类工程设计及实践项目训练,与现实的食品行业、产业发展无法有效对接,无法深入理解食品相关产业链的实际内容。

(四)  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行业评价标准不同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多次提到质量标准的建设问题。现代教育评价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增值。目前,高等教育多采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培养质量,存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链接不一致,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行业需求不同步,缺乏多行业认可的教育质量及人才评价标准[3]。

三  地方企业对食品人才职业能力需求

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对公司规模在50人以上的77家食品企业分别进行了调研,其中设置了基本品质(道德品质和企业忠诚度)、基本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技能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学习新技能的能力)3个大项11个小项,对品质和能力设定了6个层次的需求度,按需求度由低到高设为5~10分,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企业对基本品质的要求是最高的,平均分为9.05分;其次是对基本能力的要求,平均分为8.70分;相对其他两个项目,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最低,平均分为8.10分。另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企业对人才还提出了能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具有恒心毅力的要求。在所有调查项目中,对执行力的要求是最高的,对工作适应能力要求占比是最多的。

四  卓越职业技能型食品人才培养措施制定

通过上述对重庆食品企业的深度调研,结合重庆市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需求,从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人才评价体系的制定方面制定出了“卓越职业技能型食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思路”,如图2所示。遵循这一思路,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  对接地方特色产业,构建“模块课程”

在《重庆市促进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重点发展农副食品深精加工,包括肉制品加工、果蔬精加工、粮油精加工等;提振壮大食品制造业,休闲及方便食品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乳制品制造等;创新优化饮料、酒类、精制茶加工等制造业。在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指出要重点发展柑橘、榨菜、柠檬、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和特色粮油等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集群。因此,依据重庆市产业发展要求选定模块化的课程群(图3),发挥模块承载能力和模块之间知识的关联性等特点和优势,解决学生产业相关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设置模块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食品人才。

(二)  融合地方产业需求,修订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 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指引,基于对食品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及供给分析,明确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及产业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利用企业优势,引企入教,制定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参与专业知识技能、工程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标准,促进企业融入人才培养环节,着力提高学生在食品科学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与管理、技术与产品研发、品质控制、工程设计、检验检疫、产品流通与营销的能力,培养适应企业岗位要求、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卓越人才。

(三)  跨学科培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实施多元项目教学。学校以专业实践能力、多学科背景及整体性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构建以创新训练项目、竞赛项目和企业实战项目等为核心内容的项目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习得组织、管理、协调、团队合作及思辨能力的训练。其次,提高人文知识。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拓展知识技能,通识教育和周末教育强化学生课外阅读,读史以明志;读经典以优化人格、健康身心;读名人传记以吸经验、长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  制定专业人才质量的行业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途径很多,但最可靠、最直接、最科学的质量评价应该是用人单位-产业需求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4]。因此,以行业协会或用人单位对食品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制定符合目标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分析不同产业对人才质量的评估标准的共性和个性,完善供给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调整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以便毕业学生能更好地对接产业岗位技术技能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使卓越人才教育体系层次推进、全面发展、整体提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所以,必须建立以产业需求侧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发挥出产业需求侧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薛山.EEA体系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1(1):62-68.

[2] 滕颖,王利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现实要义、动因与关键点[J].教育与职业,2020(1):13-19.

[3] 方晓红.技术技能人才质量评价的校企差异与调适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5):55-59.

[4] 马彦,徐刚.职业教育“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1):79-80.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0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教学大数据技术指导下的科学化教学改革”(202101229008);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的卓越食品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2033547);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教师跨界研修模式探索与实践”(182007)

第一作者简介:孙翰昌(1978-),男,汉族,海南儋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李晓英(1973-),女,汉族,四川荣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职业能力人才培养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