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战略下物流工程专业建设内涵与路径

2024-03-04张煜黄花叶梁晓磊

高教学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双碳战略

张煜 黄花叶 梁晓磊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优化与升级”(202102489014);湖北省教研项目“面向双师教学的物流双能卓越人才培养及实践”(2014129)

第一作者简介:张煜(1974-),男,汉族,山西长治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智慧物流、智慧港航的创新应用。

*通信作者:黄花叶(1975-),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绿色物流、供应链协调。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06.008

摘  要:物流是交通业的碳排放大户,“双碳”战略对物流工程专业建设及其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该文从“双碳”战略下的物流工程专业建设需求入手,提出物流工程专业需要从教育创新发展、教学资源铸造、教师动能激发和学生认知培育等方面进行内涵式建设,梳理“学校顶层统领、学院资源构筑、教师素养培育、学生理念厚植”的建设路径,期望为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国家一流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动能。

关键词:“双碳”战略;物流工程;专业内涵;建设路径;内涵式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6-0036-04

Abstract: 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a major carbon emitter in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 "double-carbon" strategy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s and their talents training. Aiming to the construction needs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s under the "double-carbon" strateg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s should carry out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in the aspects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acquisi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stimul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motivation and the cognitiv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ccordingly, we have also built the practical developing path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s, consider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majors with the help of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from the help of college in university, the accomplishment and nurture of teacher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values of student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omentu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major in logistics engineering a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eywords: double-carbon strategy; logistics engineering; connotation of majors; practical path;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双碳”战略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在中国,交通、物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行业,同时也是“碳排放大户”。物流工程专业需要在新形势下认真审视双碳战略下的物流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的布局和建设赋予新的内涵和责任担当,与时俱进地调整优化碳中和相关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具有碳中和素能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

一  “双碳”战略下物流工程专业建设需求

(一)  物流专业层面:科技创新力发展需求

物流是交通业的碳排放大户,2018年交通、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费约4.3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9.2%。相应地,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涉及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2]。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方案,对不同载运工具绿色低碳用能形式、以铁水为主的多式联运、绿色低碳集约的城乡物流配送、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资源统筹利用等提出明确的碳中和行动要求。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中国高校各个专业,尤其是物流、交通等,需要积极响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要求,加强“双碳”战略下的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1]。对于物流工程专业,需要顺应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夯实绿色低碳智慧物流的理论体系,丰富物流装备及其自动化系统的绿色低碳技术谱系,把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创新驱动等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排头兵的作用。

(二)  教学资源层面:技术生产力建设需求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既需要理论、技术、装备和系统等层面的支持,也需要管理与政策保障,涉及多学科交叉。目前,国内外企业已经把碳中和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美国特斯拉在2020年通过出售碳排放額度赚取16亿美元,远超7.21亿美元的净利润。但是,国内的碳汇、碳排放交易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绿色低碳出行方式、以水铁为主的多模式运输、绿色低碳集约式城乡物流配送、物流园区循环化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和新型绿色低碳能源自洽等已经引起行业广泛关注,但我国高校物流类专业学术成果及其教学资源滞后于行业技术需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3]”,进一步明确了现代物流与交通的发展趋势。对于物流工程专业,需要结合专业特色,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例如新能源物流装备技术动态及其选型、新能源的设施选址定容、港口源网荷储及多能互补优化和港口物流多网融合的生产组织等,通过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而促进技术生产力发展,能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  教师能力层面:学术能动力厚植需求

