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国情怀的新商科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反思

2024-03-04罗倩

高教学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商科家国情怀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环境效应与激励政策研究”(20BJL042);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双一流’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化精准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苏高教会[2021]42号,2021JSJG10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视域下新商科‘经世济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2SJYB0168);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项目“《国际企业管理》”(无编号);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流本科课程”立项项目“《国际企业管理》”(无编号)

作者简介:罗倩(1980-),女,回族,江苏南京人,管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学基础。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06.001

摘  要:課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为了响应党中央“重视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积极推行的面向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该文总结在国际企业管理课程建设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家国情怀的课程使命,将中国国情与西方管理理论融合,坚持特定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剖析中国企业国际化独特的管理现象和实际问题的教学实践经验;具体从教学设计与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与思政融入以及教学评价与思政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回顾与反思,并针对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为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新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课程思政;新商科;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6-0001-05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n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whole curriculum actively carried out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alents train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from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This paper summarizes how to practic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embody the course mission of "feeling of home and country"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integrates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with western management theories, adheres to specific social system, value system and ideology, and analyz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 unique management phenomenon and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paper carries the deep review and thorough reflection from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ideological elements,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ideological integration, teaching effect and ideological effect three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paper also gives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some useful refer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Keywords: feeling of home and countr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new busines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teaching practice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并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进行全面部署[1]。可以说,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大国崛起、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迫在眉睫。

伴随着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竞争复杂形势,世界经济发展显露渐缓态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反全球化浪潮呈现加速趋势[2],这些变化对我国今后的全球化战略和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都会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不过,这些变局亦是硬币的两面,此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大学课程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基本载体,课程体系的改革发展是发展建设高等教育的核心和灵魂[3]。在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双重改变之下,高校里的国际化课程建设也应及时将全球变化、跨文化视角、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管理融入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评价之中[4]。抓住改革新商科能力跨界融合和国际竞争力培养的模式变革的契机,将中国国情与西方管理理论相融合,让中国传统文化和海外成长企业的故事走进大学课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适合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模式与策略。总之,通过国际企业管理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培育,实现培养学生守正创新、大国自信的价值范式与文化基因的教学育人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教学设计与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各个环境,让所有的课程都体现思政政治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因此,课程思政的改革并不是单纯地在每一节课上加入一些思政元素这么简单,而是包含了整个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的一种改革。从课程的顶层战略设计到思政思维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再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最终进行反思性改进工作,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涉及的工作量、复杂程度与投入精力都是不容低估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整体思路设计

国际企业管理这门工商类专业基础课,可结合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治意识、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等许多维度的思政元素可以挖掘与融合。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充分运用德育学科思维,融入思政情境案例中,潜移默化家国情怀和产业报国导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综合素养的新一代商科复合人才。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最重要的建设工作就是區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重新构建以思政价值引领、师生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将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战略思维、创新意识、文化自信、产业报国五个方面培养目标融入课程的战略顶层设计(如图2所示),自上至下,从整体至局部贯彻到位,以课程思政理念构建育人体系,从基础框架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新时代高校与教师的育人使命[6]。

五个方面的思政模块具体涵义如下:①“专业素养”主要是指关于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专业知识、理论与方法。例如,对国际企业的基本概念界定、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若干理论、战略管理与组织结构、文化分析框架、营销管理等基础知识点,这是学习这门专业课的根基所在。②“战略思维”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能够洞察复杂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与变化规律,告别“非黑即白”的单线思维,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待个人生活、企业管理与家国发展事宜,迅速拔高自己的认知格局的更高层次的概念技能。③“创新意识”是指在课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去树立、创造新的活动的愿望与设想,尝试打破一味接收前人固有思维与结论的听课惯性与惰性,培养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内驱力。④“文化自信”是指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剖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本源,帮助青年学生重新审视中国特有的文化基因,并树立坚定的文化信心,远离崇洋媚外,重回中华民族的精神主脉与文化主脉。⑤“产业报国”主要指鼓励学生毕业后投身于急需赶超西方的诸如“卡脖子”产业,从课堂上的动手践行发轫,毕业后为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贡献青春力量。以上五个思政模块在实际课堂中,闻一知十,融会贯通,并无割裂。学生在课堂上耳濡目睹,日渐月染;教师精心设计,春风化雨,盐溶于汤,从而达到“教会知识,更要教会做人”[7]的新时代育人目的。

