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4-03-04贺丽洁岳中文

高教学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贺丽洁 岳中文

基金项目: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与实践”(J23ZD10);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立项重点/面上课题“矿业类院校美育创新路径研究”(MS2022169);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科—教三位一体’的实践基地建设及长效机制的探索”(YJG2023009);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YJG202200602)

第一作者简介:贺丽洁(1980-),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博士,副教授,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學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与生产性城市、绿色建筑。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06.026

摘  要:该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首先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课程的现状问题;然后在分析矿业特色建筑学专业课程的基本特征后,确定矿业特色建筑学专业课程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最后构建以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矿业特色突出的“一轴两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旨在为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矿业特色;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6-0111-04

Abstract: Tak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ly puts forwar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chitecture courses in m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pecialty orient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Then, after analyz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Architecture with mining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goals and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course are determined. At last, the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of "one axis and two wings" with the core of design ability training and prominent mining characteristics is constructed. The aim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in m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mining characteristics; architecture major;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中国是世界上矿业城市最多的国家,全国因开发矿业而兴起的矿业城市有248个,其中地级市的矿业城市有119个;县级市58个,县51个,区级20个[1]。其中煤炭矿业城市48个,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0%[2]。矿产的开发虽然加快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矿产开采后遗留下来的大量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矿业城市的更新问题,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难题。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一直践行“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住建部又提出了“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政策导向。截至2014年,我国累计关闭的煤矿约有7万处,总资源空间420亿m3,相当于7座千万人口超大城市的空间;仅2016年全年关闭的煤矿约有2 000个,相当于1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空间。大量矿业废弃地的更新利用以及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急需兼具矿业知识背景和建筑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矿业类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应建立“通专结合”“矿业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矿冶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矿业废弃地再生利用规划、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期满足我国新时期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  矿业类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现存问题

(一)  专业定位模糊,没有突出矿业特色的优势

矿业类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保留着传统建筑学专业培养民用建筑设计人才的定位,培养方案仍是二十年前的基本框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根据时代的变革和国家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专业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没有体现出矿业类院校的优势和特色。

(二)  课程设置固化老化,缺少矿业特色的创新课程

目前矿业类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仍保留着二十年前传统的课程架构,缺乏课程结构的革新;没有挖掘矿业特色的优势与建筑学专业的知识融合;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传统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  课程内容陈旧,缺乏课程内容的创新

大多数的建筑学教师来自纯建筑类院校,不具备矿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缺少体现生态文明和矿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仍然以传统建筑学的设计类型内容为主,既没有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也没有进行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入。

(四)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可以体现矿业特色的创新教学模式

矿业类院校仍然保留着传统建筑学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没有与国际接轨,没有与国家的创新教学模式接轨。

二  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特征

(一)  涉及多学科融合,综合性强

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应与矿业工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地下城市空间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安全科学与工程等众多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具有培养学生解决矿业废弃地再生利用、矿业遗产保护更新、矿业城市发展等问题的能力,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特征。

(二)  聚焦实际工程案例,实践性强

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应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深度融合;设计任务来源于具体的实际工程案例,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场地现状及挖掘矿区特色,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

(三)  体现生态文明观,需求性强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恢复、环境保护和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矿业特色的建筑类课程需要涉及矿区生态修复、绿色更新设计(包括废弃矿山的改造规划、矿冶遗产的保护更新、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景观设计等)等知识,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生态文明观,市场需求广泛。

(四)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创造性强

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未来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设计是人类有目的地运用创造力的过程[4-5],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特征[6],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三  基于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  基于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

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和实践面向矿区改造、矿业城市规划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新时期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建筑类人才。具体目标: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框架;构建以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矿业特色突出的“一轴两翼”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建立教学研融合、产学研协同、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位一体”的培养框架下,实行基于矿业特色的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主线;达到设计与理论、人文与修养和工程与技术的相关课程纵横有序设置,培养具有宽厚的通识教育基础与扎实的矿业特色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矿业类院校应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进一步明确建筑学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在原有建筑学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与发展,完成“传统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矿业特色”的整合,拓宽建筑学专业发展前景,为国家输送新型建筑学专业人才。具体建设思路:①厘清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和绿色更新设计的关键问题,细化矿业特色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要求,探索“书院+学院”“X+矿业”的跨专业协同培养模式,在原有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合矿业特色,构建适应矿业城市改造升级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②探索将矿业特色的教学和科研融合于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教学方式,推动设计课程和理论知识重构优化、人才个性化培养和分类培养并举,打造教学研融合、产学研协同、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③推进跨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实现矿业知识体系与建筑类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培养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建筑类专业的改造升级。