“双碳”战略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通常,高校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定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有着清晰认识,能够及时把握本科教学主阵地的价值导向。但是,在“双碳”战略下,以物流工程专业为例,需要专业教师积极掌握“双碳”战略的国家政策及其背景常识,了解物流行业“双碳”战略下的技术发展需求,深刻思考“双碳”战略对已有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的影响,积极探索“双碳”战略下物流专业课程思政要素挖掘,通过企业“双碳”案例与物流专业课程知识点的融汇贯通、“双碳”前战略新兴物流科技创新及其特色等内容的纳入,进而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以上,倒逼专业教师关注“双碳”战略及其技术发展趋势,并与多学科专业教师进行广泛交流,扩大自身知识面,继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及其二级单位也需要通过政策保障、专题宣传等手段,促进教师发挥自身学术能动力,持续提升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专业课程与“双碳”战略的有机融合,为“双碳”战略下的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四)  学生认知层面:自觉行动力养成需求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增强全民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2],对公民自觉行动力提出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出“鼓励高校开设碳中和通识课程,将碳中和理念与实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1],这也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的持续优化迭代提供政策依据。目前,中国高校本科生普遍缺乏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获得途径主要为思政通识课程、专业导论、数字媒体。一方面,通识课程教师的专业背景及其授课学时压力,导致“双碳”战略及其行业动态与课程结合不够紧密。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具备技术方面的学术优势,要积极谋划专业教师与学生及早交流与宣介的策略机制,设置碳中和的专业通识课,挖掘新的碳中和知识点及其思政要素,通过企业专家进学校、高校学生入企业的双向交流,让学生及早了解行业低碳零碳的发展诉求,培养学生绿色低碳家国情怀,进而提升自觉行动力。

二  “双碳”战略下物流工程专业内涵建设

(一)  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双碳”战略自身就是引发技术变革的驱动力,也将改变社会个体的行为模式,这种趋势将随着2030年和2060年的到来而加速进行。物流工程专业要有这种与时俱进的清醒认识,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变革的命脉,肩负起高等教育赋予的历史使命。物流工程专业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紧密关注国家、社会、企业的绿色低碳技术瓶颈难题,引导师生具备低碳、零碳、负碳的技术创新意识,从问题中抓需求,从需求中找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最早设置于21世纪初,是个年轻的专业,伴随着物流领域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的轨迹一路走来,具备开放性、融合性的属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处于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地。在双碳战略下,物流工程专业必将秉承以往创新发展的初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  教学资源铸造产地

任何专业建设,都离不开教学资源构筑,要有将国家、社会的热点内容融入到教学资源体系中的责任担当,这也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将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历史担当落在实处,形成可推广、成体系、与时俱进的成果,为社会提供更好更新的教学资源。物流工程专业作为新兴发展的专业,要从物流交通领域的工程实践中吸取技术创新养分,将创新应用的模式、方法、技术、系统和工程实践案例等引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近年来,物流交通领域的新基建,造就了一批国之重器和重大工程,5G、区块链、大数据、BIM、工业物联网、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和绿色低碳等技术与物流交通高度融合,为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素材。物流工程专业建设要有教学资源铸造产地的责任担当,汇聚资源,凝练成果,更好服务社会。

(三)  教师动能激发阵地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将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4]”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5]。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教师既要授业,也要传道,要利用好高等教育这个阵地,激发教师“经师、人师”的动能,求真务实。首先,专业教师要结合自身学术背景,学习、挖掘、深化、延展已有课程的知识体系,将两性一度的课程要求与新形势下“双碳”战略的技术创新相融合,激发自身授业动能;其次,结合专业背景知识,将“双碳”、物流、交通与中华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统一起来,传播绿色低碳的自觉行动价值理念,激发自身传道动能;最后,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5]。

(四)  学生认知培育基地

在“双碳”战略的新形势下,要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培育绿色低碳的全民行动意识,倡导节俭绿色的消费方式。既要让学生认同,还要让学生身体力行。当前,快消品、电子商务、快递和滴滴打车等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但也催生了过度包装、粮食浪费、超前消费、开车出行、乱丢垃圾和水电浪费等行为。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宣传,营造绿色环保氛围,强化学生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在专业建设中,合理植入“双碳”案例,剖析其中所蕴含的专业知识及其思政要素,树立大学生绿色环保的价值理念;利用“双碳”方面的通识课、专业课程的“双碳”知识点及其思政教育、社会与企业实践、各类竞赛等,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地培育学生,打造绿色低碳认知的基地,倡行绿色低碳自觉行动。

三  “双碳”战略下物流工程专业建设路径

(一)  发挥学校学院的碳中和教育统领作用

“双碳”战略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需要学校、学院统筹规划,发挥教育统领作用,总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开展双碳战略下的物流工程专业顶层设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重大需求,将碳达峰碳中和与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有机融合,进一步梳理和丰富物流工程专业的定位、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指标体系;其次,从全局层面梳理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尤其是节能减排、油气储运、新能源和载运工具等领域,利用个性课、通识课等,打通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壁垒,并给予必要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再次,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组织下,更要积极发挥物流工程虚拟教研室的作用,利用校外校内的教师教学共同体来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尤其是面向“双碳”战略的物流教学资源及其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成果推介;最后,学校要加大专业和实验的经费投入,学院也要积极利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经费,加强物流工程专业双碳特色的实践基地、实验设备、开放实验的建设,设计一批“双碳”科普宣传与实践体验的科研趣味基地,并向校内和校外开放,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