图2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模块示意

仅仅有了五个方面的思政模块还不够,还需要在每一个章节中继续挖掘细分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学大纲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思政的灌溉。表1为国际企业管理部分章节的思政元素挖掘示例。值得注意的是,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的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深入融合教学内容的“骨肉”与“精魂”,将“专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8],切忌内容割裂或融入生硬,这个过程考验了教师的业务实力,需要拿出看家本领。

二  教学过程与思政融入

在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思政元素挖掘工作完成之后,就要考虑采用怎样合适的实施方式与方法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整有效地导入实际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教学模式

1  线上教学

课程思政教学并不是单指加入思政元素,它的开展也需要依托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不同时空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本课程已经开展了三轮线上教学模式,其中2022年2月于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①。经过整个教学团队的精心打造,一门丰富多彩的开放课程资源已投入实际教学中使用,其中包含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讨论巩固、拓展阅读、案例分析以及测验作业等资源。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同期运转,学生可以完成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活动。

2  课堂教学

尽管疫情之下,“直播网课”成为一种既时髦又无奈的选择,但线下课堂具有的无可替代的师生之间的神奇互动是无人可以否认的。这需要教师厚积薄发,胸有成竹,打造一个每一分钟都在发光的教室。有了开放课程的帮助,一些纯知识性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教师仅在课上对重难点进行辅导即可。对于商科应用型比较强的课程,如以本课程为例,每次课中尽量安排25分钟左右的小组研讨与汇报,做到主题新颖,形式丰富,以契合这个年龄段大学生思维活跃度。例如可以用手机摇一摇分组,组长“开盲盒”选题,小组对抗式辩论等有趣烧脑的小环节,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精心准备的实践活动,学生逐渐锻炼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高级思维,萌动着家国情怀。

3  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类的学生还需要走入企业来了解现实中组织的经营与日常运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一直在努力建设新商科产学研合作基地,学院迄今为止已经建立了多个与国内知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针对国际企业管理这门课的需求,系里也会安排有贸易背景或“一带一路”合作业务的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从理论与实践多维度结合,有效地培育新商科思维,树立产业报国理想。

(二)  实施方法

一个优秀的课堂离不开优秀的教学时空设计。课程实施主要涉及到教学设计的一些细节处理问题,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校内与校外的无缝衔接。以第十章国际企业营销管理为例,在第一课时的45分钟里,教师可以按照5-10-15-10-5分钟来划分时间。第一个5分钟,用来导入与衔接本章目的与学习任务,唤醒学生对前九章整体脉络的感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结变通”,进行加深巩固。第二个10分钟,用来提炼本课时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国际市场细分”与“国际产品策略”的重难点所在(此时学生已完成线上视频的预习)。第3个15分钟,用来发布题目,每两个小组进行同一个题目的PK对抗,获胜者可以得到全组加星。例如“男士护肤品产业前景分析”“小县城开创意书店的市场与前景分析”将此类现实的题目嵌入课堂,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之后10分钟教师用来点评与升华。不同小组针对同一情境的题目,往往会产生相反的观念,教师则继续组织学生相互对抗。这个过程是整个课堂的高光时刻,它融合了“质疑激趣”“自主探究”与“辩证交流”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经历头脑风暴,教师升华点评之后,真真切切地提升认知水平、战略眼光与创意思维。这个环节往往也总能收获学生的喜爱与好评。最后5分钟,布置学生线下完成慕课上的单元测验与单元作业等任务,这样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的完整闭环。

在实际教学中,整个课程思政设计的流程并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课堂情境、学生学情来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总而言之,其践行宗旨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精心设计思政元素、精准组织实施等内容展开讨论,达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三  教学评价与思政效果

国际企业管理这门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法。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阶段性的行为反馈来调整学习安排。这种评价方式主要用于学期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搜集来自学生端和平台端的一手和二手数据与信息,来逐渐调整课前安排与课堂设计。例如,教师结合个人经验、现场观察和作业反馈,敏锐判断学生是合作还是抵触新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接收新知识、新形式的过程中,是完全接收挑战还是略感费力。根据研判结果,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挑战性话题、合作研讨方式,做到动态调整,有的放矢。总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后的期末阶段性进行反馈调整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来自学期末学生的评教反馈信息。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两学期里,本课程学生评教的好评率大大提高,排名在学院课程的前15%。同学们也会在日常作业中提及“成为大学中最喜爱的一门课”“这门课居然如此博大精深”“可以很多机会互动与展示自己”“搞清楚了很多混淆的概念”“更加体会祖国发展之不易”(如图4所示)等等,如2021—2022(一)学期学生评教优秀比例高达99%以上。