(二)  基于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

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秉持学校“办精、办强、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将建筑行业和能源行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引入教学过程,通专结合,在夯实建筑学专业课程群的基础上,开展矿冶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矿业废弃地再生利用规划等矿业城市、矿业建筑发展问题的教学研究,开拓了矿山建筑学的新方向,精心打造矿山建筑学课程群;实现各专业间的资源共享,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和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结合 “书院制”“本科生导师制”,形成了“一轴两翼”的本科生课程体系。“书院制”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进行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改革形式的探索和有效尝试。在最新的2020版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大一的课程体系中不仅安排了学校的特色课程,同时也安排了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通专结合。“本科生导师制”是学校从2014年开始实施,针对每个本科生入校后均配有专业指导老师作为在校期间的导师。本科生导师主要通过大学生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专业竞赛、设计院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指导,参与到在校学生的学习、就业及升学等事宜。所谓“一轴”是指以建筑学的核心设计课程为主干,主要指以建筑设计基础、场地设计、公共建筑设计、住宅设计、城市设计和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等课程为核心;发展突出矿业特色的“两翼”即矿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课堂学习。

针对建筑学本科生矿业特色的设计能力培养,主要利用每个学期的专题设计周(两周10天),引入与矿区内容相关的设计专题来完成。从大二专题设计周开始,设置矿区生态修复景观设计专题,引导学生思考废弃矿山景观生态修复的问题;大三结合博物馆设计训练,设置矿冶工业遗产博物馆的更新设计专题;大四结合城市设计训练,设置矿业废弃地的更新规划设计专题;大五结合毕业设计,设置废弃矿区的整体生态修复、场地规划与建筑更新的设计任务。这一系列的设计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对矿业废弃地的景观生态修复、矿冶工业遗产保护、矿业城市的升级改造的认识逐渐深化。教学紧贴实践,紧贴国家政策,与时俱进,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近些年,结合京西煤矿关停并转的现状以及北京市政府提出的“一线四矿”的发展策略,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煤矿废弃地作为教学实践案例,从场地生态修复、景观设计、煤矿博物馆设计到整个王平矿废弃地的更新设计,分解打包到二年级到四年级的专题课程設计中,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利用这些设计成果参加多项全国性的建筑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撰写论文等。以此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课题项目18项,100多名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参加国内外的设计竞赛并获奖。

矿业特色的理论知识学习是通过增加矿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矿业遗产建筑保护更新、矿业城市规划更新等相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选修课程,对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讲解。采取“讲课+讲座+参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每学期通过邀请院士、大师、专家、学者、建筑师及学校优秀毕业生等,来进行讲座教学。其讲座的主题和内容紧贴矿业特色的理论知识,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由于建筑学学生对矿区缺少了解,还统一组织学生到京西的几个矿区,具体包括王平煤矿、千军台煤矿、木城涧煤矿、大台煤矿和大安山煤矿等,进行参观和实地调研,使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对矿区更新改造和矿业城市的发展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  基于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

统筹考虑建筑学专业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考虑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充分展现矿业知识结构的递进式。建筑学“本科生专业教育”和“专业型研究生专业教育”区别在于,研究生的专业教育应该建立在“研究生”之上。因此,培养目的并不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而是通过扩大他们的学术视野以及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就“研究”本身而言,学生则应建立这样的理念,既不能脱离现实却要高于现实,而设计则是检验研究成果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因此,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除了保留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学位基础课外,结合学校的研究型大学以及矿业特色,引入矿业城市发展研究、矿区既有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与工业遗产保护、矿业棕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等课程作为学位专业课。引入矿业知识专题、矿区生态修复专题、应急与安全知识专题和中国近现代矿业文明史等作为学位选修课,提供学生矿业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融合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学、美学、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及地质测量等各学科特色,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的建筑类研究生课程群。实现各专业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长短互补,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和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实践证明,对于学生之后的论文开题、研究和写作都有比较大的帮助。总的来说,以矿业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探索,构建以矿业特色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主的建筑类课程体系,深化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  结束语

废弃矿山开发利用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对亟待更新的大量矿业废弃地和矿业城市,培养具有矿业知识背景的建筑类复合型人才,是新时期国家对矿业类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特色办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发展的新契机。相较于传统建筑学专业来说,矿业特色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学科交叉、通专结合,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旨在为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发展和我国建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训.中国矿业城市的几个问题[J].中国矿业,2015,24(8):1-7.

[2] 李格锐,刘粤湘.我国矿业城市的分布特征与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矿业,2014,23(6):63-70.

[3] 陈鹏,黄容怀.设计教育的路径及策略探析: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21,42(3):18-26.

[4]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6] 柳冠中.事理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基于以岗导学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