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2023年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2024-03-25史艳平张金虎张敏涛刘乾生罗世杰谢晓丽达春水王彦平刘玉堂王玉君

陕西中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主症方药颗粒

史艳平,张金虎,张敏涛,刘乾生,罗世杰,谢晓丽,金 瑄,丁 辉,洪 岩, 达春水,王彦平,刘玉堂,李 隽,王玉君,吉 慧

(1.西安市儿童医院,陕西 西安710003;2.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3.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4.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5.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6.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 安康 725099;7.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1;8.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 榆林 719051;9.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本中医诊疗方案参考国家及多地方制定的诊疗指南[1-5],按照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要求,基于反复临床验证结果,由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专家组会议讨论,结合我省地域气候特征及病症特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主要阐述了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治疗及防护,可供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医学或儿科学专业医务工作者参考使用。于2023年11月29日完成。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因为外邪,由口鼻而入,病位在肺卫,也可累及脾、胃等多个脏器。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于受到外邪侵袭,出现肺卫受损,甚则心肝受累。疾病过程中有虚、寒、湿、热、痰、毒、瘀等病机变化。中医药治疗原则为早防、早诊、早治。

1 范 围

本方案提供了陕西省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论治、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方案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本方案适合于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案。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咯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上下气道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3.1 病 因

3.1.1 引起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细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支原体等。

3.1.2 引起儿童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等。

3.1.3 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病毒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冠病毒、偏肺病毒等;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卡氏肺囊虫等。

3.2 临床表现

3.2.1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季节交替之际,冬春季尤甚,起病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可伴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等症状,潜伏期10~12 h,2~3 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7~10 d,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3周甚至更长;年长儿可伴咽痒、咽痛和咽部烧灼感;患儿可因耳咽管阻塞出现听力减退,也可有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和少量咳痰等症状;全身症状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

3.2.2 儿童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多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不适、寒战、低热、背部和肌肉疼痛以及咽喉痛。随后出现剧烈咳嗽,起初表现为干咳无痰,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少量黏痰,稍后出现较多的黏液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烧灼样胸骨后痛,咳嗽时加重。在无并发症的严重病例,发热38.3~38.8 ℃可持续3~5 d,随后急性症状消失(咳嗽可持续数周)。持续发热提示合并肺炎。

3.2.3 儿童支气管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喘息等,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还可累及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缺氧中毒性脑病、缺氧中毒性肠麻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3.3 实验室检查

3.3.1 血常规: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部分患儿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3.3.2 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等时C反应蛋白值上升,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时通常不增高。

3.3.3 降钙素:细菌感染时可升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可迅速下降。但对于肺炎患儿,不能单独或联合应用这些指标来预测细菌或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3.3.4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的检测包括直接涂片镜检及细菌分离鉴定。标本可为痰、咽拭子、胸腔积液、肺泡灌洗液等。病原的分离为最可靠的方法。也可做细菌或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以及抗体检测。

3.3.5 胸部X线检查或CT检查: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患儿正常;支气管炎患儿肺纹理增粗或正常,偶有肺门阴影增浓;肺炎患儿早期可见肺纹理增强,以后可见到双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浸润,或融合成片状阴影,常并发肺气肿、肺不张。

3.4 鉴别诊断

3.4.1 上呼吸道感染: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6]。

3.4.2 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需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心力衰竭鉴别[7]。

3.4.3 支气管肺炎:需与哮喘、气道软化和狭窄合并气道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等感染性细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及肺结核鉴别[8]。

4 辨证论治

4.1 急性期

4.1.1 轻 症

4.1.1.1 风寒袭表证

主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治法:辛温解表,散寒止痛。

基本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物组成:荆芥6 g、防风4 g、羌活5 g、柴胡6 g、前胡5 g、独活5 g、枳壳4 g、川芎4 g、辛夷6 g(包煎)、生甘草3 g。

加减:头痛明显,加葛根6 g、白芷6 g;恶寒无汗者,加桂枝6 g、麻黄3 g;咳声重浊者,加白前5 g、紫菀6 g;呕吐者,加姜半夏4 g、旋覆花6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荆防颗粒、小柴胡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1.1.2 风热袭表证