图3  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实施流程图

从学生端的反馈来看,同学们提及最多的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的收获:一方面是更多的动手实践与展示;另一方面是对这门课本身涵盖知识的内化以及剖析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经历、成功、挫折的发展故事的一种融会贯通式的认知。国际企业管理这门课有机串讲起了管理学、经济学、国际商务、企业管理等多门商科基础课与专业课,在大二或大三学期来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培育创新实践和研学相长的学习气氛,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综合培养“素养宽厚、能力多元、观念正确”的国际型创新商科人才。

四  存在难点与改进策略

(一)  课程思政推进中遇到的现实难点

难点一:课程思政建設对听课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对学生投入精力、配合程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高质量建设课程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少数“功利型”或“懒惰型”学生的不合作行为。功利型的学生就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考证、竞赛、雅思、大学分必修课等高投入产出的课程,而面对常规课程改革带来的学习任务,则马虎摸鱼。懒惰型的学生,对比教改前的轻松日子,会感到预习、研讨和线上作业过多,进而拖延或拒绝完成。以上现象比较有代表性,此类学生人数占比通常约为10%左右。

难点二:课程思政建设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与导入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所在。如何将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精神纽带进行价值引领,如何与当代青年学生一起同向同行,如何保留诲人不倦的初心,如何传承育人,德知合一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对于新时代教师的艰巨考验。

(二)  课程思政建设的改进策略

1  强化学生主体,开展针对性帮扶,完善综合性教学评价

对少数不合作的学生,教师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帮扶工作。一是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兴趣与学情分析,提升课堂设计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尝试抓住学生眼球和耳朵,创建学生学习主体模式。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效果很好,本课堂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其中很大一部分认为课堂的知识既实用又有趣,拓展了知识面与商科素养(可参见图4)。二是针对线上预习与测验任务之琐碎,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与及时QQ群公告提醒,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完成预习与测验,这样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减轻了时间负担。三是可通过丰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改变分数构成,降低期末一次性考试的占比,提高平时预习、作业、活动参与的分数占比等。

2  提升教师素养,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开展培训教改活动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教师肩负了更多的使命与责任。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专业水平,努力做到“传道”与“授业”,“育人”与“育才”同时进行,为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把好最后一道关。在这里,“提升教师全方面综合素养”并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在每一个普通的备课日中,践行在课前设计、课中安排、课后总结的每一个细微的工作量中。守着一份教案走天下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新商科教师,急需紧跟时代前沿,通过广泛阅读,自学与进修,及时消化领悟党和国家发展的最新方针政策,组建与打造优秀基层教学团队与课程组,采用集体备课,互助教学等多种灵活适宜的教育形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对新世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责任,扶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政经热点问题,培育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商业职业素养。这对当代新商科教师的自我提升而言,是个不容小觑的挑战。

3  加强校院制度支持,构建顶层设计,健全支持与保障系统

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但要转变师生观念,也需要学校和学院两级单位高瞻远瞩的顶层战略设计与健全的支持和保障系统。校院两级单位应切实将课程思政放入首要位置,承担起全面引领的作用,大力贯彻党中央重视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健全人才培养与教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产学研合作基地,组织多种教学观摩,服务经济等活动,为教师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与其他资源政策的支持。

五  结束语

201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革与发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建设现阶段仍处于一种经验探索和不断积累的过程。由于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的不足,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落实问题,教师们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不断地发挥创新精神,愚公移山般地凿动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教师如何依托有效的教学载体,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这部分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积累。如何尽可能利用大学生的高级知识体系层次的优势,更多地锻炼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实践性和自主钻研的精神,这亦是下一个阶段需要重点强化的地方。

注释:

① 线上地址为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UIST-1466086236?%20appId=null&outVendor=zw_mooc_pcsslx_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學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张蕊.国际交流合作背景下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8,358(6):41-43.

[3] 张静利.大学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构[D].镇江:江苏大学,2015.

[4] 兰思亮,马佳妮.在地国际化:嬗变、实践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21(12):98-107.

[5] 肖敏.高校课程思政的特点、难点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22(14):52-54.

[6] 梅兵,周彬.新时代高水平师范大学的育人使命与教育担当[J].教育研究,2022,43(4):136-142.

[7] 吴健奇,教会知识,更要教会做人[J].华人时刊,2016(Z2):70.

[8] 吴聪.国潮文化语境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2,30(5):116-124.

猜你喜欢

新商科家国情怀教学实践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