(二)  推动物流工程“双碳”课程群的建设

结合高校的发展历史、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梳理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资源体系,进而丰富和确定与“双碳”相关的物流课程群。按照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三维定位模式,专业课程至少包含三类课程:①体现系统工程发展阶段的规划、设计或制造类课程;②体现物流系统基本要素的运输、仓储、信息技术等物流管理类课程;③体现特定行业物流系統的综合类课程[6]。如果按照以上三类课程进行梳理,在第一类课程中,需要考虑规划设计当中的资源空间统筹集约利用,例如绿色低碳型物流园区空间结构设计,适当加入园区循环化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空间布局低碳绿色优化的内容;在第二类课程中,需要适度兼顾多模式运输、集约式城乡物流配送、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和碳交易等;在第三类课程中,可以按照特定行业,增加油气储运、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方面的个性化课程,或者考虑绿色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装备低碳化、可再生资源绿色回收技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还存在第四类课程,即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自动化类课程,需要考虑信息技术在物流交通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其节能减排效用。

(三)  激发专业教师的碳中和人才培养动能

在“双碳”战略下,物流工程专业教师要根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行业需求、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构建合乎当前时代发展的专业素养,激发自身的教学研究学术动能,培养能够适应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物流工程人才。此处,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在先天条件基础上,经历养育、教育和实践等各种后天途径逐步养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显著影响的素质和修养,是教师从事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活动所需心理品质的总和,具有专业性、统领性和发展性等特征[7]。在专业性方面,教师需要聚焦教育活动和教学实践,能够将与之相关的绿色节能内容有机融入到各个知识点,这取决于教师是否对双碳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是否对主讲课程具有深刻的理解、是否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统领性方面,主要是教师在价值取向具有统领性,需要培养立德树人、求真探索、想做大先生的教师品格,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外显性行为;在发展性方面,通过学校政策、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发展共同体等,推动教师适应双碳教育需求,有规划、有组织地自主学习与不断反思,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学术水平。

(四)  挖掘专业课程的“双碳”基因思政要素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8]。进入新时代,物流工程专业各个课程要深入挖掘“双碳”基因及其思政要素,思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绿色低碳典故,尤其是勤俭节约与“双碳”战略及其绿色理念的思政关系,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的高度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并增加专业课程在“双碳”方面的知识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将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案例作为工程伦理素材进行专业知识点的思政情景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在思政要素挖掘中,可以借鉴“和合学”理论,根据不同的课程特性、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把深奥、抽象的思政理论融入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中,例如巴黎气候大会与“双碳”思政要素,以契合“微时代”学生学习特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深挖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鲜活内容,例如绿色出行、绿色节能的技术和案例,激发其兴趣、引导其思考、丰富其体验,促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育载体等“活”起来[9]。

四  结束语

“双碳”战略造就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也为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新的发展动能。在此,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面向物流交通行业,迫切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综合学校在交通、物流、信息和能源动力等学科的特点及其优势,促进物流交通与新能源的有机融合,推动绿色低碳物流及其交通的产学研用发展,全面构筑“双碳”战略下的物流工程专业特色,培养物流卓越人才,助力交通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2107/t2021072

8_547451.html.

[2]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26/content_5644984.htm?skinTheme=0&wd=&eqid=cc81ef4500036436000000046474

4393.

[3] 中共中央 國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3440.htm?eqid=823678c200190fb40000000464636a52.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

9_377216.html?eqid=849d08ca0005095c00000004643f5d00.

[5] 总书记眼中的“人民教师”[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535311720209776&wfr=spider&for=pc.

[6] 税文兵,杨军,杨扬.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定位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物流技术,2018,37(12):156-160.

[7] 黄友初.教师专业素养:内涵、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J].教育科学,2019,35(3):27-34.

[8]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

03_462437.html?eqid=b04748c500024fb1000000036447884a.

[9] 韦诗业,李素芬.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36-39.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双碳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战略
战略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