主症:发热或未发热,咽痛,轻咳少痰。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6 g、连翘4 g、桔梗6 g、牛蒡子6 g、芦根8 g、玄参6 g、白芍5 g、鸡内金5 g、荆芥5 g、钩藤6 g(后下)、甘草3 g。

加减:咽红咽痛明显者,加木蝴蝶6 g、射干6 g;咳嗽者,加苦杏仁3 g、前胡6 g;呕吐腹泻者,加藿香6 g、竹茹4 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 g(后下)、枳实5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小儿宝泰康颗粒、四季抗病毒合剂、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退热糖浆、热炎宁合剂;咽痛重者可用小儿清咽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高热持续不退者可选用羚羊角散、紫雪散。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1.1.3 风寒夹湿证

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可伴有恶心呕吐。

舌脉: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治法:解表除湿,兼清里热。

基本方药:九味羌活汤加减。药物组成:羌活6 g、防风4 g、苍术6 g、细辛1.5 g、川芎6 g、白芷6 g、生地6 g、黄芩6 g、甘草3 g、柴胡6 g、葛根5 g。

加减:湿偏重者,加佩兰6 g、藿香6 g;呕吐者,加竹茹6 g、姜半夏4 g;泄泻者,加黄连3 g、薏苡仁6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九味羌活颗粒/丸、荆防颗粒、小柴胡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以消化道为主要表现者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无酒精型)。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1.2 重 症

4.1.2.1 风热闭肺证

主症:发热,咳嗽,气急,咽红。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开闭,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6 g、连翘6 g、炙麻黄3 g、炒杏仁6 g、生石膏10 g(先煎)、芦根6 g、牛蒡子5 g、桔梗4 g、大枣3 g、甘草3 g。

加减:咳嗽痰多,加瓜蒌6 g、天竺黄6 g;热重者,加黄芩6 g、栀子6 g、板蓝根6 g;热重便秘者,加桑白皮6 g、大黄3 g(后下)。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小儿豉翘颗粒、疏清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小儿麻甘颗粒、小儿清宣止咳颗粒。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1.2.2 痰热闭肺证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扇,痰黄黏稠,面赤口渴。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药物组成:炙麻黄3 g、苦杏仁3 g、生石膏10 g(先煎)、清半夏4 g、黄芩6 g、陈皮6 g、桑白皮6 g、浙贝母5 g、全瓜蒌6 g、葶苈子5 g(包煎)、枳实5 g、鸡内金6 g、大枣5 g、生甘草3 g。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3 g(后下);舌质暗有瘀斑,加丹参5 g、红花5 g;痰盛者,加竹茹6 g,天竺黄6 g;热盛者,加连翘6 g、黄芩6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小儿清肺止咳片、连花清咳片、宣肺败毒颗粒、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肺咳颗粒、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1.2.3 毒热闭肺证

主症:高热炽盛,咳嗽喘憋,烦躁口渴,涕泪俱无,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红芒刺,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连3 g、黄芩6 g、大青叶6 g、赤芍5 g、栀子6 g、炙麻黄3 g、苦杏仁3 g、生石膏10 g(先煎)、水牛角8 g(先煎)、玄参6 g、芦根6 g、甘草3 g,生姜2片。

加减:大便不通者,加全瓜蒌6 g、大黄3 g(后下);咳嗽重者,加款冬花6 g、前胡6 g;烦躁不安者,加钩藤6 g、白芍6 g。

常用中成药:对高热不退、高热惊厥、神昏谵语者,可选用牛黄清心散、安宫牛黄丸。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1.2.4 外寒内饮证

主症:发热恶寒,咳嗽,痰稀色白,或痰呈泡沫状,烦躁,气喘,胸满,或不得平卧,或口干不欲饮,或手足不温。

舌脉: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略腻,脉浮紧。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基本方药:小青龙汤加减。药物组成:生麻黄3 g、桂枝4 g、炙甘草3 g、干姜4 g、细辛1.5 g、五味子5 g、法半夏4 g、白芍6 g、苍术5 g、陈皮5 g、瓜蒌6 g、浙贝母5 g、款冬花5 g、蜜紫菀5 g。

加减:若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10 g(先煎)、黄芩6 g;兼喉中痰鸣,加杏仁5 g、射干5 g;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包煎)6 g、苍耳子3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小青龙糖浆/颗粒,积食明显选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1.2.5 痰瘀互结证

主症:咳嗽,气喘,痰稠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或胸中烦热,或胸痛,痛如针刺,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瘀紫,苔黄腻,脉涩或数。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通络。

基本方药:清气化痰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陈皮6 g、苦杏仁3 g、枳壳5 g、黄芩6 g、全瓜蒌6 g、茯苓6 g、清半夏5 g、桃仁5 g、红花5 g、当归6 g、生地黄6 g、川芎5 g、桔梗6 g、赤芍5 g、甘草3 g。

加减:胸闷者,加香附6 g、郁金5 g;大便秘结者,加枳实5 g、厚朴4 g;食欲不振者,加麦芽5 g、谷芽5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血府逐瘀片/胶囊。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1.3 危重症:参照相关诊疗方案积极给予现代医学救治。

4.1.3.1 心阳虚衰证

主症: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呼吸浅促、困难,四肢不温,多汗,肋下痞块,心悸动数,虚烦不安,神萎淡漠,小便减少。

舌脉:舌质淡紫,脉疾数、细弱欲绝,指纹紫滞。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基本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4 g、附子5 g、煅龙骨15 g(先煎)、煅牡蛎15 g(先煎)、白芍6 g、炙甘草6 g。

加减:面色唇舌青紫,右胁肋下癥块明显者,加当归6 g、红花6 g、丹参6 g;呼吸不整或叹息样呼吸者,加山茱萸6 g、炙麻黄3 g、熟地黄6 g,气阳虚衰可用独参汤(《医方类聚》)或参附汤(《圣济总录》)少量频服以救急。

4.1.3.2 邪陷厥阴证

主症:壮热不退,口唇紫绀,气促,喉间痰鸣,烦躁不安,谵语狂躁,神识昏迷,口噤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舌脉:舌质红绛,脉细数,指纹紫。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基本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药物组成:羚羊角片3 g、钩藤6 g、菊花6 g、生地黄6 g、白芍6 g、虎杖6 g、黄芩6 g、郁金6 g、浙贝母5 g、生石膏10 g(先煎)、生石决明6 g、生甘草3 g。

加减:抽搐者,加僵蚕6 g、白蒺藜6 g;痰多者,加天竺黄6 g、胆南星5 g、石菖蒲5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牛黄清心散、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2 恢复期

4.2.1 阴虚肺热证

主症: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

舌脉: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基本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药物组成:北沙参6 g、麦冬4 g、西洋参3 g、五味子5 g、生石膏6 g(先煎)、淡竹叶5 g、桑叶5 g、芦根6 g、丹参6 g、玄参5 g、川贝1 g、生甘草3 g。

加减:反复低热者,加青蒿6 g、知母5 g、黄芩6 g;咳甚者,加桑白皮5 g、百部5 g、枇杷叶4 g;干咳不止者,加五味子5 g、诃子5 g;盗汗者,加煅龙骨9 g、煅牡蛎9 g、酸枣仁3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口服液/膏、生脉口服液、槐杞黄颗粒。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2.2 肺脾气虚证

主症:咳嗽无力,喉中痰鸣,面白少华,多汗,食欲不振,大便溏。

舌脉: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基本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太子参5 g、炒白术3 g、茯苓5 g、炙甘草3 g、法半夏3 g、陈皮5 g、木香3 g(后下)、砂仁3 g(后下)、黄芪5 g、鸡内金5 g。

加减:虚汗多、动则汗出者,加煅龙骨9 g(先煎)、煅牡蛎9 g(先煎),或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咳嗽较甚者,加百部5 g、紫菀5 g、炙款冬花5 g;纳谷不香者,加炒谷芽5 g、炒麦芽5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子颗粒/丸、玉屏风颗粒、童康片、潞党参口服液。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4.2.3 气虚血瘀证

主症:神疲乏力,气短,动则益甚,颜面微浮,大便稀溏或便秘不畅,小便清。

舌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治法:补气活血。

基本方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党参5 g、白术4 g、茯苓4 g、桃仁5 g、红花5 g、生地黄5 g、当归4 g、白芍6 g、川芎5 g、生甘草3 g。

加减:气短明显者,加黄芪5 g、太子参5 g、白术6 g;不寐者,加五味子5 g、酸枣仁6 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黄芪颗粒、血府逐瘀片/胶囊等。根据情况选择,按照说明书服用。

注意:①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 min,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 min,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 ml,连服3~5 d。②用法用量:除危重症外,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日2剂,均分3次口服;危重症,3岁以下每日1/2剂,3~6岁每日1剂,6~9岁每日3/2剂,9岁以上每日2剂,急煎频服。

5 推拿疗法

5.1 症见咳嗽 予清肺经、揉肺俞、揉膻中、点揉列缺。

5.2 症见发热 予开天门、清天河水、推坎宫、运太阳、点揉风池、清肺经。

5.3 症见头痛、鼻塞、流涕 予开天门、推坎宫、点揉迎香、揉太阳、点揉风池、掐揉耳后高骨。

5.4 症见肌肉酸痛、恶风 予揉肺俞、清肺经、推膀胱经、点揉风池。

注意:相关操作需经中医药专业人员指导或培训。

6 穴位敷贴

用于咳嗽症状者。

药物:寒性咳嗽将延胡索、炒白芥子、甘遂、细辛以3∶1∶1∶0.5比例,热性咳嗽将延胡索、黄芩、桑白皮、甘遂以3∶3∶3∶1比例,分别共研为细末,生姜汁调制,放于敷料之上,大约直径2~3 cm、做成厚度为0.3 cm的敷贴。

操作:可贴于患儿双侧肺俞、膈俞、大椎、定喘、膻中、天突等穴,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1~4 h,连用3~5 d。

注意:穴位贴敷请在医疗机构中进行。

7 耳穴疗法

用于发热、咳嗽症状者。

耳穴取肺、咽喉、气管、神门、三焦、内分泌等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日贴1次,双耳交替贴压。

注意:耳穴治疗请在医疗机构中进行。

8 拔 罐

用于肺部啰音较多及咳嗽较重者。

操作:患儿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皮肤,依据患儿身高及胖瘦程度,选直径2.5~4.5 cm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拔于双侧肺俞穴及啰音密集处,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每个部位反复10次左右,酌情加减。对能耐受的患儿,闪罐后可在肺俞穴、脾俞穴、肺部罗音密集处(阿是穴)留罐10 min。

注意:拔罐治疗请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婴幼儿需谨慎操作。

9 预防和调护

9.1 中药内服

方药:黄芪6 g、白术5 g、防风3 g、北沙参6 g、蒲公英4 g、炒麦芽4 g、桔梗3 g、生甘草3 g。

用法:3岁以下,每日半剂;3岁以上,每日1剂。煎服法:代茶饮,或将药物用凉水浸泡30 min,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 min,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5 d。

中成药:玉屏风散,黄芪颗粒,童康片,按照说明书服用。

9.2 芳香疗法

方药:藿香6 g、苍术6 g、菖蒲6 g、草果6 g、白芷6 g、艾叶6 g、苏叶6 g。

用法:水煎室内熏蒸、研末香炉点燃或香囊佩戴。

注意:对上述药物成分过敏或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禁用。

9.3 小儿推拿

方法:按揉百会、足三里,摩腹,捏脊。

注意:相关操作需经过中医药专业人员指导或培训。

9.4 贴敷疗法

药物:甘遂、细辛、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等。

用法:以一定比例研末,以醋或姜汁混合后做成饼状,贴敷在相应的穴位。适用人群:以寒证、虚证(肺虚、脾虚、肾虚)为主的患儿,取穴按需选择(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肾俞等)。

注意:1岁以下,对药物成分过敏或皮肤有溃烂者禁用。

9.5 饮食起居

9.5.1 饮食:①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温度适宜,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②可用菊花、金银花代茶饮;也可用荸荠、百合、莲藕、雪梨、银耳、山药等煎水或熬粥食用。③忌过食热性食物,如牛羊肉、辛辣等食物。

9.5.2 预防、起居:①及时接种疫苗;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②勤洗手,不随意抠鼻、揉眼;咳嗽、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③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适度有氧运动。

《陕西省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医防治方案(2023版)》工作组(按姓氏笔画数排序)

顾问:张金虎

组长:史艳平

副组长:张敏涛

成员:丁辉,王彦平,刘玉堂,刘乾生,达春水,罗世杰,金瑄,洪岩,谢晓丽

执笔人:李隽

秘书:王玉君,吉慧

猜你喜欢

主症方药颗粒
郭淑云“抓主症”诊疗特色简析*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3种成分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